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主要林业灾害治理对策浅析
2015-04-16张佩洁
辽宁省主要林业灾害治理对策浅析
张佩洁
( 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辽宁 沈阳 110804)
摘要辽宁省通过开展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森林公园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使森林资源培育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根据自身生态建设需求,开展了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朝阳市荒山绿化工程、阜新市13.3万 hm`2经济林建设工程和超坡地还林工程、清退“小开荒”工程、围栏封育工程等。到2013年,全省森林资源实现双增,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约700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约580万hm`2,森林覆盖率40.82%。辽宁的绿色来之不易,必须加以珍惜和保护。只有认真分析省内主要林业灾害存在现状,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才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促进辽宁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灾害;治理对策
收稿日期:2015-03-25
作者简介:张佩洁(1979- ),女,辽宁沈阳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S761.9;S762.33;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5.07.035
林业灾害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火灾、病虫鼠害、气候灾害等,和非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如滥砍滥伐、牲畜散牧等。其中林业火灾、森林病虫害、鼠兔害、乱砍滥伐等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最大,在全国范围都有发生。辽宁省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是一个少林省份。省内现有森林资源不但在总量上与生态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需求明显不足,地理分布也不够均衡。从辽宁省近几十年的林业发展上看,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全省森林资源存在严重影响,且具有反复发生、治理难度大、恢复周期长等特点。
1林业火灾的治理对策
林业火灾是威胁森林资源的最大敌人,它不仅会给林木本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还会在短时间内烧毁大量的林副产品、野生动物,甚至烧毁周边房屋造成人财物损失。据辽宁省2000—2010年的林火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2 033次,过火面积7 747.004hm2[1],给辽宁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
1.1 林火防治重心前移
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通过查阅《中国森林火灾典型案例》,发现绝大多数森林火灾是人为引起的。因此,森林火灾是受人为影响较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做好森林防火,减少林火发生,必须做到工作重心前移。要加强防火宣传,大范围普及避火、用火安全知识,提高全民森林防火安全意识。在防火期发布森林防火戒严令,用行政条例约束公众行为,要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坚决管住一切野外用火。抓好高危时间、区域的林火预防,增派护林员巡查次数,确保小火情第一时间扑灭。
1.2 建立林火扑救应急机制
森林火灾是一项不可预见的突发性自然灾害,扑救需要快速、科学、高效、安全,因此需要建立防火扑救应急机制[2]。要在各级森林消防员的基础上成立扑救队伍,注重扑火实用技能培训。科学制定火灾处置预案,对火灾发生时的组织指挥、扑救方案等进行明确。扑火设备齐全,确保新发火情或可控火情得到有效扑救。
1.3 建立林火追责制度
林业防火不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必须充分引起各级政府对防火工作的重视。成立防火组织机构,可以有效组织各地森林火灾预防及扑救现场指挥。注意明确防火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事,追究谁”的原则,层层明确,落实到人。
1.4 提高林火扑救能力
定期开展林火扑救演习,探索建立地空配合、军地协作、多兵种联合作战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林区防火设施和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在必要时可以开设山脚防火林带[3],形成边境和林内工程相结合的林火阻隔网络体系。要尽快实现森林火险预警监测、应急通讯、航空巡护灭火和火灾扑救设施的专业化、标准化、精良化。
2森林病虫害的治理对策
森林病虫害是目前仅次于林火的林木灾害。遭受严重病虫害的林木,难见一片绿色,远看如同火烧一般,因此有“无烟火灾”之称。辽宁省地处长白、华北和蒙古三大植被分布区系的交织地带,林业面积小但植物种类繁多,加上近几年的绿化造林,使人工纯林面积和中幼林比例过大,为病虫害发生提供条件。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交通物流发达,极易人为传播病虫害,因此辽宁省是森林病虫害多发省份。据2003年至2013年辽宁省病虫害发生统计表显示,全省森林病虫害总发生面积为7 449.45万hm2。其中病害总发生面积64.4万hm2,虫害总发生面积7 385.05万hm2,虫害危害严重。
2.1 提高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
要尽快建立地空结合的立体监测平台,实现以人工、诱引等为主的地面监测和以航天、航空遥感等为主的空中监测相互配合,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突出抓好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区域的灾情监测。加快省、市、县、乡(场)四级监测网络平台建设,规范测报点和监测点的报表数据,多渠道及时发布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和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短期生产性预报。
2.2 提高抵御重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能力
目前,辽宁省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因此要加大对车站、码头、机场、邮局、厂矿、木材市场等重点区域的检疫力度,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检疫擅自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调入松科植物、松材及其制品(包括木制包装箱、木托盘、垫木、木制固定支架、木制电缆盘等)。对来自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松科植物、松材及其制品的复检率要达到100%。规范国外引种审批程序,必须实施隔离试种监管。
2.3 提高检疫执法能力
要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对调入苗木实行复检,严厉打击违法、违章调运苗木、木材及其产品的行为。建立林业检疫部门、森林公安、种苗监管等多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执法机制,并逐步建立造林绿化苗木、木质包装材料、食用林产品等全过程检疫责任追溯监管体系。对省内种苗繁育基地建立全数字化信息档案,切实加强产地检疫和栽植地跟踪检疫检查。
2.4 加强应急除治反应能力
适应全省林改形式,指导组建以专业队为主的专群结合应急防治队伍,充足常规除治的药剂药械储备,做好防治培训并积极开展应急演练。要对全省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施综合治理,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危害程度,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3]。除应用常规病虫害除治方式外,要开展航空防治、地面远程施药、遥感监测、物联网、卫星导航定位等高新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姬璐璐.辽宁省林火发生时间和空间动态变化分析.辽宁林业科技,2013(2):21-23
[2]王文权.辽宁森林资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胡安玲.林业灾害的防治措施探析.吉林农业,20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