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研究

2015-04-16纪永波

关键词:内河水运港口

纪永波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研究

纪永波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

文章借鉴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关于物质和精神相互作用原理,从分析内河水运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内河水运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必要性,最后在船舶、港口、排放标准以及绿色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的一些具体对策。

内河水运;绿色发展;对策

由我国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决定,内河水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运量大、占地省和节能环保的比较优势。早在公元前214年,我国就凿成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实现了两大水网和主要通道的衔接,其后修建京杭大运河,成为当时南北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然而在建国以后,受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我国综合运输走上了与欧美不同的道路,采取的是铁路先行、公路优先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内河水运发展严重滞后,通航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采取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集中规划、集中建设的开发模式,航道等级低,服务能力弱,内河水运一直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短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实行有水大家行船的政策,大量民营、个体等企业运力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需求迅速增长,内河水运运量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运输总能力快速提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同时受市场结构、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和自身粗放发展方式的局限,内河水运在“量”增长的同时,大量“质”方面的问题开始显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节能减排方面的绿色发展比较优势长期被隐形化,社会公众无从感知内河水运的比较优势。根据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社会的进步来自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作用,一般来说,物质因素起基础性作用,精神因素起导向性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精神因素的导向性作用更强。具体到内河水运这种运输方式而言,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要求,在追求总运输服务能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应该根据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充分考虑精神因素的作用,从更高的层次上追求绿色和高品质发展,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的需求。

一、内河水运发展面临新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内河水运投入的逐步增加,以及内河水运自身经济技术特点的自然发挥,内河水运在基础设施建设、船队发展、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支撑保障系统、完成运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江深水航道整治使得内河实现通江达海,长江干线重点碍航滩险得到了初步治理,芜湖以下最小维护水深已提高到7.5米,船舶大型化快速提高,建成一批干散货船、化学品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等专业化运输船舶,内河码头大型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其中依托下游出海航道整治,建设了一批适应江海运输的大型专业化码头,2012年内河运量是2004年的2.38倍,同时,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市场管理等方面更加完善。未来,内河水运面临一些新的形势。

(一)国家提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国新经济支撑带的战略构想对内河水运在运输服务效率、绿色发展能力等方面要求不断提升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指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强化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环保监管、船舶溢油风险防范和船舶污水排放控制,促进长江岸线有序开发”。2014年7月份,《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指出“把珠江—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可以说,新时期国家战略要求内河水运要更加增强运输服务和绿色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局限在船、港、航道等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方面。

(二)全社会正加速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长期粗放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剧了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加剧,可以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与人们不断提高的环境需求之间的矛盾。2010年以后,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雾霾天气频发,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恶化,国家出台了史上最为严厉的空气和水污染防治计划,全体国民对于环境价值的认识得到空前转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本质上得到提升,这些都对发挥内河这种环境友好运输方式提出了巨大需求。

二、内河水运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内河水运在技术经济特点方面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具有节能环保的绿色比较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内河水运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式为主,属于长期发展滞后的补课阶段,无论在资源利用还是船舶运行等方面,受发展惯性的影响,绿色的比较不但没有有效发挥,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弱化。

(一)港口发展粗放

总体看我国内河港口发展仍处于粗放阶段,岸线、陆域等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低,建设模式粗放,航道、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普遍采用顺岸式布置,港口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在集疏运通道和生态方面与城市存在冲突。随着内河沿岸经济社会持续向更高阶段发展,内河港口粗放式发展导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迫切需要调整。

(二)船舶绿色水平低

长期以来,我国内河船队的技术水平普遍较差,历史上曾大量采用挂桨机船、水泥质船、木质船舶等进行运输,对沿岸水域环境造成影响。尽管我国不断加强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实施船型标准化工程,加强内河船舶在安全、环保水平,但由于相对公路而言,内河船舶的排放标准水平较为滞后。例如,根据现行规范,内河船舶主机NOx排放限值水平约是公路运输的5~10倍,燃料油硫含量标准是柴油国三标准的100倍以上,实施中尽管许多内河船舶使用国标柴油作为燃料,但仍有部分使用含硫量高达1.5%的轻质燃料油,甚至还有部分船舶使用硫含量要求不超过3.5%的重质燃料油,由于内河船舶大部分航行于内陆地区,距离城市较近,使得船舶运输排放和港口作业空气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资源有效利用方面,我国内河船舶的理论使用寿命为30年,但实际上普遍到15年时就很难再安全使用,船东在造船时一般按照15年左右的使用寿命考虑建造投资和维修保养,对社会造成很大浪费。尽管从平均船龄看已经不足10年,但整个内河船队的技术、安全、经济(能耗)水平仍然较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内河水运环境友好优势发挥的要求。

三、内河水运转变绿色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内河水运在经历了新世纪十几年快速发展后,随着我国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全社会加速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将进入内河比较优势充分发挥时期,经济社会对内河运输在安全、绿色、环保和服务质量等“精神要素”方面的要求大幅提高,当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实现绿色发展是发挥内河水运比较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交通运输部新一届党组审时度势,提出“四个交通”的发展理念,其中之一就是综合交通,而长期以来,内河水运一直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短板,在加速深水航道整治、提高船舶大型化、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只有加快绿色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内河水运的认识,突出绿色环保优势,加速赶上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进程。

(二)实现绿色发展是内河水运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内河水运自身也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弥补劣势,强化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性,均需要内河水运不断调整优化自身发展模式,内河水运的可持续发展包含财务与经济可持续、运营可持续、环境与社会可持续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环境可持续要求内河运输应当适应并满足社会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包括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以及更为严格的环境管制。欧盟把内河运输作为整个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不断提高内河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欧盟近年来认识到,尽管内河运输在CO2排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对人们生活更为密切的NOx和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排放方面,内河水运在污染物排放的标准更新方面已经远远滞后于公路,内河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升空间巨大,为此正在采取措施推动立法层面的改善,以加强内河水运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现绿色发展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未来,我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加速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在2011年内河运输上升为国家战略和2014年国家确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经济支撑带后,全社会对内河水运环保的认识大幅提高。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到2040年我国可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要求内河水运更好实现绿色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四、对策建议

(一)推进船舶标准化,提高内河船舶绿色水平

一是要加快制定内河在空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规范,把所有技术标准和要求统一为不可突破的强制性法定检验规范。同时还要注意结合经济社会和内河水运市场发展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提高排放标准控制水平,争取在2020年以前达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劣于同期公路运输相关标准,并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二是要健全执法和监督机制。各有关部分加强合作,明确职责,严格按照国家船舶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对船舶进行检验,杜绝不符合要求的新建船舶进入运输市场,切实堵住后门。对现有运力的绿色化,应结合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绿色船型认证工作,对确实先进的船型,由政府向全社会发布技术方案和设计图纸,鼓励建造,对高耗能、高污染的现有运力,综合采取经济、行政和市场等手段引导限期淘汰;三是要加强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从财税政策、运营政策等多方面综合引导建造先进绿色船型。

(二)提高港口绿色发展水平

优化内河港口岸线利用,加强港口规划执行,鼓励岸线资源整合,提高港口岸线和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内河港口采用各种节能减排和防污染技术,推广使用岸电、液化天然气(LNG)等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降低港口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粉尘等对空气和水域环境污染。在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建立港口污染物排放清单,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推进应用《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对绿色发展水平高的港口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鼓励,引导货主优先选用绿色发展水平高的港口。

(三)探索设立内河排放控制区

发达国家治理沿海船舶和港口污染的实践表明,设立区域性排放控制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排放、鼓励技术进步。建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借鉴发达国家或者国际海事组织设立ECA区的经验,按照经济承受能力、绿色环保内河运输方式需求、区域内工业等固定污染源环境治理和公路运输等移动污染源环境治理程度等原则,试点示范建立区域性排放控制区。

(四)加快绿色发展技术研发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在内河水运的应用。LNG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少CO2、NOx、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而且价格相对较低,技术相对成熟,市场自身具有应用的积极性,是未来推进内河运输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应重点推进内河LNG动力船舶的发展和LNG在内河港口机械、平面运输车辆等方面的应用。做好关键技术攻关,引导不同航区内河船舶合理采用LNG技术方案,抓紧推进LNG加注设施建设、气源供应水上通道和促进形成合理价格机制,适当采用经济激励手段鼓励示范应用;二是推进岸电应用。借鉴沿海港口成功经验,结合国家新一轮电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内河港口推广使用岸电、港口设施油改电等。在客运码头率先开展岸电推进工作。推动绿色港口认定工作,降低港口运行对内河水域和空气环境的影响。

2015-06-10

U692

A

2095-4263(2015)03-0016-04

猜你喜欢

内河水运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港口上的笑脸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惠东港口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