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东阳木雕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的几点思考

2015-04-16许海峰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3期
关键词:东阳木雕技艺

■许海峰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东阳 322100)

对东阳木雕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的几点思考

■许海峰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浙江东阳 322100)

基于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其的重要性。结合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提出了可为其他院校参与地方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点启示。

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启示

1 概述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1]。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其广阔的地域空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众多富有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资源条件。东阳木雕就是其中一类。

东阳木雕是以浙中城市东阳市地域命名的一项传统手工艺,其始于秦,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凭借历代东阳木雕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在目前的北京故宫、江、浙、徽等地均有东阳木雕先辈们在该时期创作的佳作留世”[2]。同时,凭借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质,被誉称为“浙江三雕之首”、“国之瑰宝”。

在国家大力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以此换取外汇储备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东阳木雕在内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传统工艺美术),其在内容创作、形式表现、思想表达、技术创新等方面在该时期均达到了新的顶峰。但发展至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深化以及人们在居住环境、经济创收、文化观念、评价体系、就业路径等方面也越趋多元方化。包括东阳木雕在内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内容创作、技法创新、应用范围、人才培养等方面却均出现了停滞现象,特别是为后期出现的人才断层现象在该时期却埋下了深深的一笔。

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国际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保护《公约》的出台,我国于2006年加入《公约》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东阳木雕被列入其中。自此,对东阳木雕的保护与传承引起了一轮新的热潮,一方面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引起有关高校及其领导的关注;再一方面也引起了一线从业人员和有关学者等人士的研究兴趣。特别是引起了同位于东阳市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领导和各专家的关注,引发了一场如何发挥区域高校优势对地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我院于2008年申报成功了全国唯一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并于当年招生,开启了现代高校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客观地改善了东阳木雕人才断层的现状,同时也确保了其在当下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2 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下环境里,其“在技术层面上遭遇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机械加工工艺取代了不少的传统手工技艺;二是一些传统工艺技术已经失传或消亡”[3]。而以上两点是加速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走向消亡的主要背景与原因。可见,已有学者对我国当前传统工艺美术所面临的生存现状及其失传或消亡的主要背景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那么,如何使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下不失传或消亡,还能得到进一步地保护与传承,甚至得到更进一步地创新与发展;同时,其作品还能受到当下消费市场的欢迎呢?思其本质,我们认为,首先需要提升全社会参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意识;其次需要提升对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在内容、形式、风格、技艺、应用范围新等方面的创新意识,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途径主要是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思其本源,我们认为,核心是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急需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那么,何谓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何种特质,又该如何培养?鉴于此,我们认为,“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4]。

然而,众所周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里长久地占据着主导性地位。因此,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绝大多数是无缘“从仕”的贫穷家庭子弟,出于习得一门技艺傍身的目的而投身于技艺的学习。因此,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缺少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传统的技艺传承又以“口传心授”的模式进行。加之,出于对“核心技艺”保护的目的,师傅在技艺传授过程中始终会将一部分“核心技艺”得以保留。所以,传统的技艺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而传统工艺美术创新却完全依赖于个别匠师们的自身努力及其聪明才智上,特别是借助其悟性上。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始终得不到长久、持续而广泛的发展。鉴于此,我们认为,对当下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必须注重其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结构重塑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以此来改善其创新后劲不足的现状。而发挥现代高职院校优势对其进行人才培养,刚好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也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定位的要求。

3 我院木雕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启示

3.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实行“文化+技能+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徒弟紧跟师傅并参与实践项目,师傅在实践项目中对其所掌握的技艺和经验向徒弟进行传授,从而让徒弟掌握的过程。对技艺的训练并熟练掌握是其培养的核心。而当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从该视角而言,上述二者的最终目标极为相似。但鉴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受匠师们自身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正因如此,目前我院在对“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注重了对其文化的培养。那么,为何要注重对其文化的培养呢?我们认为,文化是学生艺术创新和职业发展的根本,没有文化的积累和对文化的再认识及对文化的再整理与重组,也就不可能有新创意的出现,也就无所谓有艺术的创新。而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定位,也是其最终目标。正如东阳木雕这样的传统工艺美术,没有掌握其雕刻工艺与技巧,不懂其实际操作与流程,纯属纸上谈兵,是不符合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正因为我院清晰地认识到了这点,我院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上,确立了“文化+技能+创意”的目标定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文化包括了通识文化、专业文化和素质文化等。前者分别由基础部老师与专业老师担任,通过大学语文、英语、政治、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等课程的学习而获得;素质文化的培养,主要通过参观大师工作室、木雕精品馆等场所和利用校内图书馆与课外活动等第三课堂而习得。雕刻技能的培养是核心,通过从磨刀到单体雕刻再到整体制作,在实训室进行真实项目的操练,掌握东阳木雕各环节所需技能。而创意的培养是当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该专业在基于传统图案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当下流行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再对雕刻内容、文化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提炼与重组,以此实现创新目的。

(2)实行“2+0.5+0.5”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院实行了“2+1”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行业企业顶岗实习1年,从而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之间实现零距离衔接。而我院在“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上,基于人才培养的特点与需要,目前实行的却是“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在行业企业顶岗实习0.5年,再回校学习加毕业创作0.5年。那么,我院对“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制建构为什么要区别于其他专业呢?又有何种用意与优势呢?鉴于此点思考,我们认为,该种学制模式的建构,其主要目的是在校学习的2年,是基于对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行业企业顶岗实习0.5年,主要是借于企业实际项目的操作与实践。通过在企业的操作与实践,一是让学生检验自己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和素质是否已达到行业企业的要求;二是让学生的雕刻技艺真正获得进一步提升的机会;三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特性、行业要求、职业发展方向及自身存在的优劣势有个清晰地认识。再回校学习和毕业设计创作0.5年,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实践时所产生的迷惑与问题获得专业老师的解答;另一方面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践经验进行毕业设计创作,更进一步巩固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设计创作,我们认为也是目前检验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我院这种学制模式的建构,一是完全符合高职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不仅注重对技能的传授,同时也注重了对文化与素质的培养;三是注重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的监控,使人才符合培养要求。

(3)实行“教室+实训室+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

众所周知,教室是知识传授的核心场所。而高职院校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实训室是专业人才技能训练与提升的重要基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5]。鉴于此,我院在对“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时,教室主要用于大学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文化课程的传授,实训室主要是用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从最初级的认识刀具、磨刀、单体小样的雕刻练习到高级组合作品雕刻等训练过程,其全部在专业实训室完成。目前,我院建有专业实训室8个,包括初级木材料加工室、精雕机实训室、雕刻实训室等,其完全符合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我院积极利用地处东阳的地理优势,与各木雕大师工作室进行校企合作,拓展了校外实训基地,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在校2年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进入大师工作室(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定岗实习,进行真实项目的实践。该种模式的建构,我们认为,一是充分发挥校内资源,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训练和提升了学生的技能;二是利用大师工作室(包括大师本人)确保了东阳木雕核心技能的传承,也提高了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三是为大师发现苗子创造了条件,如我院08级“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优秀毕业生陈德鸿,目前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传承人、木雕工艺大师冯文土先生的第18个弟子。

(4)实行“高职+中高职一体化”的双路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院在“木雕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行了“高职与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该种模式即是高职学生在普通高考后的艺术类考生中进行招录,由于该类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因此,学生在专业学习时进入角色相对比较容易,专业技能的提升也相对比较快。通过在校两年的学习与训练,该类学生的总体质量相对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与肯定。但由于该专业在招生时是面向全省进行,而一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回家乡就业,而东阳木雕作为区域性相对较强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木雕专业人才离开东阳,换言之,也就离开了施展技艺的土壤、环境与文化。因此,毕业生放弃专业的现象在所难免。然而,随着近几年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快速发展,鉴于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量大的背景下,东阳技校、李宅技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在近几年又重复了该专业的招生。而如何解决中职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一方面满足学生家长及学生自身的强烈深造愿望;另一方面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确实能留住人才;再一方面使得东阳木雕能得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多受众的保护与传承。基于上述考量,我院与相关中职学校实行“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东阳技校、李宅技校等中职学校在东阳籍初中毕业生中招录一批学生,前三年中职层面的知识教育与技能的训练由其负责实施。后再通过一定的升学考试,进入我院后2年高职阶段的专业学习,着重对学生文化知识、雕刻技艺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才能。该双路径人才培养种模式的实施,一是解决得了中职学生升学难的问题;二是确实发现了一批专业能力强,兴趣浓的好苗子;三是确保了留东毕业生人数,客观地解决了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人才供需矛盾,从而为东阳木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更是提供了人才保障。

(5)实行“通识教育+艺术教师传授+大师引领 +技师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积极利用其在人才、场所、资料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在“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实行了“通识教育+艺术教师传授+大师引领+技师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对该专业学生实行与其他专业一样的大学人文知识的通识教育,包括了思想政治、大学语文等课程。艺术教师传授主要是利用具有艺术设计专业背景和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专门教育,包括了素描、色彩、构成、工笔白描、方案设计、工艺美术史、设计概论等课程,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大师引领方面主要是充分发挥东阳木雕现有的人才优势,如我院聘请陆光正、冯文土等木雕大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和教授,为学生开设专业核心课程或开展学术讲座或指导创作等。充分利用大师资源,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全程得到大师的引领。技师指导主要是利用具有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木雕技师对学生在雕刻过程中的技法、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指导与示范,使其雕刻技艺得到熟练地掌握与全面地提升。实施该种人才模式,我们认为,其一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东阳木雕技艺的核心,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其二也实现了传统雕刻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其三“作为创新人才基础的专业技能,不能仅仅靠机械传授,而需要采取濡染的方式”[6]。因此,大师亲身引领与示范,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

3.2 我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经过六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实现了专业从无到有的过程,更是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基于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梳理、研究,探求我院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取得成效,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保护、传承、创新与发展提供一点启示。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其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符合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特征与要求。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又克服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既具备较高技能,同时又具备较高文化知识与艺术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参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不仅为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下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成为可能,更为其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二,高职院校的立足点是为本地区的文化、经济、科技、产业,在专业人才输送、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服务。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所设置的,而该专业的成立与发展,一方面其为东阳木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其为地方经济,特别是为当前的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输送专业人才的同时,更为其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其三,高职院校在人才、场所、科研、图书资料、受众等方面具有其他单位无可比拟的优势,高校积极参与地方传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对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之外,更是在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馆藏、展示与传播等方面发挥其优势。不仅可提升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同时,其又可将会反哺于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为其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从而使传统工艺美术保持长久生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核心是对其“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鉴于此,我们以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对东阳木雕这项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三点启示。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与研究,主要是想为我国其他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抛砖引玉,尽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贺 辉)

[1]刘磊.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对长治堆锦艺术传承的几点思考[J].美术大观,2011(10)∶72-73.

[2]许海峰.刍议区域高校对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前沿,2014(03)∶234-237.

[3]张健.关于传统工艺美术现代性转换的几点思考[J].设计艺术,2009(04)∶9-11.

[4]马建中,储芸,杨宗邃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06)∶157-160.

[5]顾旭明,包筱玲.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特色教育风光无限好——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培养东阳木雕大师摇篮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3-06-18(13).

[6]王一川.当代艺术创新人才及其创新素养[J].艺术百家,2011(06)∶26-28.

[7]沈洪玉.对中国传统家具与民间艺术传承问题的思考[J].家具与室内装饰设计,2010(07)∶34-35.

[8]杨渤.设计回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10)∶70-71.

Some of Thoughts on the Practical and Training Modes for Creative Talents of DongYang Wood-Carving


Xu Haifeng

ract: The thesis was based on the presen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s and it was discusse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the “creative talents”on the industrial arts.With the case study of woodcarving design and production specialty of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the specifi c pattern of fostering talents of this specialty was analyzed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gave inspiration to three points about fostering creativ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s cooperated with other colleges.

ords: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rts;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s; Construction and Inspiration

TS664.01

A

∶1006-8260(2015)03-0023-03

猜你喜欢

东阳木雕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古韵东阳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人大代表约见制度的东阳实践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木雕鱼
东阳:大树底下长出草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