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景区建筑现状及改造设计研究
2015-04-16朱国琴
朱国琴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我国风景区建筑现状及改造设计研究
朱国琴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0)
本文首先针对我国景区建筑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现状进行了介绍,进而针对景区建筑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最后以贵阳的青阳古镇改造工程为例对建筑改造的设计研究进行了具体的表述。
风景区建筑;现状;改造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人开始热衷于到各大风景名胜景区旅游,一方面使人们通过欣赏自然景观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还帮助他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但在我国许多风景区,一些建筑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文化和自然直接的相互协调,本文就针对风景区建筑的当前现状及其改造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的论述。
1 景区建筑的基本类型
1.1乡土建筑
这一类建筑主要是一些具有生活特性的建筑,通常是当地居民还在用于生活使用的,通常包括宗祠等建筑,这一类建筑在我国南方相对比较常见。具有乡土特点的建筑是我国一部分风景区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具有非常强烈的历史感和浓厚的地方特色,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沉淀,越发地彰显出特殊的魅力,反映了当地居民在岁月长河中的不断变迁过程。
1.2服务型建筑
这一类建筑主要是各旅游景点为了方便游客所建立的一类建筑,具有非常丰富的服务功能,包括住宿、休闲娱乐和餐饮等功能性的建筑。
1.3配套建筑
这一类建筑主要是对原有景区建筑的进一步完善,通常包括公厕、贩卖亭和临时服务点等,这一类建筑在各大风景区中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4景观性建筑
这一类建筑主要是在风景区中起到一个造景的作用,通常包括凉亭、楼阁和景区大门等,除此之外,这些建筑的修建还为到当地景点旅游的游客提供了停留、休憩和欣赏景观的节点和平台。
2 景区建筑的现状
2.1自然环境遭到了大量破坏
对于风景名胜区来讲,景区内的建筑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建筑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当地景观环境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有自然景观的风景名胜区,建筑的建设不能够风头过劲,影响到游客正常欣赏自然景观,必须要达到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协调。在建筑的设计布局上要做到因地制宜,能够利用到周围的地形,减少对原有环境和自然植被的损伤,保证该景区的地貌特征。但在实际的情况中,许多建筑的修建都违背了这一根本,风景区为了容纳更多地游客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经常在一些名胜景点建立大量的人文建筑,这些建筑的兴建为景点提供了更多的创收途径,但同时也导致了当地许多原有的地貌特征遭受了破坏,因此,对于这一类景点来讲,需要对其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已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1]。
2.2建筑形式过于单一
这主要体现在一些风景区所修建的建筑没有体现出当地的居民文化,同时在形式的表现上过于单一,给到当地景点旅行的游客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觉得司空见惯,并不是十分出奇。同时,这些建筑中的乡土建筑比例也不是十分众多,没有对乡土建筑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2.3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被大肆滥用
参照组、综合组两组预防接种儿童均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核实接种儿童资料、辅助进行相关检查、健康宣教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也被应用到风景区的建筑修建过程中,这些材料的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美的享受,开发商在进行新型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建筑本身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是否存在有效的融合,只是进行一味地开发,这就很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整体风貌。
2.4缺失充足的文化内涵
对于风景区来讲,其体现出的文化特质和内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这种文化内涵原本对于当地建筑的修建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风景区建设过程中,许多开发商往往都会忽视这个问题,在风景区修建一些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建筑,这与当地的建筑风格大相径庭,导致了地方特色的进一步丧失[2]。
2.5整体环境不够协调
一些风景区为了能够承载更多的游客量,过分地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一些风景区大肆修建一些具有餐饮和住宿功能的建筑,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景区对于游客量的承载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使得原有的景区风貌和当地的文化内涵被大肆破坏,景区的美观程度也大幅下降。这些建筑的大量修建必须要严格按照当地的建筑风格来进行设计,一旦由于设计上的不合理,导致整体色彩出现比例上的不协调,就会导致整体文化的丧失。在进行这一类功能型建筑的设计和修建时,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风格。
3 景区建筑的设计原则
3.1能够做到当地文化的有效延续
在进行风景区建筑的设计时,设计师们的设计灵感和创造力源泉往往来自于当地的地域主义,通过更新其具体的文化内涵来实现人们对于建筑整体的不同需求。一个风景区的整体环境不仅需要给游客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要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和浓郁韵味,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地在其中加入一些当地的文化元素,同时还要针对这些文化内涵进行有效地诠释,通过建筑的修建将这种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体现,使当地的文化得到有效的延续。对于这一方面,要求设计师不仅仅能够借鉴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同时还要在这些经典基础上加入自己对当地文化的理解以及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行改变的文化特质,通过创新的构思,对传统文化进行推陈出新,设计出一个具有时代特点,同时又不失文化内涵的一类风景建筑。在进行设计素材挑选时,设计师们可以充分考虑当地的民俗活动、人文轶事、节事活动和历史典故等,之后再对这些素材进行深度的加工,从中提炼出一些抽象符号,并将之在一些细节建筑如:雕塑、景区小品中加以体现,是游客们能够从视觉上了解到景区的内涵和文化。
3.2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互协调
和一般的建筑不同,风景区的建筑不能够但单从外形尺寸和建筑比例进行选择,在进行建筑的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确保整体风格的相互协调。在布局上,建筑的修建不能打破原有的观景周线和风景实现。以著名的云台山古寺为例,一方面人们惊叹它的建造工艺和高超技巧,但另一方面,人们也会注意到这个古寺的修建并不会显得突兀,与周围的山势地貌呈现出格格不入的情况,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和文物价值。
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我国许多地区的建筑材料都是具有当地自身特色的,一些地区的石料在其他地区是寻找不到的,对此,设计师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挑选当地具有独自特色的石料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缩短了施工材料的运输距离,极大程度地节约了建筑的施工成本。
4 改造设计实例研究——以贵阳青岩古镇改造为例
4.1简介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的四大著名古镇之一,期间与1378年,最开始是用于军事要塞来使用,位于先进贵阳市的南郊。在青岩古镇内,各式各样的明清建筑物,这些古建筑之间相互交错密布、技术工艺精湛、设计精巧。在最近几百年以来,青岩古镇曾经经受过多次的扩建和修筑,原有的土城也被改建成石头砌成的城墙,古镇内的街道也是用石头铺设而成的。整个古城一共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内一共有近百处的文物景点。当地的地理条件属于亚热带的季风气候,每年的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250mm左右,平均的气温在14~15℃,日照的时间长达近2200多个小时,该地区一年四季都适合游客进行游览和参观。
4.2景区原有情况
青岩古镇景区原有的人文建筑十分匮乏,规模也不是十分庞大,对于游客的承载量十分有限,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是十分完善。
4.3具体改造设计
4.3.1服务建筑的改造
随着景区游客量的增加,原有的一些服务建筑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改造方案中包括新建停车场三个,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一共两个(包括南、北门的游客服务中心),新建大量旅游公厕。另一方面,实施北门的旅游综合体以及南门的文化旅游产业区,恢复张公馆重建项目,实现了吃、行、住、购、游、娱等多种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丰富了景区的旅游业态,提升了景区文化的内涵和底蕴。
4.3.2加强具有当地人文、历史文化的建筑修建
重建黑神庙和药王庙,恢复连通北、西两大城墙,改造了寿佛寺广场和两湖会馆,重新布置了状元府和周恩来父亲的曾居地,实施西下院街(古镇的西北半环)和南、北门两大主会场在其可视范围的景观提升工作,实施青岩古镇的夜景灯饰工程。针对这些建筑进行的修建改造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使人们在欣赏当地自然文化景观的同时了解到一些当地的人文历史,同时这些建筑的修建并没有打破原有的风格和风貌,更好地提升了游客的关注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景区的建筑主要是在不破坏景区文化和自然景观之间和谐度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人文情况和自然情况,对景区进行配套的设计改造,这样才能够使游客欣赏风景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氛围中。
[1]孙明,曲惠萍.中国传统环境审美观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01).
[2]苏晓毅.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3]李金凤.文脉·景观·功能与风景区建筑的形式探讨——以辽宁望天洞景区滨河建筑设计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06.
[4]郭尤睿,董建文.我国风景区建筑现状及改造设计研究——以福州市北峰寿山瀑谷建筑改造设计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4(11).
TU986
A
1673-0038(2015)27-0001-02
2015-6-20
朱国琴(1980-),女,汉族,贵州贵定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