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浅析
2015-04-16金峥吉
金峥吉
(上海市松江区水务管理所 上海 松江 201699)
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浅析
金峥吉
(上海市松江区水务管理所上海松江201699)
水利工程是调配和控制自然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以除害兴利为目的而修建的水利及配套和附属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规模大、技术复杂及周期长等特点,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建设管理提供技术保障。本文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寻求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为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和保障。
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据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工程建设是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建设,需要对建设过程中的材料调度、资金分配、人员配置、风险评估、设计规划、合同变更等数据信息有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这些数据信息的保存、分析、管理、控制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工程建设提供管理参考及施工决策。
1 水利建设管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1.1由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地域影响大、投资大、工程周期长、承建单位多、施工流程复杂、工程质量要求严格、人员复杂且数量多等特点,在工程设计、承建、施工等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建立多种模型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及自动化,有效协调建设活动、生产要素及人员的管理。
1.2工程资源共享的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类文件及资料众多,实现多部门多机构的往来困难,纸质文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数据文件的传递存在风险,需要建立高效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安全可靠的共享。
1.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
水利建设工程涉及多层管理部门和机构,建设规划、安排及决策需要层层传递,造成决策文件、时间、精力的浪费,不利于部分思想及建设细节的传达。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迅速的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可以及时的对工程规划、进度、资源利用、质量安全等进行调控,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及效率。
1.4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要求
科学的决策以准确的数据资料为保障基础,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对数据信息有效的储存、收集、分析,专家系统的智能化操作将数据信息有效的合成并进行科学的决策,确保建设目标的合理实现。信息系统比对工程计划及实施进度,动态调整工程管理决策,实现施工进度、成本、人力资源、质量的全面控制和科学化管理。
2 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
2.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支持下,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运用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综合分析和科学管理地理数据为决策、规划、管理等提供数据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化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实施记录工程建设情况,保证工程动态及时的传送给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地理信息系统为河道等水利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信息依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构建三维工程模型,实现真实三维景观的再现,保证工程的设计科学准确。地理信息系统借助于计算机指令编写程序及逻辑计算方法,保证系统判断能力及辅助决策能力的提升。地理信息系统提供覆盖分析、地形分析等模式研究的造型能力,实现专题图、综合图的编制。
2.2信息化技术中的网络技术
2.2.1网络拓扑结构
信息化系统坚持开放灵活、安全可靠的原则采用水平布线、星型、垂直以太网结构。公文处理系统采用HP服务器,并安装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软件,配置内含监视、判断、转移功能的双机热备份软件和采用冗余容错技术的磁盘阵列,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可靠。
2.2.2信息系统网络化构成
水利建设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散采集、集中管理的网络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系统结构,包括大坝监测子系统、水质监测子系统、河道管理子系统、水文预报子系统、政务处理子系统等,子系统由独立的服务器或计算机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并根据系统的计算模式分析处理,将处理的结果数据传送到中心计算机,中心计算机根据数据的种类及各工作站的需求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送和发布。
2.2.3系统数据库技术
数据的有效集合组成数据库,对单个或多个相关活动进行描述。数据库技术以存取和管理数据资源为目的。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中的数据库由多个子数据库构成,包括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水土保持数据库、水质基础数据库、地形地貌数字高程模型、地图数据库、遥感影像和测量资料数据库等,传统的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资源共享及数据沟通方面存在缺陷,信息化、网络化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接数据库结构的改进设计,实现了子数据系统的数据交流及传输,实现了各有效数据的形式转化,实现了数据的统一有效管理形式,保证了资源的共享。
2.2.4水利建设管理中的系统中间件
中间件是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实现不同接口的系统或程序的信息交换,保证计算机资源的管理和网络通讯。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中间件包括管理业务平台、水利信息门户集成平台、数据库集成平台及DBS,对水利信息充分利用,并对交叉学科的研究精华掌握和研究,将水利建设所需要的全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水利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3 水利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3.1建立模块化信息系统
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与管理制度、业务需求相结合,根据业务的需求确定详细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与软件公司共同探讨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搭建功能模块多的管理平台,为信息系统的操作性及实用性提供开放、安全、可靠的保障,充分与其他相关的程序及系统进行数据的交换。
3.2实现同一界面的数据融合
提高控制系统的数据融合度,加强各控制子系统的数据联系,建设统一的、界面友好的系统平台,实现各系统、程序间的数据转化。传输、储存及归档。
3.3建设具有交互式功能的操作模式系统
交互式功能以数据信息的科学组织管理为基础,将数据的属性信息及空间信息融合生成图形界面,并经过专业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实现专业分析界面、图形操作界面与数据管理界面的有机集成,实现数据库的交互关联,将数据的利用简明化。
4 结束语
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了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水利科技的创新,能够在安全。先进的通信和网络平台支持下实现公文的自动流转、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时信息采集、远程数据上报、网上审批等功能,为水利建设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提供了保障。
[1]吴苏琴.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2]吴庆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7:8~10.
[3]王德飞.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及应用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26.
[4]陈煜,王树伟,王冠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水电控制设备专委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控制设备专委会,2013:9.
TV512
A
1673-0038(2015)28-0361-02
2015-6-5
金峥吉(1986-),男,上海松江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