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位
——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城市理论分析框架探讨
2015-04-16陈信鸿
陈信鸿
(贵州久联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00)
目标定位
——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城市理论分析框架探讨
陈信鸿
(贵州久联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00)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论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对现如今城市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开展可持续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完善可持续城市的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可持续城市运行机制等以使城市逐步迈向生态化城市人居环境。本文对于可持续城市的理论按“目标定位-运行机制”框架探讨,了解并不断靠拢可持续城市概念模型,以期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定位;运行机制;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球人口当中城市居民已经在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地加快,巨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被快速的城市化带给城市。然而,快速的城市化让当前城市在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质量恶化、人口密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剧。因此,可持续城市建设成为日益城市化的当今世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基于“目标定位-运行机制”的框架分析,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都进行规划从而实现。从而建设出和谐统一,人文自然与城市完美结合的有着美好的生活空间和时代气息的可持续城市。
2 可持续城市的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城市在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质量恶化、人口密集等方面存在极大的问题。我国又是人口大国,许多资源都相对短缺,面临着经济建设过程中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规划中贯彻显得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满足物质文化生活对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要满足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对所需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环境需求。
3 可持续城市“目标定位-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
现实世界有许多的发展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内涵,而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的未来可持续城市,又应该有怎样的目标定位?应该遵循怎样的运行机制?可持续发展理论存才着目标定位的区别和运行机制的多样上的差异性。而对于可持续城市的分析框架,任何一种可持续城市的理论观点都必须涵盖目标定位和运行机制。
3.1可持续城市的目标定位
在具体的目标体系上,可持续城市的理论观点复杂多样。但看似繁杂的目标,其实都可以归纳为社会公平和环境生态。可持续城市理论的多元化观点,在目标定位上体现在对公平或生态关注上的差异。可持续发展涉及环境,社会和经济,而当今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环境生态和社会公平方面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和可持续城市的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可持续城市的价值取向或偏于社会维度或偏向于环境维度。基于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则是将满足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类社会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当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利益需求发生冲突时,只要这种自然损耗可以用其它资产等价替换时,会允许自然资源的损耗。基于环境生态的价值取向,以保护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和人类聚落之外的环境资源为根本出发点,以自然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认为环境资源的资产之间是不可替代的,当与人类利益发生冲突时,强调其环境资产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3.2运行机制决定概念模型的本质
近年来,针对可持续城市理论的议题,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概念模型。而通过辨析这些概念模型的理论内涵,以期可以实现可持续城市理论的系统化。通过目标定位,知道可持续城市的价值取向,不同的运行机制的解释决定了概念模型间的本质区别。而可持续城市的概念模型的差异表现在物理空间,行为活动和复杂系统这三种不同的独特理论视角。
3.2.1物质空间
从物质空间的视角来看,城市是人,物和信息流通形成的空间路径,是人们生存发展活动所赖以的空间组织,是由人群、物体和事件构成的空间集体。城市汇聚了发展的正面因素像人口、资源、信息、经济和机遇等汇成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动力;同时又汇聚着诸如污染、交通堵塞和犯罪等是城市产生离心力作用的负面因素。这也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平衡受到物质空间的影响。
可持续城市通过物质空间的改良范式,通过对城市的空间形态的改设,提高城市空间对于人才、信息资源的吸引、减少污染、交通堵塞和犯罪等负面因素,使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物质空间的不同价值取向,形成紧凑城市、宜居城市和区域城市等可持续城市的概念模型。紧凑城市为减少城市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通过功能混合,形态紧凑的物质空间设计的兼顾环境生态和社会公平的概念模型。宜居城市设计较为人性化,以良好的形态、建筑、工程设施做到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这种以社会公平目标为主导价值取向的物质空间改良范式,在城市规划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区域城市是用大量公交系统重组城市地区的物质空间改良模型。
3.2.2行为活动
从行为活动的视角,城市是不同群体间得互动社会网络,是人们社会活动所沉淀下的产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运行机制,需要涉及到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活动,也需要将社会和个人行为及环境联系起来。
可持续城市通过活动行为的调整范式通过对城市社会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的调整,加强资源在群体中的公平分配,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不同的目标价值取向出发,形成了以慢速城市、安全城市、健康城市和绿色城市等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慢速城市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保护传统文化实行慢节奏生活模式的一种以社会目标为主导,以及物质空间改良下的行为活动为范式的概念模型。安全城市是一种重点考虑调整城市社会系统的行为,消除城市安全隐患,在行为活动中兼顾社会和环境及物质空间的改良范式概念模型。健康城市是一种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为基本,促进城市居民健康生活来实现健康人群的以行为活动为范式的模型。绿色城市的理论提出是在传统的增长方式不利于环境和生态,从而提出绿色城市的理念。绿色城市要求发展绿色经济,采用绿色生产技能,采取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主张来实现这种在行为活动调整范式下的概念模型。
3.2.3复杂系统
从复杂系统的视角,城市吸收并使用大量的资源,生产并消费大量的产品。城市被视为混沌的,非线性的除旧成新的系统,需要推动生态-社会-物质要素间的影响和互动关系,从而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
可持续城市通过复杂系统重构范式提倡城市协调生态-社会-物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城市运行涉及的各种构成要素,减缓城市地区对地域至全球的恶劣负面影响,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不同的目标价值取向出发,形成了以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包容城市和弹性城市等可持续发展的模型。
4 结束语
可持续城市的理论内涵复杂,模型多元化,通过对目标定位层面上和运行机制层面上的分析和探讨,对可持续城市的概念模型的理论内涵有了详细的了解。对于可持续城市理论的发展已经有质的突破,将全球-区域-地方联系起来,将城市作为自然-社会-空间的统一体作为发展可持续城市理论的趋向。但是,目前可持续城市的理论观点仍然未曾成熟,对于可持续城市的建设存有较大的争议。我们必须要不断深入探究物质空间,行为活动和复杂系统对可持续城市建设的运行机制的影响,才可能探索出建设可持续城市的策略。
[1]冯瑛,杜跃平.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舒廷飞,霍莉,蒋丙南,等.城市规划与规划环评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6(4):29~33.
[3]王祥荣,吴人坚,张浩,等.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TU984.115
A
1673-0038(2015)42-0166-02
20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