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师的人文修养——高校基本建设队伍素质的建设
2015-04-16任荣华
任荣华
(山西大学后勤管理处)
匠师的人文修养——高校基本建设队伍素质的建设
任荣华
(山西大学后勤管理处)
匠师是在一定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所具备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上,本质的应当是一个有文化素养的综合艺术家。
建设文化;匠师;知识结构;人文素养;生态环境
建筑是文化。
建筑是综合文化。
建筑是一门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学科。
任何时期的建筑形式都会和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有或多或少的关联。他是建时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是定格的图画,凝固的音乐,诗样的美丽。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座大学,它的发展历史,它的人文精神莫不从建设形式作为切入点的。它反映的内容是民族的、历史的、时代的浓缩精华。一个人能够从建筑物感悟到这许多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理工和人文相结合,感性合理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来说,功能上的满足,形式上的多变,周围环境的完美搭配,建筑的范畴已从单体扩大到了周边环境,乃至整个校园以及城市,影响太大了。所以,建筑师的任务就是为人类搭建起这样一个舞台,人们在其中从事各种活动,诸如:政治、文化、生活等多方面。
走在校园里,它最直观的地方,也是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各式建筑物和弥漫于它四周的文化气息,感受视觉艺术的冲击、渗透,感受大学文化的完美储备,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从眼前闪过,领略大学的历史发展。营造这氛围的人就是建筑师,即从事高校基本建设的工程师们——匠师。从传统的观念来说,匠师是工匠,整天跟砖头瓦块打交道,毫无生活兴趣,干巴巴,无内涵。因为建筑这个行当冷僻、专业性强而难为一般人所了解,认为它是旁门左道,登不上大雅之堂。因为不了解,产生的误解多多歪曲了匠师的形象,当然这些误解也不是空穴来风,无根无据,所以我想作为从事高校基本建设行当的匠师们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也应在文学、艺术等人文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做一个既懂工程,又有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正如梁思成老先生说过的:“建筑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和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最本质的应该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这个目标有些高远,但我们可以穷尽一生的精力去完善的追求。
一个匠师为什么需要人文修养呢?每所高校都有它成立、成长的必然历史,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百年的风云变幻,有它自身的文化氛围,同时兼容外来文化的渗透,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气质,匠师们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对于有灵气的建筑物来说,同样也会感染上这种气质,而且自然的散发出来。任何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由此开始。
从下面几点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匠师的工作。他们所创造的建筑物及周边环境,我们姑且称之为作品—有点、线、面组成的几何体,通过文学的描述,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是深藏于其中的东西呈现出来给大家看。
从哲学的角度来指导匠师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寂寞而清冷,经常处于左、右两项,迷茫不知,哲学的智慧会帮助他们找到出路的。
从史学的角度来指导匠师的工作。在茫茫史海中,他们会懂得总结前人所缔造的建筑文化,明白自己所处的历史经纬位置,承前启后,传承建筑文化。
从艺术的角度来指导匠师的工作。对绘画、音乐均有很好的欣赏,可以提高匠师的情商支书,使匠师在看待他的作品时,唯美主义在他身上充分显示,它会看见栩栩如生、呼之欲动的有灵气的建筑物附着在大地上,充满了灵性。
史学的哲思,文学的激情,艺术的肩上,建立在严谨的工程技术之上,这样,这件作品有骨架、有血有肉、有灵性,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那么书香在襟,文才在怀,后天的悉心培养,长年沉积而来,渗透生活与趣味之中,工作学习才能有价值,生活才有情趣。
那么,匠师需要什么样的人文素养呢?从前一个问题似乎能得到,一个匠师应有文学、哲学、史学、艺术等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一个知识结构使得匠师们应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其实它需要一个开放自由的心态来滋养,这也是过程中的不断思考来充实。
清华大学早期校长梅贻琪曾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所以试图用大量的金钱、高楼大厦来造就出一个一流的大学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学的荣誉不在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这是作为高校基本建设行当的匠师,它首先要头脑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理性的头脑去思考,不盲目趋时,不片面求大、求洋、求快、求新。否则的话,遭殃的是我们的校园,浪费的是财富,校园建筑风格不协调,校园形象杂乱。其次,建筑设计师要有大众欣赏的自己的风格和格调,随波逐流,肯定会被历史淹没。其次,大学的质量和建设的进度总是达不成一致步伐。建设的速度快了,大学的质量要有所考虑。大学最终就的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兼备、具有全面的人文素养的学界精英,而不应是工厂生产线流水作业出来的产品,不是增加生产线的问题。
前面讨论了匠师所必备的知识结构,这不说明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就一定有了。素养跟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人文素养是在涉及了文学、哲学、史学、艺术等知识之后,有了底蕴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有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了生命的延续。这样,匠师就有了很深的人文素养,在工作中,他会很平和的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
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里,建筑师应尽量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现象、规律来为人类服务。比如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自然空调,而不是靠强制性的技术措施来满足人类的舒适度和环保。从一些资料上看,园林文化建设有许多环保节能小措施,看似不经意,实则不可忽视它的功效:①在房前屋后,栽上落叶性树木,高大的树干,阔阔的树叶,夏季遮荫,市内凉爽,节省了空调,冬季树叶凋落,融入大地,阳光直射如室内,温暖其内,减少对能源的消耗。②为使树木下的土壤能够保水,国际生态城市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树木自生的树枝、树皮、树叶对树坑、园林的土壤进行覆盖。将脱落的树皮劈成适中的长条,以树为中心,在树坑四周铺射开来,约1~2m2左右;将落叶留在树林、园林、或就地撒在土壤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被树枝或树皮、落叶覆盖的土地水分不易蒸发,利土壤保湿,另外,覆盖的地方形成生态小环境,有助于土壤的微生物和昆虫的生存,使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有助于使根的发育和蔓延。③种植草皮,根系及短,根须很细,只在土地浅表发育,草皮下土地严重板结,修剪很短,根部暴露,水分极易蒸发,为维持草皮生长,需经常大量浇水,耗水耗电耗人工,而且不利于微生物和昆虫生长,生态小环境破坏,所以尽量少植草皮。④建立若干个立体交叉、具丰富层次感、树种多样化的生态树林区,不拘大小,改善生态环境。
在高校建设发展历程中,匠师们把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传承下来,其接力棒的作用,在专业技术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的熏陶下,更上一层楼,充分展示它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的综合艺术家的才华。
[1]林洙,著.梁思成、林微因与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龙应台.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读者,2005(16).
[3]李皓.城市绿化的误区.读者,2005(10).
G647
A
1673-0038(2015)13-0150-02
2015-3-6
任荣华(1964-),工程师,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