APP下载

生活味,记叙文评价的金标准

2015-04-16蒯元元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年青人小雅老爷子

蒯元元

当千人一面的议论文铺天盖地地涌向阅卷老师的眼前时,为了高分,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去约会一个真实的故事。炎炎夏日,任务繁重,阅卷老师偏爱记叙文,理所当然。因为记叙文有“生活味”,读着有点意思。当高中生将自己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时,与学生朝夕相处的阅卷老师不可能不产生兴趣,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勾起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分数焉有不高之理呢?

一、有“生活味”的特征——有人、有趣、有感悟

不要把“生活味”想得有多么复杂。生活是一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只要人有所思,心有所感。只要你从生活中选故事,沾着点泥土气息,哪怕是鸡毛蒜皮类的小事,读者也能嗅到一丁点“生活味”。只要考生讲述的故事,阅卷老师见过,听说过,或者想象过,他就能从中寻找到生活的气息,就能对该考生的作文产生认同感。

(一)有人

作文的“生活味”体现在文中首先就是要“有人”,没有人不叫生活。这里的“人”不是指历史上李白、杜甫、司马迁这样的人物,这些人离我们太遥远,已经带有某种虚幻色彩,读他们的故事,缺少认同感。这里说的“有人”,指的是考生笔下的人物必须是他生活圈子中的真实而又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一个考生在高考作文中描写了一位在学校旁小巷子里做鸡蛋饼的阿姨,讲她的鸡蛋饼如何好吃,讲她十几年来怎样进驻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与心底。很平凡,很普通的一位中年妇女,却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默默存在,虽然少有人关注,但是当考生将她写在作文上时,却颇能激起阅卷老师的认同感。这就叫“接地气”,这就叫笔下“有人”,有一个活生生的人。

(二)有趣

人心各异,人性各异,其实人是最有趣的。用作家毕淑敏的话说“这辈子就是做人没有做够”。但要写出人性中的“有趣”却是不容易的。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记叙文,题目叫“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一看这个逆向思维的标题就可以肯定这篇作文里有“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高中教材中有一篇非常出名的记叙文《金岳霖先生》。这个人物身上的趣事与个性可以说让读者过目就能记住。这个金教授一进课堂就会说“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这个金教授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除此而外,这个特有个性的金教授还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这些小朋友,他再去买。多有趣的人物,生活中虽然少见,但是却因为他们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将他们写在文章中,就是生活味。

(三)有感悟

怎样使作文有感悟?首先应当明确“感悟”这个词它的情感指向实际上是一种情感共鸣:不仅考生对故事要有感悟,还要想一想能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同。

感悟不是大彻大悟,有一点点对生活的真诚感谢之情就可以了。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讲过“这辈子就是做人没做够”,此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每一天或快快乐乐、或平平淡淡地度过,其实应该感谢好多人——父母、老师、卖菜的、开校车的、打扫厕所的……有感恩之心,你的笔下自然会有别人认同的感悟。几年前湖南高考中出现的一篇记叙文至今念念不忘。主题无创新,还是父爱母爱。但描写到位,如在眼前,能让读者对父母之爱感同身受。全文叙写夜深人静之时考生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做小生意的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的感悟。文章结尾还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母亲的背影相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在普通之外又多了一些深意。

二、如何写出“生活味”——功夫下在描写上

(一)多安排人物进行“对话”

著名作家廖玉蕙说:“对白可以稀释行文的稠密度,并巧妙地让人物个性毕显,让阅读增加明朗的快感。”生活中,人们基本上都在不停地讲话,可见语言既是人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又是人物展示性格特征的镜子,还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窗户。“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叹,又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因此,同学们在作文中也应该让主人公多开口,多表达。能对话的,尽量不叙述;心里想什么,让主人公从嘴里说出来。一个讲话的人就是“立体的、活着的、亲切的”人。

2014年江苏有一篇高考作文《我家的“老顽童”》就是靠人物间不停地“对话”营造了“生活味”,获得了高分。

“妮子,快来帮爷爷瞧瞧这个词儿怎么读!”亮如洪钟的声音第十次传来。

“来了来了!”我高声应和。无奈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试卷,只得先搁下手中微微汗湿的笔。

“真不知道老爷子这次又玩什么花样,唉。”我嘟哝着,一步一拖地朝书房走去。

说起我们家老爷子,偏是个“老不正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好歹也是个退休教师,他放着“养鱼晒太阳”的老年生活不享受,偏要赶时髦。穿鲜亮的大红色T恤,穿宽松的萝卜裤,要不是那银光闪闪的白发,还真把他当花季少年呢!

这不,前阵子老爷子又一腔热情的学电脑,说什么要“与时俱进”。这可苦了我哟!从识键盘,到打字再到上网都得手把手教。一遍不行,得十遍二十遍。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小鸡啄米似地学得还真上心。怎么着算是出师了。

“妮子,你快点儿!干嘛呢!”

“来了来了,别急。”我加快了脚步。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个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好了,我看看。”接过带着爷爷大手余温的词汇书,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用红笔圈出的单词,“听好了,sunshine——阳光,您来一遍。”

接着,爷爷微点着头,嘴唇一上一下地默记了几次,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勤学的少年隐隐可见。

“爷爷,你怎么学起了英文啊?”奈不住好奇,我问道。

爷爷的脸微红了一下,挠了挠头道:“这不咱城市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见着他们,一句话不说多没礼貌。爷爷学会了,也好给咱中国人长长脸啊。”

我愣了,只听爷爷继续道:“你们这些小辈常说我‘老不正经。可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早早地服老了,日子多没滋味!别看爷爷年纪大了,可心却是越活越年轻。保持年轻的心,生活才更有动力嘛。妮子,你说是不?”

望着爷爷,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永远年轻?对!

“糟了,忘了偷菜了!”爷爷一拍脑袋,忙碌起来。

看着我们家的“老顽童”,我的嘴角自然地上扬了……

点评:这篇文章的考生很厉害,她把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整体搬到了作文中来。通篇是爷孙两人的对话。在这对话中,爷孙两人的形象都跃然纸上:老爷子不养花不弄草,偏偏要学英文和电脑,这不是个很时尚的老爷子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话都挺多,在作文中更应该加倍发挥一下。

(二)整体语言求活泼,口头语、网络语可以适当讲一些

高中生的作文应该多点年青人的气息。年青人一蹦老高,除了选材上应当多写年青人的故事外,年青人的语言也应该有自己的朝气,应该多说年青人的话,多用年青人夸张式的句子。而不必板着个脸叙述。网络语言常常使人们乐在其中,枯燥的文字从而变得活灵活现。作为“新新人类”的高中生,有着追求时尚、个性、创新的心理和自由随意的天性。在写作中如果大胆吸收网络上的流行语,确实能让阅卷老师在枯燥的作文文海中觉得眼前一亮。有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我的同桌是一台286,内存不足,反应迟钝”“咱俩想法不兼容”。这样的比喻不但形象贴切,而且新颖有趣。

人的情绪容易传染,一个活泼的人写了一篇活泼的作文,最大可能就是让阅卷老师也活泼一回。来看一篇江苏考生的活泼之作《青春的那些事》片断。

“丁丁零……”下课铃响了。

“快快快,快跑,去厕所抢位子。”不知道是谁大嗓音喊了这样一句话。对她真是无语。可是她说的也对,因为你不早去,你就要等好长时间,才能回班。

“好想把她们都给变没有,看谁还和我抢位子。”小雅愤愤地说,“每次去厕所,都要等好长时间,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哈哈哈……”我们班里的人听到了都很无语地笑了。然后,我到小雅面前,说:“来,给姐姐看看,你头发白了多少了,来,我数数看。”

“一根、两根、三根……”谁知,小雨比我先一步“数”起小雅的头发来了。我心里想:小雨你完了!心中却暗暗自喜,因为我知道下面将要出现什么状况……

果不其然。“小雨!”我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是谁的磨牙声。好吧,我知道了,是小雅嘴里发出的。然后,一阵尘埃扬起,“咳咳……”班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起哄的声音。猛的一声“疼”的叫声,盖过了全班的喧哗。我们都为小雨感到可怜。因为小雅爱发如命,谁敢碰她的头发,那相当于要了她的命啊,所以小雨此番不备,惨遭小雅的毒手。幸好,我只是光说而没做,不然有报应,那个“疼”下回将从我嘴里发出。唉,幸好啊幸好!

点评:年青永远值得老师羡慕,写教室里“青春派”的生活永远不会错。文章中“来,给姐姐看看”是地道的口头语。“等得我头发都白了好几根”,夸张式的语言是年青人的特点。像这样“张牙舞爪,不拘一格,活力四射,风趣幽默”的作文,阅卷老师没有理由不爱看。这里有“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偷懒啊,奋发啊,沉思啊,冲动啊”,所以阅卷老师才读得有滋有味、笑声不断。

(三)舍弃共性,多挖掘人物个性

谈人物个性化,金岳霖先生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哪有教授做成他那样的!生活中有没有第二个金岳霖呢?有的。今年走红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可算一位。这位大师级人物在中科院作报告时光着脚穿了一双布鞋。这就是个性,就能吸引人。至于他的学术成就多么多么高,那是共性层面上的东西,一般公众是难得有兴趣去关注的。作文也是同理,多塑造个性化的人物来诱使阅卷老师说五个字“有点意思啊”。同学们,你的分数就上来啦。像上面第一篇例文中考生塑造的“爷爷”形象也很有个性。老爷子不养花不弄草,偏偏要学英文和电脑,这不是个很时尚的老爷子么?

“生活味”肯定是读者最感兴趣的,表现“趣味生活”的作文肯定得高分。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曾经这样感慨地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为什么说作家有一颗比常人敏感得多的心,其实就是因为作家有一双比常人敏锐的眼睛。同学们,看星星看月亮,不如去看一看父母、老师、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看看他们喜怒哀乐时的神情,你就会觉得我们的生活还算得上是丰富多彩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中市北路 江苏省滨海中学]

猜你喜欢

年青人小雅老爷子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折纸圣诞老人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解梦
左右为难等
暮鼓
缺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