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和政策问题倒逼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
2015-04-16
自1999年住宅产业化正式提出,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但由于房企参与度低、产业链不成熟、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政策有力扶持、市场质疑声不断等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仍显缓慢。
随着人口红利淡出,依靠廉价农民工建房的道路已渐行渐窄。自1999年住宅产业化正式提出,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但由于房企参与度低、产业链不成熟、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政策有力扶持、市场质疑声不断等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仍显缓慢。
首先,住宅产业化的每一项都会增加成本。价格是市场定的,增加的成本只能由开发商自己承担下来。
“如果PC凸窗、铝合金摸板和预制内隔墙三种一起用的话,大概每平米要增加3、4百元的成本,其中,铝模和预制内隔墙的成本增加相对较低,PC凸窗的增量成本大约是这两项的10倍左右。” 据了解,由于成本原因,万科采用工业化建造的项目,也是选择性的采用,暂未全面推广应用。
目前,中国的住宅产业化进程大约相当于日本的八十年代。而成本太高、产业链不成熟是其中最大障碍。尤其是PC构件,由于生产规模小,不仅选择余地少,还需多缴纳17%的构件生产增值税,产品只能维持高价位。据了解,在珠三角生产PC构件的工厂虽多,但主要供应香港和日本,一方面这两个地区住宅产业化程度更高,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城市发达程度更高,出价方面更“大方”。
虽然为了工艺革新、环保尝试以及更实际的缩短工期的需要,一些开发商表示还是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本月万科联合了北京住总、北京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发展住宅产业化,但目前更多内地开发商还在观望中。
其次,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政策制度也还未得到规范。业内人士不止一次呼吁,应营造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制定住宅产业化的技术标准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表示,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技术标准已经在编制过程中,会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完善的、适宜的标准结合起来。不过,政策补贴和奖励机制仍未成熟。
目前,北京、上海都实行了一定的奖励。例如,北京在2011年就发布政策,以容积率和住房面积奖励方式,吸引房企参加,对于积极推广应用经权威部门认证的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在财政和融资方面都给予优惠和倾斜。上海于2013年就已发文,把PC住宅变成硬性指标,2014年,对“装配式住宅面积”的比例提高到30%,还根据预制率高低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对满足条件的PC商品住宅还给予不超过3%的规划建筑面积奖励。深圳对2015年起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保障房必须采用住宅产业化方式建造,到1/3层数提前预售、奖励3%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