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措施
2015-04-16吕济荣
吕济荣
(福建龙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措施
吕济荣
(福建龙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全国各地工程也日趋扩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大体积混凝越来越多,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陆续的显露出来。对此,本文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从管理者的角度展开分析和讨论。
建筑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控制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表面积小,内部升温比较快,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变形,造成漏水甚至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处理也非常困难且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各类问题的产生显得非常重要。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很多,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以裂缝、渗漏及施工缝夹层等质量问题尤为突出,这些质量问题产生原因有很多,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1材料方面的因素
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属于非均质的脆性材料,它由粗骨料、细骨料、水泥及其它一些材料混合而形成的。如未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或原材料不合格,可能因水化热过高或放热高峰出现的时间过于集中,而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导致有害裂缝的产生。如:选择高水化热的水泥可能产生过高的水化热;粗细骨料级配不合理,致使水泥用量过大从而导致水化热过高,夏季拌合水的温度过高可能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等。
1.2技术方面的原因
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d。如未采取措施错开混凝土的放热高峰期,可能造成水化热过高,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均可能产生混凝土裂缝;未根据现场实际制定相应的分层或分段连续灌注施工方案,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上下层混凝土施工间隔时间太长或施工缝部位未按规定进行处理等,均可能造成冷缝及渗漏;未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率及时进行配合比的调整,未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泌水或地下水位过高未及时排除,均可造成强度降低及渗漏等。
1.3施工工艺不当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未及时补充水份;振动棒在振捣的过程中,未按顺序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不足或太久、振捣不均匀或漏振、振捣深度不够或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未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上等,均可能造成密实度不够、泌水、强度不足及渗水等,在混凝土初凝前未进行二次抹压,可能造成表面裂缝。
1.4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管理不严,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未进行跟踪管理等,可能造成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配合比进行配料或计量不准确,现场泌水或施工过程中下雨未及时行排除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如遇堵管或堵车,未及时进行处理,未及时安排人员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施工缝未按规定进行处理就进行浇注等,未及时对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或未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温差等,从而产生各种质量问题。
2 对策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编制施工方案,并由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审批后组织实施。根据以上原因,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2.1合理选用原材料,严把材料质量关
2.1.1水泥的选用
水泥应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2.1.2粗细骨料的选用
粗骨料宜尽量选用粒径较大,含泥量不大于1%连续级配的石子,以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防止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及泌水性;细骨料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2.1.3合理选用外加剂及掺和料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等掺和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可降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及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等;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引气剂、泵送剂等外加剂可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提高拌合物的流动性,延缓水化热的峰值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改善混凝土的泵送性能等,这些外加剂应合理选择,复合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品种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2技术措施
2.2.1配合比设计
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设计强度依据;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及掺和料;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用水量、水胶比、砂率及泌水量等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要求,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对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进行试验。
2.2.2施工措施
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编制施工方案时,应考虑预先在混凝土的内部埋设冷却管和测温设施,为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夏天高温天气可采取加冰水拌合,砂石料应采用遮阳或洒水降温的方法,泵送管道可用草袋包裹或洒水降温等方法进行降温,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30℃以内。
混凝土浇筑应根据面积大小、混凝土供应能力及后浇带位置等采取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分段分层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法,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当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后浇带及四周底板处泌水可通过在后浇带或四周侧模上口开设的泄水孔将泌水往外排;在板中央部位利用核心筒及集水坑中留设的集水筒,可预先在混凝土垫层施工时预设一定坡度的水槽,将泌水汇集到该筒内,并采用离心泵及时将泌水排除。
2.2.3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应及时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监控,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温差,如通过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及流速,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或通过温水养护、增加覆盖保温材料及搭设保温棚等措施;保温养护应专人负责,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应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同时应经常检查覆盖物,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3强化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施工控制
振动棒振捣应快插慢拔,合理控制振捣时间,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未初凝的混凝土中不小于50mm,以利于上下两层混凝土接触面密实。振捣时应顺着每层斜面由下向上逐渐插点振捣,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初凝后到终凝前1~2h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光抹实处理。大风天气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位置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停止浇筑,对未硬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2.4管理措施
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及各种控制措施都是由施工管理来实现的,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是核心,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项目部应制定如混凝土供应中断或运输受阻、设备故障、发生堵管、停水停电、天气变化等应急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层层交底;同时项目部应建立一个由供应、进场到浇筑、养护的由上而下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混凝土工程各环节均有人负责把关,各工序质量环环相扣,环环有专人负责、有人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及制度的有效落实,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措施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若不能很好的对质量问题加以控制,那么工程质量就很难保证。因此加强在选材、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等各环节的控制及管理,环环落实质量关,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2]张晓民.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科学,2012.
[3]吴旭新.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知识,2011.
TU755
A
1673-0038(2015)30-0081-02
2015-7-12
吕济荣(1972-),本科,研究方向为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