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中银大厦建筑设计艺术

2015-04-16王晨龙王

建材与装饰 2015年37期
关键词:身份证号贝聿铭中银

王晨龙王 芳

(1.身份证号:410122198612222357 2.身份证号:372923198610270063)

香港中银大厦建筑设计艺术

王晨龙1王 芳2

(1.身份证号:410122198612222357 2.身份证号:372923198610270063)

本文选择香港中银大厦建筑设计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凭借笔者身为香港市民的优势,更好地向广大建筑设计者和祖国大陆同胞详细介绍这个香港的标志性建筑。为了便于论述,本文从中银大厦的设计概述、设计布局和设计特点三个方面逐次展开。

香港;中银大厦;建筑;设计

1 香港中银大厦设计概述

贝聿铭在1982年就开始设计中银大厦,历时9年,于1991年完成设计方案。在设计之初,贝聿铭就确知香港将于1997年回归大陆,所以整个设计方案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意义。[2]不但如此,在设计上一直秉持融汇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理念。

2 香港中银大厦设计布局

2.1 外部设计

贝聿铭在设计大厦之时,还从中国传统的哲学中寻求设计灵感,将整栋大厦比作雨后春笋。于是,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四组递增的三棱柱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节节高升”,这表达了力量和生机的精神,并告知我们香港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中国大陆的细心呵护之下锐意进取,从成功走向成功。当时风水之说在香港很盛行,建筑表面是由多个加了框的X组成。在当时的中国,X代表遭殃的意思。古时候的犯人带的牌子就打个X,并且大厦尖削的外形像个三棱的刀,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殃及尖角附近的邻居,这引起了众多的反对之声。中国银行的高层官员本身也不是很相信风水学,但他们担心,一旦大楼的风水不好,就会影响银行客人和宾馆房客的积极性。经过贝聿铭的反复研究,决定把分隔楼层都要应用的预制件的横向桁架隐藏起来,并非常巧妙地把露在外面相互交叉的部分寓意成宝石,把没有横向桁架的对角交叉描述成佛门中的吉祥符号。[4]

2.2 内部设计

在内部设计方面,中银大厦的三楼营业厅、17楼的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和顶层的“七重天”最受人瞩目。

三楼的营业厅足有两个楼层高,空间恢弘,尽显庄严和大气。加之室内以石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更加增添了其中的气派。中央询问台上方的天花呈现锥形并逐渐向上收分,造型非常独特,给人无限遐想,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变化多端的锥形犹如空中金字塔,无不让人想起那遥远的巴黎卢浮宫,因为在卢浮宫中也存在着这种设计。虽然同样是金字塔的造型,但是两者之间给人有着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源自于相反的设计理念。在卢浮宫的图案中,其利用玻璃反光的作用,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实体空间。但是在中银大厦中,其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造出一个虚拟的空间。贝聿铭极富盛名的华盛顿艺术走廊的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上,这里有若干个小金字塔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喷泉上。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的,同时为两廊间的地下通道提供光线。如果追根问底,贝聿铭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建筑设计,那么其可追溯至拟建的位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设计方案终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3 香港中银大厦设计特点

3.1 中西文化的巧妙融合

在贝聿铭的设计理念中,一直存在着将中西方建筑文化融为一体的想法,这种理念在中银大厦的很多地方得以体现。大家都知道,在西方的宗教信仰中,对直线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推崇意识,[5]所以在很多的建筑中都可以看到直线的运用,高耸的建筑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中银大厦以367.4m的高度在当时为香港第一高度,当今第三高度。中银大厦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中被直线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中银大厦的四周也有规律的分布了一些直线。在西方建筑文化的运用方面,又如在三楼营业厅中构建的金字塔图案,此图案曾经也被贝聿铭运用于巴黎的罗浮宫。

3.2 空间的巧妙运用

贝聿铭在设计中银大厦之时,能够在狭小的8400m2的狭小空间中,不仅设计出独具匠心的中银大厦本身,还在大厦的东西两侧设计出不对称的东方庭院。可以说,贝聿铭在空间的利用上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3.3 大厦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中银大厦始终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表现出和谐一致的一面,大厦既能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又能凭借周围的自然环境为大厦增添光彩。如中银大厦的建设场地是一个南高北低的地形,大厦就顺着这种地形而被建立起来;又如大厦的正面朝向港湾,具有广阔的视野,绚丽的海景一览无余;再如大厦上巨大的玻璃斜面,能够将大自然在白天和黑夜中的景色都能引入进来,让深处大厦之中的人感觉就如同在旷野一般,做到大厦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1]谢建明.论建筑的艺术意蕴.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2]卢伟,巩玉发,年彬.“聚焦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贝聿铭设计思想透析.建筑评析,2006(13).

[3]陈圆.区域艺术——香港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艺术研究,2008 (8).

[4]梁呐.简析香港中银大厦的庭院设计.安徽建筑,2009(6).

[5]田洁,吴苹.香港景观建筑文化引发对威海未来发展的思索.艺术理论,2009(8).

[6]谢灵.谈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TU247

A

1673-0038(2015)37-0067-01

2015-8-13

猜你喜欢

身份证号贝聿铭中银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贝聿铭的石头情结及对我们的启示
老师情
作品赏析(3)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的长寿经
提取含硫银精矿中银的试验研究
汇丰香港中银香港首发“熊猫债”
《网印工业》关于作者投稿同时提供身份证号的通知
《网印工业》关于作者投稿同时提供身份证号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