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研究
2015-04-16安业军
安业军
(身份证号:132335198104140432)
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研究
安业军
(身份证号:132335198104140432)
在建筑逐步向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同时,有效地节水节能成为建筑给排水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设计的想法和建议,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节约用水。
淡水危机;节水器具;超压出流;优质管材;水表;中水
前言
当前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不仅困扰国计民生,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缺水的现状,节水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节水更是任重道远。
1 建筑节水
1.1 推广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
新型节水龙头、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洗衣机等已推出。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是开源节流的节水措施之一,以提高广大市民的节水意识,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节能节水型的设备应为建筑设计的首选。
1.2 控制超压出流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规定卫生器具的水压一般为0.05~0.15MPa,当系统供水超压出流时,用水器具出流量增加,有效时间内的出水量大于实际需求,致使用水浪费。同时规范中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根据建筑用途、建筑高度、材料设备性能等因素综合确定。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一般规定为住宅、宾馆、医院宜为300~350kPa;办公楼宜为350~450kPa。对于一个具体工程来说,应通过优化设计确定分区,尽量避免设计超压出流。
1.3 推广优质管材、阀门
例如镀锌钢管容易生锈,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会有锈水放出进而导致浪费,接头处锈蚀也会漏水渗水。据调查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就可耗水70L。而埋地管漏水量更不知多少,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城市中有60%的饮用水管道严重蚀损,以及干线违规分流造成了水量大量流失。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美、英两国管网漏耗率均为12%,因此采用优质阀门和管材能够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1.4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设施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利用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建筑物雨水回用系统,一般将降初期雨水弃流后由收集系统把屋顶雨水引入蓄水池沉淀,后经消毒送入中水管道系统。
1.5 加强水表管理
1.5.1 增加水表的设置
水表的设置对水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置小区引入管总水表和建筑引入管水表,通过与入户水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可查出漏水隐患。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时需要注意在如下几处位置安装水表:①入户支管(或公共建筑内需计量收费的水管)起端、多层建筑(每个楼门)引入管、住宅小区(或机关、院校及其他单位)市政给水引入管;②高层建筑如下位置:建筑引入管上;直接由外网供水的低区引入管上;高区二次供水的集水池前引入管上;供水方式为水池一水泵一水箱的高层建筑,有条件时,应在水箱出水管上设置水表;高区给水系统每根给水立管上设置分水表或两根立管合设一个分水表;③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管道其他部位。
1.5.2 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
由于选型和水表本身的问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较差。如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约有40%的水表不符合±4%的精度要求。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对漏损控制的评价和采用的对策。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
1.5.3 限制水表使用年限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对生活用水表只做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更换。但是,由于各地对上述规定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致使目前建筑中的水表大多数无限期使用。由于水表自身零件的机械磨损,使用年限越长,准确度就越低。所以为了保证水表的工作精度,物业部门和自来水公司有必要对水表进行经常性检查。
1.5.4 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
早期分户水表普遍设置在居民家中,入户查表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居民进行室内装修时,常常把本来明装的水表遮蔽,给查表和水表的维修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住宅设计开始将水表相对集中或统一设于一楼(或设备层),或把水表设于管井内。这种设计会造成供水管线增加和成本提高,同时还增加了施工难度、住户验看水表不方便等问题。可见,我国的水表应用技术应朝着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系统的方向发展。
1.6 开发第二水资源-中水
中水水源可取自建筑物杂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用于冲厕、市政、环境等范围。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2 结论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节水最关键的是人们的节水意识和用水习惯。应倡导人们将淡水资源当作一种珍稀资源,呼吁全民节水。而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正不断提高,这就更加需要对水资源的保护,使水资源不受破坏,并能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其不仅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而且更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TU82
A
1673-0038(2015)33-0038-01
201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