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围场地区立地类型的几种造林绿化模式
2015-04-16闫晓军郭云龙
闫晓军,郭云龙
(1.河北省承德市林业局,河北 承德067000;2.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林业局,河北 承德068450)
适地适树是决定造林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根据立地条件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和造林模式,才能达到造林绿化的预期效果。围场务林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本地区不同的立地类型,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种适宜本地区的绿化治理模式,以便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借鉴参考。
1 丘陵漫岗绿化造林模式
1.1 特点
土层厚,坡度平缓。
1.2 适宜治理模式
大犁开沟整地造林或人工整地造林,当年秋季营造落叶松林。
1.2.1 大犁开沟整地造林 大犁开垦栽植沟,沟宽60cm,株行距1.5m×3m。也可搞林草间作,具体方法有两种,即一种是搞大网格林草间作,林带宽200m,草带宽100m;另一种是搞小网格林草间作,每隔8m宽草带,大犁整地6行。
1.2.2 人工整地造林 小穴整地,穴面规格:80cm×70cm×30cm,株行距1.5m×2m,造林密度3 330株·hm-2。
2 阴坡、半阴坡造林绿化模式
2.1 特点
土层较厚,水分较充足,植被盖度较大。
2.2 适宜治理模式
小穴整地配置竹节壕。以秋季营造落叶松林为主。小穴整地,穴面规格:80cm×70cm×30cm,造林密度222株。如坡度较大,可环山水平设置竹节壕,每隔50~100m设置一道竹节壕,竹节壕规格300cm×150cm×100cm,秋季壕沿栽植沙棘。
3 阳坡、半阳坡造林绿化模式
3.1 特点
土层薄,光照充足,水分条件差,植被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
3.2 适宜的治理模式
实施人工措施,增加植被盖度,减少水土流失,营造水土保持林。
3.2.1 石质山阳坡造林 以封育为主,实施人工见缝插绿。实施不规则小鱼鳞坑整地,整地规格60 cm×50cm×40cm。坑沿栽植沙棘,坑内油松容器苗。造林密度660株·hm-2以上。雨季栽植油松容器苗,秋季栽植沙棘。
3.2.2 石砾质阳坡造林 实施大鱼鳞坑整地,规格100cm×80cm×50cm,840坑·hm-2,秋季在坑沿栽沙棘3~5株,3~5a后坑内栽植油松容器苗。
4 沙丘的治理模式
4.1 特点
土壤瘠薄,蓄水保墒能力差,蒸发量大。
4.2 适宜的治理模式
降低风速,改良土壤,减缓沙化程度,营造防风固沙林。
4.2.1 流动沙丘造林 实施网格造林,控制风沙流动。黄柳和沙棘带间混交。春季黄柳埋干为1.5m×1.5m网格造林;秋季栽植沙棘,造林密度9 990~19 980株·hm-2。
4.2.2 固定沙丘造林 油松或樟子松和柠条株间混交。边整地,边造林,雨季栽植油松或樟子松容器苗,春季栽植柠条。造林密度1 665~3 330株·hm-2。
5 侵蚀沟造林绿化模式
5.1 特点
立地类型较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对土地、道路破坏极大。
5.2 适宜治理模式
降低地表径流,控制侵蚀沟扩展,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侵蚀沟上缘挖2~3道竹节壕,壕沿栽植沙棘进行沟头防护;沟两边进行削坡并栽植沙棘;沟内进行闸沟。土壤条件好的,沟内可栽植杨树。
6 沟谷造林绿化模式
6.1 特点
立地类型复杂,极易造成坍塌,侵蚀土地,危害较大。
6.2 适宜治理模式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控制其侵蚀扩展。沿沟两坡栽植沙棘或落叶松及其他适应树种,沟内闸沟;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考虑搞经济沟。
7 冲积扇造林绿化模式
7.1 特点
由于母质区岩层的不同,山口沉积物多为沙壤或沙砾土。
7.2 适宜治理模式
固沙护土,营造固沙林。可大坑整地栽植白榆或家榆如冲积扇。有零星达到结实龄的榆树,可在垂直冲积扇方向搂沟见土,靠天然下种,实行封禁直至成林。条件好的可栽植杨树、沙棘混交林,坑面规格:80cm×80cm×80cm,造林密度1 665×3 330株·hm-2。
8 河滩地造林绿化模式
8.1 特点
由洪水冲刷淤积而成,地势较平坦,土壤多为沙砾土,地下水位较高。
8.2 适宜治理模式
适宜栽植速生丰产树种。可在春季栽植杨树大苗。大坑整地规格100cm×100cm×100cm,造林密度1110~1 665株·hm-2;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栽植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