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5-04-16吴娅琴重庆市第三卫生学校408000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409099
吴 丽,吴娅琴,吴 琴△(.重庆市第三卫生学校 408000;.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409099)
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吴 丽1,吴娅琴2,吴 琴2△
(1.重庆市第三卫生学校 408000;2.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409099)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从带教老师、学生、管理及社会4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教师的综合素养、带教能力、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目标、学习动力及方法、医院管理层的人性化科学管理、社会的理解与信任以及学校、患者的积极参与都对护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多方面、多环节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
临床护理带教; 质量; 管理
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学生学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从理论向临床过渡的重要时期,临床带教质量对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护理带教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是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对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教师因素
1.1.1 带教能力欠缺 带教老师原则上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娴熟的教学技巧、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1-2]。护理工作是集较高技术性、艺术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一种高风险、高压力行业,有超过40%的医护人员表示压力巨大[3-4]。在工作中,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与同事间合作及沟通的不协调,长期倒夜班生物钟紊乱,合同制用工模式,职称晋升遥遥无期,家庭负累等,使护士产生高度的职业倦怠;而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者的主力军仍为大中专低年资护士,其带教资历浅,知识更新慢,学科相关知识欠缺,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缺乏深度分析,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带教胜任力低。
1.1.2 教学方法陈旧 护理带教老师大多非教育专业出生,对临床带教的认识不够,对带教方法学习不够,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其带教多为填鸭式、少启发式教学,多偏重于教技术,忽略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缺少人文关怀,学生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影响教学质量。
1.1.3 教学管理不完善 学生实习行入科教育后就分配给专门的老师进行一对一跟班学习,带教老师行简单的示教后就让学生实践操作,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出科考核流于形式,教学质量提高缓慢。
1.2 学生因素
1.2.1 自我认知不足 目前部分护理学生选择专业非本人意愿,学习缺乏主动性,对自己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内涵理解不够,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差,进入临床实习后茫然不知所措,产生自卑心理,增加带教难度。
1.2.2 综合素养欠缺 护理学科既是一门集自然、社会、科学、法律、伦理、人文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的专业学科,特别是掌握伦理、人文及法律知识在工作中尤为重要。刚参加实习的学生,仅仅对护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边缘学科内容知晓甚少,尤其是法律意识淡薄,会导致风险预警能力差,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欠缺,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综合素质欠缺,学生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易出现心理问题[5]。
1.2.3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刚进入临床的学生无法深刻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目标和内涵,对实习处于茫然被动接受过程,对老师所传授的内容缺乏质疑精神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欠缺对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探索与学习,影响了实习质量。
1.3 管理及环境方面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带教质量的重要问题。受过度医疗的影响,患者入院率居高不下,临床科室频繁加床,导致临床床护比往往达不到1∶0.4的标准[6],薄弱环节人力、物力配备不全,造成了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疏于对学生进行细致带教;由于护理质量考核的片面性和绩效分配的不合理性,往往严重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力度小,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患者及相关合作科室的不同人员对待学生的态度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实习效果。
1.4 社会因素 医疗质量受多种原因影响,患者及家属的高期望值与现代医学间的矛盾往往无法调和,部分媒体的片面负性报道使医患矛盾更加激化,导致频发纠纷、冲突,医护人员深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鉴于院校合作联系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工作管理脱节,学生没有安全感,对职业前景茫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 对 策
2.1 教师方面
2.1.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临床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胜任力,临床带教老师应该高度认识并重视带教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带教目标,不断更新知识、技术,加强法律法规、人文、礼仪、文书书写、护理美学知识的学习,加强专科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修养,提高带教胜任力。
2.1.2 学习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 工作中认真做好三基知识及技能培训,并注意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认真学习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积极的暗示方法进行赏识教育,加强与学生沟通,注重人文关怀,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信心;灵活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自主学习及组间讨论到老师积极参与指导,真正做到因材因人施教,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评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7];教导学生认真执行诊疗规范,精益求精,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同时引入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质控管理[8]:不断评估检查并整改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并把法律知识贯穿到实习教学中,让学生学法、懂法,做到依法行医,提高学生的风险预警能力,减少纠纷,杜绝隐患。
2.1.3 严谨慎独,以身作则 工作中严格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严谨慎独,规范操作及示教,认真做好细节护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榜样,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学生方面
2.2.1 定位职业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及实习目标,端正态度,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细化目标,找出重点难点,认真学习,并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2.2.2 夯实三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认真练习各项操作,注意学习方法,不断反思,举一反三,并学会独立思考,找出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并不断夯实三基知识,深入巩固书本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9]。
2.2.3 综合学习,全面发展 加强沟通能力的学习,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理性应对并充分融洽与患者、家属、医生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认真学习并掌握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评估,尊重患者的需求,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行为,依法行医,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减少医疗差错及纠纷,保证医患安全;努力学习全科护理,进一步向专科护士培训方向发展,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3 管理及环境方面
2.3.1 规范师资培训,提高综合带教水平 护理部进行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分层次聘任带教老师,科室设立教学总负责人,建立教、学双向评价系统,规范带教程序,并按照学生实习计划、目标,制订周密的带教计划,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每组、每月进行出科考核、总结分析,开展师生沟通会,及时分析及改正存在的问题,提高综合带教水平。
2.3.2 “以人为本”,搭建良好教学平台 管理者熟练运用PDCA管理模式[10],加强带教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注重细节管理,充分评估带教老师及环境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注重环节质控及安全教育,减少职业暴露,弹性排班,建立应急调配机制,降低薄弱环节的护理风险,注重教、学双向评价系统的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护理质量及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减少教师心理压力,在工作中及时对员工表示肯定和认可,鼓励并感谢患者对教学工作的积极参与和肯定,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融入到科室集体,树立责任感,营造安全、舒适、有保障、激发创造力的工作及教学平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2.3.3 推动全员质量管理,加大护理科研力度,提高带教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实施“五常法”管理[11],积极鼓励全员参与科室质量管理,做好人、财、物及病房环境的监管,确保病房医疗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医院良好形象、创造良好医院文化,积极促进带教工作的开展。有研究表明,护理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对带教工作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技术研究并运用于临床是目前护理工作的新型重点任务[12-13]。医院及科室成立科研领导小组,设立科研经费,加大奖励机制,管理者带领工作人员树立并增强科研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床旁教学,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积极提炼好的做法,不断引用新知识、新技术,形成学习型科研团队,提升临床教学水平。
2.4 社会方面
2.4.1 充分利用宣传平台 利用医院网络平台及院内宣传展板,积极展现医院文化、新技术、新项目等,提供正能量的资料、图片,利用媒体及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各种宣传义诊等互动活动,加大健康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健康及法律意识,减少医患误会及冲突。
2.4.2 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 医疗机构自身应注重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医疗核心制度及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依法行医,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并且认真学习伦理知识,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减少医患纠纷。
2.4.3 加强院校合作 加强院校合作与联系,基础教学课程中结合社会需求增设人文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内容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实习带教老师、组长作用,建立与学校、医院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教学质量。
3 总 结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人格魅力、职业胜任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良好职业定位、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学校基础教学等综合因素是培养优秀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管理者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注重人、财、物的管理,充分调动师生教、学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质量安全的评价与改进工作,对教学工作也起到重要作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积极参与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并积极共享学科新知识,加强院校合作,充分调动社会有利资源,让老师及学生找到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对全面提高教、学综合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实用型护理人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李惠,王惠珍,史蕾.临床护理教师综合考核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01-302.
[2]曲海英,井西学,张臻,等.胜任力研究与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理论构想[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5):44-45.
[3]赵云.当前护士执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56-57.
[4]黄婉儿,黄舜佩.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3):89-90.
[5]麦合木提江·吾斯曼.部分护理专业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8):998-100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7]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8]黄金夫.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10.
[9]蒋小平,郑显兰,冉孟芳,等.反思日记法对提高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9):45-47.
[10]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2-215.
[11]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M].6版.香港:香港明报出版社,2000:5-24.
[12]吴赛芬,芦雅琳,邓洁英,等.护理科研成果在促进外科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18-20.
[13]叶红芳,王睿,傅荣.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老师胜任力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12,27(8A):2328-2329.
重庆市2014年第一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806)。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1.066
C
1672-9455(2015)21-3286-03
2015-01-28
2015-06-20)
△通讯作者,E-mail:qjhgw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