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研究
2015-04-16黄敬贺
黄敬贺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研究
黄敬贺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随着以人为本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普及,政府近几十年来加大了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人流的聚集地区,社区建设的文明程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成果。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运营模式一直是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结合目前国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配置的现状,简要论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模式。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
目前国内最大的矛盾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社区最鲜明的体现就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给严重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可以说是政府服务性和人民行使公民权利的的集中体现,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模式是否科学、合理,攸关政府职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1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的相关概况
1.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市政设施(水、电、煤气、暖气等的供应设施、道路交通等)、生活服务设施(各大小菜市场、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医院、卫生院、养老院等)。
1.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的概念
即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开发、审核、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通俗解释就是如何合理、科学的开发、规划、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才能即符合政府有关城市规划的相关制度和政策要求,又能以最小的人、财、物的投入成本,维持其日常的正常运营,为社区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享受社会公共物质财富提供保障[2]。
1.3目前国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配置的现状
依据地理空间的分布,一般把社会城市空间划分为社区空间、阶层空间和街区空间,社区空间的规划是以小区为单位,其管理层即居委会,而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部分,投资主体主要有两类即:政府投资(政策性投资和公益性投资)和民间投资。政府政策性投资兴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存在需求差异性,尤其在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的建设上通常是一步到位,如警务室、防空地下室等;而由政府公益性投资和民间投资兴建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根据群体需求结构差异来进行针对性配置,如养老院、卫生院等,且必须是已纳入规划预留土地的服务设施[3]。
2 市场经济时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模式研究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模式主要涉及五大要素即供给、需求、土地、资金和规划。计划经济时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由开发到运营管理,统一由国家统建、统管,受社会供需的影响比较小,虽然推动起来比较顺利,但由于体制限制,不存在差异性配置,因此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服务性低。市场经济体制下,社区公共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受市场价格信号的影响,公共服务设施产品能较好的满足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人群的动态需求,因此服务效率高,且能不断上升,趋于完善,但市场经济体制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也存在一定消极的影响,由于无法保证收入的平均分配,因此在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给上就存在着“公平倾斜”的现象。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市场经济时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配置与规划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当下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2.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的原则和配置、规划要求
(1)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政府定制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关于社区公共设施配置与规划有着明确的规定,各地区政府也根据各自城市自身地理空间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如2012年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等技术文件,因此应以国家、省、市相关的技术规范作为配置基础;以相关政策要求作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的首要参考依据;以地方的地域特征和人群特点来判定设施运营模式。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
①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功能,尤其体现在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设施的建设上,一般社区需具备四项基本功能,即满足社区活动人群社会交往的需求、社会救助的需求、社会参与的需求及民主自治的需求,因此在公共设施建设的规划上,需统筹兼顾,但也要注意结合实际凸出主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
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需践行以人为本的原则。a.规划时需依据社区主流人群的需求进行设置,为此规划前可先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社区人群的需求方向,然后调整不同功能的公共设施兴建的比重;b.政府需加强宏观调控,尽量弥补市场调节造成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不公平现象,因此政府需对由于经济困难导致社区公共设施体系严重缺失的社区,适当增加政府政策性和公益性投资;c.规划时要考虑到对社会弱势人群的救助与扶持,例如兴建养老院、楼道和公共厕所设置轮椅通道等。
④社区的规划尤其要统筹好市政规划与生活服务区域的规划,因为其和城市的整体规划联系密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类公共设施会同时辐射多个社区的人群,因此在地理位置和规模上,一定要突破单个社区的人群结构和需求差异,而是从一个片区来综合考虑,另外还要保证这两类设施的及时更新与完善。
2.2和谐社会理念下,未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四种科学运营模式
(1)未来社区主要特征:①平衡社区。所谓的平衡社区即不考虑社会阶级和收入分配因素,而组建形成的社区,该区域的活动人群来自各阶层、各行业。平衡社区的创建主要就是为了通过社区整合的形式来有目的的缩短社会各阶层的社会隔离,从而形成整个城市社会均衡的结构模式。②步行社区。步行社区是相对办公类的“刺激区域”、“压力区域”而提出来的,因此人性化和最大限度的服务是步行社区的最显著特点。④安全社区。安全社区的运营基准就是人的健康安全,因此安全社区的建设程度是联合国衡量人类居住环境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⑤自治社区。自治社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民主程度。自治社区的规划和配置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的控制和社区规划的地理空间,即应有明确的社区边界和相对完善的自治硬件设施,如社区办公楼、集会厅等,同时要有适度的人口规模。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建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要遵循政府主导→各方协作→市民参与→社团管理→志愿服务的层级运营模式。
①政府主导。即政府机构作为社区建设的规划者、新方式的倡导者,由政府提出社区设施的共建设想、动员社会资源、参与投资创办、委托社团管理、扩大设施建设规模、改善设施管理,并在各方关系的协调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②各方协作。协作方可包括各级政府机构,市、街道、社区办事处,社会事业发展基金会,出资协办单位等。各方协作即充分肯定社区自主运营的主体模式,各方积极为社区公共设施的营运给予协助。
④市民参与。主要体现在动员更多市民参与社区活动、享受公共设施服务,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实现的主要途径有选派代表进入管理委员会或动员市民提供建议,参与社区设施的筹建活动等。
⑤社团管理。即在社区内部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由投资兴建单位委派管理人员、财务和项目经理,实行责任负责制,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和日常营运维护机构,负责公共设施运营的日常相关事务。
⑤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培育社区志愿文化的基础。社区运营模式合理就能长期吸纳志愿资源,并通过志愿资源的输入,提高运营机构的公众参与与公众意识,依靠慈善使命和自身效率,达到机构社会福利服务效益与效率最大化,促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的可持续化。
(3)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的资金投入与经营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建设、运营相分离,因此运营的投资主体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运营主体一般由主要投资方组建管理团队,在运营方面,受聘团队在成本的控制、服务质量和效益上来进行协调,即纯粹公共福利项目,要进行全额补贴;对略有收费但不足支付自身成本的项目,进行差额补贴;可能收回成本的项目,力求达到收支平衡;收费并盈利的项目,对其它项目进行补助,力求整体上实现收支平衡,保证社会公共设施的正常、有序、持续运营。对于不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的确定,可由政府、居民、公司、个人依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建设、运营模式,满足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要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的科学、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社区活动人群的生活质量,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因此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需充分参考政府定制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各地区政府制定的规范、标准以及政策文件落实,另外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上要充分考虑社区功能,政府也需加强宏观调控,尽量弥补市场调节造成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不公平现象,同时要考虑到对社会弱势人群的救助与扶持,践行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兼顾,凸出主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
[1]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泉州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2]王晗昱.上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研究与规划思考[J].科学发展,2014,11(10):79~83.
[3]高武静.降低文山城市公共设施管护成本的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2,25(2):118~120.
TU984.14
A
1673-0038(2015)19-0168-02
2015-4-20
黄敬贺(1980-),男,工程师,本科,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