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分析
2015-04-16倪澜
倪澜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渝北区 401121)
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分析
倪澜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渝北区 401121)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商圈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直接体现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即针对此做了具体分析。
商圈;理论;商业建筑;设计
引言
商业建筑的设计,体现着当代消费文化和消费者消费习惯及需求。在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下,地产市场发生了变动,消费者消费习惯也在逐渐转变中,商业建筑工程项目应当在城市商圈的宏观视野中进行,基于商圈理论,确定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商圈理论,即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理论,以中心地为核心,将最大商品的销售及餐饮服务的辐射能力当作半径,形成商品的销售以及餐饮服务的中心圈。
1 商圈理论的概述
所谓商圈,指的是由商业企业销售的辐射力以及消费者购买的向心力互相交合而形成的,有着一定地理范围的商业场所。通常一个完整的商圈是由主体、客体以及载体、环境等四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互相依存。按照商圈规模及功能定位等,可将其分为:都市、地区、社区以及特色级商圈。一般来说,商圈的形成主要是依赖与城市的发展建设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商业企业在商圈的内部通过长时间的竞争合作,形成企业集群的运行机制。一般来说,商圈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通常有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四个阶段。
2 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2.1商圈的基本职能
商圈的外部公共空间,是非营业目的的空间,其承担着多种的职能,几种表现在现代社会的物质追求及精神追求方面,具体如下:
①商业职能:借助外部公共空间和城市空间、周边的大型商业建筑以及商业步行街等商业的环境有机的融合起来。②空间整合的职能:外部公共空间能够联系外部的城市空间,其具有城市及商业空间的双重特点,不但能够用作人员疏散的场地,而可将其用作过渡空间。③交通的职能: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和城市的交通系统间的联系,借助空间立体化的方法将地下、地面和城市的轨道交通、广场及道路、停车场、人行天桥等互相联系起来。④景观职能:公共空间需要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保证其有一定的表现力,以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及心理需求。除了进行单个要素色彩、大小、质感以及形状的设计,各要素间的主次、对比、均衡以及韵律等均是设计过程中的要点,需其符合整体的美感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和谐。⑤社会文化的职能。要借助各个要素向使用者表达不同层次的情感信息,增加信息的内容以及传播的频率,从而帮助公共空间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2商业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
外部的商业环境,由商业建筑与周边商圈的外部公共空间的关系和格局决定,对此应把持以下设计理念:
①建构与整体商圈和谐发展:应延续商圈的商业肌理、建筑空间的格局进行设计,形成商业建筑和商圈空间的有机整合,以整体性为出发点控制商业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的设计。②可达性好,具有空间活力:主要指的是畅通方便的外部交通组织,顺畅、舒适的内部流线,能够借助人车的分流形式,形成安全的步行空间网络,并设计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③创造更强的商业活力:a.多样性,体现在小街区、混合用途、足够的建筑密度、功能组合、空间序列变化,建筑的立面构成等;b.开放性,应结合商圈的公共空间组成一个开放的商业环境,体现在设置多条室外、半室外巷道、廊道、广场和院落之类的过渡空间;c.协调性,商圈内的商业建筑应当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空间、环境、设施、经营、管理等各种因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2.3商业建筑的外观设计
建筑外部形象在设计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可脱离外部空间的整体而单独存在,立面设计应从建筑的整体形象和商圈的整体气氛出发。要对现代化的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通过归纳后将其巧妙的运用,以创造更具时代气息的商业建筑与城市环境,从而更好的满足人类的物质及精神需求。此外,要将包装意识及手法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保证商业建筑的目标市场和消费者定位更加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 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主要由功能性空间如购物空间、餐饮、娱乐空间、办公空间等和公共空间如门庭、中庭等组成。
3.1商业建筑内部功能性空间
①购物空间:应合理设计交通流线和购物流线,避免流线交叉和人流阻塞,为顾客提供明确的流动方向和购物目标,使顾客能顺畅地浏览商品,避免死角;应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商场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受众的分析,保证硬环境安全和舒适,营造出有商场个性的、略超越当地城市文化品位的人文环境。②餐饮、娱乐空间:应合理安排其面积,带动商场人气的同时,保证商场的租金收入。布置方式:a.设在购物空间的上部,与其共享建筑的电梯;b.设在购物空间的首层,空间呈开敞或半开敞性,可用隔断、空间转折等手段来维护空间的相对独立性,有单独的出入口;c.中小型商业建筑可布置在扶手电梯的缓冲区或者重要公共空间的转角处;d.也可作为一般的营业面积直接和零售商铺组合布置。③办公空间:空间独立性相对较强,其空间无特殊要求,宜布置在建筑的背面或者商业价值最低的地方,一般与商场的商场的客服中心结合布置。④仓储空间和设备空间:根据商业性质、规模和营销模式等合理确定商品短期周转的仓储用房和有关的设备用房。大部分的商业建筑都不在主体建筑内提供大量的仓储空间,而设备用房则尽可能地布置在地下室和商业价值最低的地方。⑤辅助空间:包括卫生间、值班室、商场客服中心等,应尽可能地布置在建筑的角部,并配置明确的标识系统。⑥其他服务业:在这类空间与商业、餐饮、娱乐等部分关系密切。银行、邮电服务等对外性强,为方便顾客,应尽量设在显眼处,也可设在购物空间的楼层内。美容美发厅、摄影馆的对外性也较强,多布置于营业空间的周边或角落处,可尽量靠近楼内电梯附近。⑦停车场:中小型商业建筑一般可不设地下汽车库,停车场可以结合城市停车场网点或者附近大型商业建筑配套的停车场。
3.2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
在商业建筑中,其内部公共空间属于内部空间的构成骨架,是建筑主体空间和城市外部空间相衔接的过渡性空间。主要包括购物环境中的庭院、中庭、大厅、广场、室内商业街道等,属于购物环境中的非营业性开放空间。
3.2.1节点型空间
在商业建筑中,节点型空间是可停留型空间,其处于不同空间的连接位置,通常具备一定的功能性,主要包括过厅、门厅以及中庭等。过厅指的是不同性质的空间过渡转化点,需将其合理的运用,能够帮助组织交通与人流集散。过厅一般和自动扶梯结合布置,通常位于内部公共空间的结构网络节点位置。门厅是建筑室内外完成过渡的空间,属于室内外空间的交界点和转折点,有着接待、过渡和分流的重要作用,其能够展示内部的空间特性,联系城市交通。中庭的设计要尽可能的精彩,做到吸引眼球,产生尽可能多的商业价值。
3.2.2路径型空间
路径指的是移动通道,其在商业建筑中属于内部公共空间的构成骨架,其直接决定着内部公共空间的格局。路径型空间有着引导性和方向性,其能够联系节点型空间,而且具有交往、观赏以及休息的功能,一般有水平通道与垂直通道。所谓水平通道,主要指的是走廊、坡道以及通道,其在建筑中属于层次角度的交通空间,有着重要的动向设计。所谓垂直通道,指的是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交通命脉,主要指的是电梯、楼梯以及自动扶梯等设计,属于水平流线和竖向流线互相转换、交界的重要位置。针对各楼层而言,其是客流的出入口。
3.3商业空间的组合
最常见的集中方式包括线性式、环绕式、聚合式、辐射式、网格式、综合式。①线性式,采用一条路径将各类空间组合在一起,比较适合面积较小的商业建筑。②环绕式,路径在某个空间外形成环路,商业空间沿环路布置。当多个环路同时出现时,形成多环路特征。③聚合式,以一个空间为主导,其他空间在其周围聚集、靠拢。作为主要空间,在空间形式上应该是最突出的,如弯顶中央大厅、共享空间等,可置于建筑的中心或建筑的边缘,其他空间在不同方向上面聚集。④辐射式,以一个空间为中心,将其他空间沿辐射线路展开。当辐射线比较短时,同时表现出一种聚合式的特点当辐射线较长时,沿辐射路径形成线性组合。⑤网格式,运用最为普遍。一旦并列空间较多,但不采用线性组合时,空间组合必须采用网络式。网络形式并非一定是规则的,其能够采用多种组合形式,形成不同特征的网络精简,从而帮助空间的视觉形象出现变化,加强空间的趣味性。⑥综合式,适合面积较大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商业建筑,多种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空间有收有放,变化丰富,增加购物体验,避免购物流线过于复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商业建筑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商业建筑设计应当遵循商圈理论,从外部公共空间、外观形象设计和内部空间方面入手,不仅要实现满足开发商商业开发的需求,也需做到建筑设计的创新,以保证商业设计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1]李杰.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6:81.
[2]李力.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5:98~99.
[3]徐维汉.基于商圈理论的小区住宅设计策略[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9:21.
[4]张雪源.基于商圈理论的商业建筑设计策略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4,3:65~66.
TU247
A
1673-0038(2015)42-0085-02
2015-10-2
倪澜(1972-),男,工程师,本科,从事建筑规划设计及设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