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2015-04-16罗燕军
罗燕军
(身份证号:132336197505250925)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罗燕军
(身份证号:132336197505250925)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简单讲述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这些通病的防治和控制,仅供同行参考。
质量通病;原因;措施
1 钢筋混凝土工程
原因: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支模顶面标高不准,模板不牢固。混凝土配合比没有掌握好,水灰比过高。混凝土浇筑后,后期养护工作没有做好。施工工序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施。
措施:为有效减小混凝土楼板温度收缩应力,设计单位在混凝土现浇楼板设计时应以单元为单位采取分段设计的方式,即在混凝土现浇楼板中设置伸缩缝。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入模时的坍落度满足标准要求。严格按规定进行混凝土养护,要采用有覆盖(如草帘、塑料薄膜、养护剂)等养护方式,确保养护期内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和施工过程中的楼面堆载,再已浇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严禁在其上面踩踏和施加其它荷载。现浇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应达到标准规定的强度,并以同龄期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试验结果作为拆模时的依据。
2 砌体工程
原因:砌体裂缝的成因可分为两类,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受力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砌体结构设计中墙体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没达到规范所要求的强度,墙体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墙体自身承受的极限而开裂。非受力裂缝主要是因温度分布不均和沉降不均匀所导致的。
措施:为增强外纵墙及内纵墙的抗剪及抗拉能力,控制裂缝出现,外纵墙厚度宜采用370mm,内纵墙厚度宜采用240mm,增加墙的厚度后,圈梁和构造柱仍占一砖墙厚,使圈梁和构造柱不暴露在大气中,有利于控制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在现浇屋盖部分及现浇挑檐,每隔15m左右设后浇缝一道,缝宽600~800mm,缝内混凝土断开,钢筋不断,待主体结构完成需做保温层前,再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并加膨胀剂。
3 屋面工程
原因:刚性屋面渗漏的原因可归结为由于混凝土的开裂和设计施工所导致的。
措施:设计单位在进行坡屋面设计时,要依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要求。檐沟、檐口、泛水、出屋面排气口等易渗漏关键部位应有节点大样图以便于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屋面工程施工,对容易产生渗漏的部位应采取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检验屋面有无渗漏和积水,排水系统是否通畅,屋面工程完工后蓄水14d,检查无渗漏后验收。
4 门窗工程
原因: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安装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措施:门窗安装前必须对成品门窗见证取样检测,进行三性试验。发泡剂施打前,必须将门窗与洞口间隙内的污染物、浮灰等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以保证发泡剂与之有效粘接,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时应根据饰面材料确定门窗外框与墙体间隙。打胶前应在基层干净干燥后进行,宜采用中性硅酮密封胶,严禁在涂料面层上打密封胶。
5 装饰工程
原因:部分混凝土柱及梁等处节点不满足热工要求,施工期墙内潮气未充分释放出来,墙体未干透,冬期保暖未达标等。
措施:对施工图中未能满足热工要求的部位,及时与设计者取得联系,给出补充节点处理详图。施工中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保证墙体砂浆饱满度。工程完工后,做好通风,使墙体尽快凉干。内墙涂料应采用不含有机质成分的防霉变涂料,涂料进场使用前须经复试检测,确认产品供量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采暖应达到标准要求,室内相对湿度不要过大,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换气。
6 排水工程
原因:地漏外溢异味主要是封水高度不符合要求。管道渗漏主要是建材选择不当。
措施:选用水封高度符合规范的产品或加设存水弯,确保水封高度不低于50mm,避免因水蒸气或气压波动影响隔气效果。根据给水系统的工作压力、水温、敷设场所等情况合理选材,管件应与管材配套。必须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进行水压试验。
7 电气工程
原因:金属导线、线槽、桥架及其支架部位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计施工。
措施:非镀锌电缆桥架、线槽间连接和螺纹连接的金属导管接头的两端跨接接地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4mm的铜芯导线,其中导管、线槽应采用的跨接地线应为铜芯软导线。接地连接点防松装置齐全、可靠;连接面的涂层应先局部清除,确保接触良好。金属导管、线槽、桥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其中母线槽和桥架的支架也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可靠连接。
8 结论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成因复杂,一旦形成很难消除,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规范标准进行设计,要强施工管理,以避免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其次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从每一个环节做好防控工作,工程质量的通病防治就会取得新的突破。
TU712+.3
A
1673-0038(2015)33-0053-01
201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