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供电安全及其管理探究
2015-04-16孙彦芳
孙彦芳
(身份证号:130105197709060966)
电力企业供电安全及其管理探究
孙彦芳
(身份证号:130105197709060966)
本文针对电力企业供电安全及其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究。
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
电力是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对企业进行可靠、安全、经济的供电,对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及保证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
从电力生产设备方面看,装置设备精密,结构复杂,从检修设备来看,一颗小小的螺丝未紧固,就会导致设备在运行中发热等情况从而导致整套设备无法运行的。这些细节性缺陷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如果不仔细检查,一笔带过,就有可能酿成事故。通常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违章施工作业、通道数木、偷盗破坏电力设施、电力沿线群众电力安全意识匮乏,过失侵害电力设施安全,而违章施工作业是威胁主网安全的首要因素,我们必须加大对此环节的管理力度。我们要时刻牢记安全无小事,“任何违章都是可以制止的,任何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抓好每一个细节,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微之处去升华我们安全管理的能力。
2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根据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各项管理方式、手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①要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把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着力点放在预防上,从源头查堵漏洞。更关键的是要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②要坚持逐级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要科学地界定逐级负责制,把领导负责、分层负责、岗位负责和专业技术负责区分开,使其职责明确,各负其责,确保落实;③要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安全天数。安全天数是衡量一个单位安全形势的一个因素,安全天数长,并不能说明问题少,关键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此外,坚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八到位”。即:安全生产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到位、安全生产职责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到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位、安全生产资金到位、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到位。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杜绝习惯性违章。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建立所有操作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生产活动的流程化,把各类文字流程图表化、现场化。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3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①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②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方法,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应尽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此外,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4 加强安全培训
生产大计,培训先行。生产要安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都要具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意识却没知识,分辨不清哪是危险点;技能出色却自以为是,同样危险。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是首要工作且长期性的。
①企业要有全面的培训计划,树立安全教育的优先观,结合实际,针对性的列入年度“安措”计划,不能放松对每个人、每环节的考核,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考核成绩要与奖金挂钩,奖优罚差;②各班组长除巩固自身水平外,要针对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人员去开展形形色色的学习活动,不要停留在读读安全简报、抄抄安规这样枯燥的形式,而要思考怎样去培养班组人员的求知欲,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不能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一定要将问题融会贯通。让员工在工作中真正得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根本转变,这才是对学习深层次的负责。
5 结语
电力企业生产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生产安全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安全生产的现实提醒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我们不能高枕无忧,要不断加以改进。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工程施工安全、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公司安全生产长周期做出新的贡献。
[1]邢朝辉.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维护人民生活利益[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1.
[2]刘宗义.浅议电力安全生产[J].科技创新导报,2009,3.
TM08
A
1673-0038(2015)33-0313-01
201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