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探讨

2015-04-16张太明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8期
关键词:热源热水水泵

张太明

(身份证号:130224197809177656)

给排水工程节能设计探讨

张太明

(身份证号:130224197809177656)

本文通过给排水设计的节能措施的探讨,提出了采用新型的节水节能设备、小区雨水回收利用等措施。

给排水工程;节水;建筑节能

1 给排水节能设计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关系国计民生,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日益紧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中水利用,以及污水治理。在建筑领域,给排水的设计如何能达到节能也成为检验建筑物是否节能的标尺,因此做好给排水节能设计很有必要,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做好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给排水设计的节能措施

2.1采用各种新型的节水节能设备

节水节能设备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节能配水管材和节能卫生器具。只要不影响卫生器具的使用功能,都应尽量采用节能型的新型卫生器具。有资料显示,用充气水龙头和泡沫口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节水25%,压缩空气或真空抽吸的气动大便器节水效果明显,每次仅需2L的冲水量,如果推广使用,就可大大降低增压设备的负荷,减少能耗。我国还有相关的法规严格控制用水器具这块对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2.2采用变频调速水泵

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由水泵将水提升到高位水箱,再向下供水,为防止一些用水点超压,需设置减压装置,造成不必要的能耗,而由于电机的启动非常频繁,也会造成电能的大量浪费。设计中可以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向给水系统供水,采用调节速度的方式来调节流量,根据水量需要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水量需要大时电机转速增大,需要小时电机转速减小,避免电机频繁启动,从根本上防止电能浪费。同时省去了水箱、水罐,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

2.3消防贮水池的设置及加压问题

高层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水质的劣化。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

2.4小区雨水回收利用

一直以来,在城镇中雨水向来作为废水排入下水道中。雨水是一种既不同于上水又不同于下水的水,要物尽其用。小区雨水回收利用是通过收集、贮存及处理,使其作为杂用水加以利用,或通过雨水的渗透、回灌、补充地下水源。雨水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维持和改善小区生态环境,但雨水存在着不容易控制流量等特点,较难收集。在建筑中可采用渗水性能好的材料,并设置储水设备,以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作中水。

2.5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

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热源。可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当地电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当采用电作为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热水的水压。对于适合热电联供技术的工程,应优先考虑。

2.6自动控制和计量

建筑中宜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针对不同需要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如道路浇洒用水、汽车冲洗用水、地面冲洗用水等)宜设水表计量。企事业单位、学生宿舍的公共浴室、淋浴间等宜刷卡(或采用红外线、脚踏开关)来用水。

3 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节能潜能很大,若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及管网余压和充分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及其他节能方式,可节约许多能量及用水量,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且其节能效果性价比较高,应值得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是未来社会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每—个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者来说,节能问题绝不简单,它贯穿于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建筑给排水的绝大部分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都与节能密切相关。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是我们永远的责任。

[1]陈宗杰.国内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2]张雪峰,李伟.节水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及发展[J].山西建筑,2007(25).

TU991.02

A

1673-0038(2015)28-0025-01

2015-5-22

猜你喜欢

热源热水水泵
一壶热水
凝结水泵全系列优化改进
高层建筑的热水供暖系统设计
多喝热水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水泵节能改造在昆钢的应用实践
和让你“多喝热水”的男孩结婚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低压除氧水泵变频改造
中部槽激光-MAG复合热源打底焊焊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