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途径研究
2015-04-16崔永乐
崔永乐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本文认为应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始终坚持以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从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史实、化学实验、广播、电视、网络等方面进行知识渗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创新;途径
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前提,教师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要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勤奋好问,不唯书,不唯师,敢于问难质疑,搞好合作学习。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因材设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在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协同其它学科的知识,共同培养学生全面的创新素质。课堂教学必须鼓励创新,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以激情引趣为乐,注重愉悦性
兴趣是进步的阶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创设愉悦情境,引之以“奇”趣——直观教学、引发兴趣,游戏表演、强化兴趣,智能竞赛,提高兴趣;创设成功情境感之以“乐”趣——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创造人人成功的条件,教给人人成功的方法,促成人人成功的快乐。例如在学焰色反应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溅在火焰上呈现黄色的事实,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团体意识,还应注重在实验探究中培养敢于超跃现状的创新精神。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研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才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从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三)营造开放的实验环境
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以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究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参照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尝试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办学条件,营造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开展实验的开放性学习氛围,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养成用实验探究未知的习惯,培养大胆质疑的科学素养。例如,全面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资源;将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设充足的实验时空;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
二、介绍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如用烧碱催发海蛰、蹄筋;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三、渗透化学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如学习水时可向学生介绍纳米技术在净水中的应用,介绍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话题;学习原子结构时,介绍核武器的制造、层子的发现等。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四、重视化学史实,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讲述科学发明和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奋斗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在学习Na2CO3时,介绍我国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时机和分寸,通过介绍表现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五、利用当代信息源,拓宽学生视野
当代的信息源十分丰富,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网络每天都在传播大量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指导,让学生亲自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网络等获取信息,逐步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阅读科技从书,看电视节目“科技博览”、“军事天地”,通过“科学教育网”、“学生科技网”等Internet获得大量资料,了解科技发展最新动态,体现化学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学生通过各种信息不断收集、积累、吸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六、以减负高效为荣,注重学生学习科学性
学生“减负”、教师“加负”这可以说是一大“战略”的转移。“减负”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非搞不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自主探究,少被动接收;多合作交流,少孤军作战;多有效实践,少机械作业。要想全面实现创新教育,我们必须尽可能迅速地转变观念,从各渠道多层面着手,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才能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第一中学(北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