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的探索
2015-04-16林振昺
林振昺
(福建工业学校 , 福建 福州 350001)
优化《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的探索
林振昺
(福建工业学校 , 福建 福州 350001)
文章借助自编的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校本教材中的汽车前照灯控制电路的实际工作任务为例,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运用探究式项目教学法优化该课教学的实践过程,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材开发和教学设计提供实践借鉴。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优化;探索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本专业《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等课程提供所需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笔者尝试借助《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校本教材和校园信息化平台来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校本教材是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A类)课题——基于“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的案例教材。该教材紧扣当前全国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指定用车——雪佛兰科鲁兹车型来体现教材编写内容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1],建构上以雪佛兰科鲁兹的车灯控制电路、转向灯控制电路、蓄电池充电电路为介绍核心来体现教材与生产实际和服务现场紧密结合、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编写思路。在教学实施上,有利于教师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教材提供的实践项目开展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汽车电工电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学习汽车电气元件、电路分析及电控知识做好铺垫。
1 采取自编校本教材优化教材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指出:“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衔接。”[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是指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指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即要形成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以做为主,以学促做的培养模式。[3]为此,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着力围绕上述2个方面来优化和更新所编写校本教材的内容。
1.1 自编校本教材的内容体现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突出新颖性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操作性能先进的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但是,传统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材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滞后,在内容上未能体现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实时性差。为此,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选取当前全国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指定用车——雪佛兰科鲁兹车型对机电工的技能要求为参照,把应知应会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融入到汽车车灯控制电路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并适时补充该车型车灯控制电路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器件检测方法,来体现教材内容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突出新颖性。例如: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连接汽车前照灯实际控制电路,来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断路、短路和通路)、电流、电压大小和方向的概念,并且了解新型控制器件灯组合开关的检测方法等。
1.2 所设项目利于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突出可操作性
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好《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教材的设计上,着重体现把学生应知、应会的相关概念、知识和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到具体的项目设置中。所选取的项目要体现典型性、代表性、易操作性,不但易于教师组织实施项目教学,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把本教材划分为五个项目。项目一、通过汽车前照灯控制电路,来介绍直流电路的相关概念和知识;项目二、通过转向灯控制电路来介绍电磁器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项目三、通过介绍蓄电池充电过程,来介绍交流电路;项目四、典型电子电路;项目五、数字电路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每个项目又设置若干任务,如在项目一中,又设置6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赋予不同的教学案例和学习目标。如在介绍并联电路的特点是:通过观察左右前照灯同亮、左灯亮右灯不亮的现象,和观察利用EWB软件对并联电路特点的仿真测试结果来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这样的案例选择和内容安排,非常方便教师实施项目教学,同时也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
2 采取信息化探究式项目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信息化探究式项目教学是在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努力创设真实的学习工作场景,改变传统课堂当中以老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听讲,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简单模仿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在问题的引导下去完成任务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学做合一,并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项目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课堂学习如上班,动手操作如上岗,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而展开的有效教育教学方法。
2.1 信息化探究式项目教学准备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4]笔者所在学校大力开发校内网络课程平台,并实现无线wifi校园的全覆盖(局限登陆校园内网),学生在智能手机上输入个人账户和密码后,即可方便地登录到校内的网络课程平台上,实现课程的在线学习。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制作该课程的电子教材、上传微课、应用课堂教学媒体、仿真虚拟软件、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和建立习题库等;管理交流平台软件为课外网上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也包含无纸化作业提交管理系统、学生课堂德育素养量化考核和教学案例分析与归档等。笔者将该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称之为“汽车之家”。
探究式项目教学准备是在信息化教学课程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环境准备,围绕《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三方面目标来创建情境。如在项目一“直流电路”的任务实施中,采用仿真机房+维修工位的软硬件结合,让学生在实操和仿真体验中学习,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掌握。
2.2 信息化探究式项目教学开展
在课前,让学生利用手机登陆“汽车之家” 回顾已学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并预习本次课内容。同时为了便于课堂管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课前进行分组及组长培训,让组长在课堂当中协助教师进行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笔者通过学生例会和任务宣言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从上课前进行自我仪容仪表整理,到和老师共同宣读任务宣言,使他们刚入学就明白了企业的要求。接着以本地真实的维修案例为载体引出任务:福州市的王先生的一辆雪佛兰科鲁兹轿车左前近光灯不亮,右前近光灯正常。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明确本次课的任务目标,即以前照灯电路的检修巩固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
任务实施环节将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6个阶段来完成。在资讯环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查阅维修手册来完成对前照灯电路图的分析并认识到维修手册的重要性,通过资讯,学生判断出的故障点有可能是左前照灯线路插接头连接断路、保险丝熔断和灯泡烧断等;计划是制定故障诊断细化的环节,环节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打开手机进入“汽车之家”结合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后汇总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流程,并上传交流平台;在决策环节,每个小组在交流平台上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一步研讨,最后汇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诊断流程;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此时,先让每个学生都在仿真软件上(与实车设置相同的故障点)验证诊断流程,再进行实车操作,笔者再次强调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使学生加深印象,然后各组同学在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实车操作,组长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检查和指导,通过实车操作,充分锻炼了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学生的实车操作能力;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由各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团,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学生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从素质考评,工单考评和实操考评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监控,学生操作结束以后,先由各小组先进行自评和互评,评出操作规范小组,工具摆放整齐小组,清理清洁优秀小组等;最后老师进行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两方面来评价总结,使每一位同学的优点都能展现出来,促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知识拓展: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汽车之家当中前照灯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理解电生磁的现象,并把学习心得作为课后作业上传到汽车之家当和大家一起交流,为下次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技能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汽车之家当中直流电路相关的企业案例,如电动车窗不工作、电动雨刷无法正常复位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本次课学到的知识和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延伸和迁移,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经验,扩大了知识面。
3 优化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依托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校本教材,再辅以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这种优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既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又能更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交流、管理和协作能力等。同时,新编的校本教材,把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有效融入到生产现场的真实实践任务中,为后续编写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专业校本教材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最后,在优化该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3.1 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因此我们本次课的相关资料和视频录像上传到“汽车之家”当中供学生重复学习加深印象。另外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操作过程的检查和监控,课后与学生在一起交流;
3.2 由于学生长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因此我在“汽车之家”当中放入了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优秀毕业生在福州市各大汽车4S店做出突出成绩的图片,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3 这种教学模式对设备和场地的依赖性较大,且更适合于小班化教学,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有近千人规模,班级人数多,设备投入大。我校正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实现校企互惠共赢;3.4 这种教学模式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较高,除要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有较强的“导演”能力和教学技巧之外,还要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培训经历。笔者所在校的“前厂后校”模式为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1]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06.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3]教育部.职业教育“五个对接”[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11/201209/141507.html
[4]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G632.4
A
1007-550X(2015)04-0051-04
10.3969/j.issn.1007-550X.2015.04.006
2015-02-20
林振昺(1988-),男,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汽车维修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