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中国动漫衍生产品设计*
——以动漫玩具为例

2015-04-16

福建轻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俗动漫玩具

周 知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中国动漫衍生产品设计*
——以动漫玩具为例

周 知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文章以动漫玩具为例,以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研究为基础,从题材、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本土特征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方法。

动漫衍生产品;动漫玩具;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中国传统民俗

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对动漫衍生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动漫玩具在艺术和技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品牌化的发展战略与卡通动漫产业联合并进,形成了由卡通形象策划到衍生品、动漫以及游戏等一条龙发展的产业关系。21世纪,各产业间的关系与品牌战略发展日趋成熟,现代工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衍生产品完全融入主流文化,并更多地进入人们日常生活领域。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迟缓,尽管国家对动漫产业给予政策扶持,但目前国产卡通片和漫画形象仍很少能衍生出相应的产品,使得动漫创作难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从而制约了我国动漫业的发展。以动漫玩具设计为例,我国虽是玩具制造大国,却不是玩具强国。中国玩具企业,虽能够生产出国际水准的玩具,却缺少自已的知名品牌。我国自主研发的玩具大多档次偏低,品种单调,互动性、可玩性差,科技含量、附加值不高,专利也少,普遍缺乏民族特色和创新元素。

1 动漫衍生产品与动漫玩具

1.1 定义

动漫衍生产品即动漫周边,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是指以动漫画为载体,对其周边的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动漫周边是漫画、动画及其文化的一种延伸。

1.2 分类

可分为硬周边与软周边两类。

借用动漫形象产生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收藏品,比如扭蛋、人偶、可动人形、手办、模型等,被称为Core Hobby,是相对价值比较高的硬周边。

借用动漫形象产生的具有实用性的商品,如文具、T恤、家庭生活用品等,就是所谓的Light Hobby,即软周边。

动漫玩具,一般都属于硬周边。

2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与动漫玩具设计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群,生理状况不同,对世界的感知程度不同,所以对玩具的需求不一样。本文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动漫玩具设计特点。

2.1 婴幼儿心理行为特征表现与玩具设计

这是人生成长打基础的时期,虽然认知能力有限,但是简单的能力和道德意识已经开始萌发,所以婴幼儿的玩具应具有一定培养注意力、交流能力、公平意识、正确的模仿能力等作用。婴幼儿的玩具安全标准比较高,因为婴儿身体比较稚嫩,并且喜欢用嘴接触玩具,所以玩具的材料必须无害,而且其造型必须安全,不能有尖锐的部分。

对新生乳儿而言,那些色彩鲜亮明快的,质地柔软的、特征较明显的玩具会比较受注意。同时也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些能产生简单运动的或能发简单舒缓音乐的玩具,玩具质地可以为毛绒玩具、软塑胶玩具。

婴儿期(1-3岁)的儿童玩具要考虑到能为儿童产生一些简单的互动性,提高对于各种材料,比如绒布、沙、泥、木头、金属等物体的感知,要设计出具有独立游戏倾向的玩具,让他们自娱自乐。积木类是这个时期常见玩具。

2.2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表现与玩具设计

儿童处于人生的成长期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而较婴幼儿能更高级地模仿成人。模仿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历程,儿童的玩具设计模仿社会、来源于社会,也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因此玩具的造型和功能比较复杂化、智能化、仿真化,并且有一定的文化和情感诉求,伴随一定的社会家庭的角色引导,安全标准也比较高。

学前期(4-7岁)的儿童,可以为他们设计些运动的器械玩具,绘画玩具、拼图玩具,带有表演性质的玩具和游戏,培养儿童的道德观、是非观、合作精神、勇敢和自立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开发想象力。

学龄初期(6-11)岁是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主体,游戏的目的不仅包含在游戏本身中,还要将游戏与学习相辅相成,从而起到指导作用。可以设计精巧的玩具游戏,设计体现团队性的、简单对抗性玩具和游戏。

3 中国传统民俗与儿童动漫玩具设计

中国民间玩具最具有中国特色,通常作为中国玩具的代表,跻身于世界玩具艺术之林。传统民间玩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民俗特征。

回顾传统玩具的沿革我们可以看到,玩具的发展总是围绕着娱乐和教育这两大主题,无论人们在生活中对娱乐的追求,还是希望通过玩具完善人格,调节社会关系以及积累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这一良好愿望,都是通过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脉络传承沿袭,并充分体现在玩具创造上。

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动漫玩具设计无论造型、功能或概念都往往受到国外设计的局限,在长期的跟风与模仿中形成较为成功的本土动漫玩具开发的情况少之又少,玩偶类、电动类、益智类玩具几乎都带有舶来品的痕迹。因而我们开始探索中国本土特征的动漫玩具设计,能否从影响了我们几千年的传统及民俗生活中找到新的思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下部分即在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与民俗生活,从题材、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方面展开儿童动漫玩具的设计探索。

3.1 传统民俗与动漫玩具创作题材

动漫玩具设计可以从流行源头,从消费者,从高科技中索取素材,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素材。

在中国,民间传统玩具的创作题材主要依附于时令节气。节令玩具,指特定节日中的对应玩具,通常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节令玩具主要包括:元宵节的花灯,春节的鞭炮、烟花,端午节的香包、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清明节的风筝,冬至的“九九消寒图”等等。

现代动漫玩具的题材选择通常有着节日性特征,这与节日里的消费刺激有关,并且节日的特殊性和趣味性也给玩具设计人员以极大的灵感。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节庆和宣传活动需要,让动漫玩具公仔换上装束,配以动作。随着新年、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到来,动漫玩具公仔也在不停进行相应的“变脸”和“换装”。可口可乐公司为庆贺中国农历新年,推出了“酷儿”传统中装形象。而新年礼盒包装中“旺旺”则着中国传统财神服饰。

时至今日,人们仍旧保持着元宵节与“灯”那种明亮、彩色鲜美的感觉的联系,电池电线的塑料小挂件取代了手工精美的纸花灯,造型则转变为儿童喜爱的流行动漫影片的故事角色。虽然工业时代带来了冷漠感,人情味减少,但人们对理想化的亲情与欢乐的标准理解却一脉相承了下来,并转化成了更新、更多形式使生活愈加丰富多彩。

3.2 传统民俗生活与动漫玩具造型设计

儿童的玩具是其成长的伙伴。动漫玩具造型新颖、有一定文化背景,有故事性、有个性,具有个性的角色故事才能打动观众。中国诞生过不少优秀作品及著名形象,如动画片《大闹天宫》及孙悟空形象,《三个和尚》等,但未产生有着影响力的衍生玩具和商品。儿童动漫玩具造型可以从当前流行的中国动漫影片及形象、故事,或从历史经典故事中挖掘素材,动漫玩具造型要表现动漫形象的外表造型和性格、情感、背景故事等。优秀的背景故事为动漫玩具设计注入更多的人文背景和文化支撑,从而使儿童更好地接受玩具的形象、功能、娱乐和文化。

动漫玩具造型设计还可以从传统民俗生活中挖掘素材。随动画片《战斗陀螺》播出而风靡于儿童圈的日本陀螺其实就是我国过去的陀螺,只不过将材料及造型设计得具有科幻风格,并将原本用小鞭子“抽转”的玩耍方式改成了将带锯齿的塑料拉条插进陀螺中间,然后猛力抽出,陀螺即受锯齿拉动迅速转起,由于造型及使用方法的时尚化处理赢得了儿童的欢迎,并将原本我们生活中渐渐消退的民俗玩具变成了流行的现代玩具。

流行亚洲的韩国著名玩偶形象“流氓兔”虽是由FLASH动画片衍生而来,但其根源是成功移植了中国古代传说“嫦娥奔月”故事中广寒宫玉兔捣药的概念,巧妙地将原来故事中玉兔手执捣药杵在药臼上捣药的形象,转化为一只站在抽水马桶上、手拿马桶拔子,奋力通下水道的卡通兔形象。其对民俗传说的调侃及幽默形象深受儿童喜爱,成为玩具设计成功的因素。

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对日本、韩国及亚洲诸国的深远影响,才形成了这些玩具设计者先天的平台和巨大的无形资产。

3.3 传统民俗玩具色彩分析与儿童动漫玩具的设计

中国民俗玩具色彩强烈明快。陕西凤翔彩色泥挂虎,多用大红、浅黄、中黄、玫瑰、翠绿等色,颜色响亮鲜丽,充满喜庆热烈的气氛。河南灵宝布老虎,用彩绘装饰,多用白布制成,大面积涂染桃红、大红、黄、绿各色,乡土气息浓郁。这样的色彩正符合儿童喜爱鲜亮明快色彩的心理特征,因而中国民俗玩具色彩对动漫玩具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3.4 传统材料与儿童动漫玩具的安全性设计

工业革命后手工业被工业的大规模生产所取代,各种适合工业生产的材料也应运而生,如橡胶、塑料等。但儿童玩具的安全标准比较高,这样的材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塑料材料,易释放出有毒物质如甲醛等,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影响较大。而中国传统玩具所采用的材料显然更为安全。以材质为依据,传统民间玩具可以分为泥玩具、陶玩具、布玩具、竹木玩具、纸制玩具、面玩具等,多为天然材料。

明清的“面人”也叫“江米人”,用染成各种颜色的江米面捏塑各种形象。捏像之外,匣装面人、竹签面人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此外还有微型面人。借鉴传统玩具材料,中国的玩具制造商研发出了纯天然的淀粉玩具。这种用淀粉制造的可降解的一次性食具,选取用玉米淀粉、红薯淀粉等天然廉价再生资源为原料,经科学配方及工艺可生产出无毒、安全、环保的新型绿色玩具,用为“食玩”,前景广阔。因而选择一种特别的材料也是动漫产品在市场中的决胜因素。

3.5 传统玩具功能特征分析与儿童动漫玩具的设计

历史上的玩具花色品种繁多,制作工艺多样,材料也几近庞杂,功能也比较复杂。根据玩具的主要功能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节令玩具、观赏玩具、音响玩具、益智玩具、健身玩具、实用玩具。

节令玩具前文已介绍过。

观赏玩具,通常只有较单纯的装饰意义,并侧重于对内容的刻画。主要包括:木雕、果核雕、泥人、面人等。

音响玩具,指可以发出声响的玩具,具有较强的娱乐性,适宜于低幼儿童。主要包括:空竹、喇叭、拨浪鼓、各种材质的哨子等等。

益智玩具,指以启发智慧、刺激大脑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玩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竞技性、娱乐性,如各种棋类。

健身玩具,以户外活动器具为主,对人体有锻炼作用,并具有娱乐生和竞技性,如毽子、秋千、陀螺。

实用玩具,指具有生活实用功能的玩具。这类玩具除用来娱乐游戏之外,尚可发挥服饰、卧具、食品、用具等功能。包括:虎头枕、布老虎、糖人、荷包等等。

设计师可依据以上功能分类,结合现代科技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研究成果,为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不同功能或综合多种功能特点的动漫玩具。

4 小结

工业化打破了地域的格局,开启了世界性的融合现象,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未消退,由成长和教育所积累起来的、对传统的崇尚和认可仍然流淌在人们的血管里,潜意识里决定了根本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的定位和取向。

因此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欣赏标准也成为动漫玩具设计非常重要的标准。善良、勤劳、聪明、灵巧是人们喜爱的品质特点,于是出现了各色动漫玩具。能换装,带有各种情绪的智能娃娃;各种模型玩具;积木等益智玩具。这些动漫玩具给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培养他们关心爱护他人,训练儿童的思维及反应能力,归根结底源于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各种标准。

综上所述,以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为基础,从题材、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方面结合传统文化与传统民俗,可为中国本土特征的动漫玩具乃至动漫衍生产品设计提供良好的思路。

[1]张剑,薛峰,孙庆.玩具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王连海.中国玩具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曹泽.玩具造型设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冉达,杨晨,邹跃.玩具创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方芳.吉祥物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

[6]孙峰,吕江.卡通玩具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7]王林林,程粟.2D动画及游戏周边产品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J06

A

1007-550X(2015)12-0051-04

10.3969/j.issn.1007-550X.2015.12.005

2013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类 ,编号“JA13129S”)。

2015-10-25

周知(1980-),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动漫、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民俗动漫玩具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