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2015-04-15万遂如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猪只益生菌制剂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长春130122)

当前,在养猪生产中,使用的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等,用于预防保健与促生长。尤其是抗生素的使用,越用越多,越用越滥,不仅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与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导致病原体耐药性增强,诱发“超级细菌”的出现,严重危害动物性食品与人类健康,应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目前提倡生态与健康养殖,这种方式养殖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养殖业,这是我国养殖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与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大力提倡在饲料中不要添加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可使用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与新型生物抗菌药物制剂等,既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好、使用方便,无药物残留,很少产生耐药性,能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这是养殖业今后的用药方向。

下面就有关养猪生产中应用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有关问题谈点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1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与主要功能

1.1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应用微生态工程技术,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各种益生菌群)经分离、鉴定、筛选后确定的菌种为主体,再经发酵培养、浓缩、干燥与微囊化包被一系列特殊工艺而制成的,可调整动物机体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与提高免疫力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又称为微生态调节剂、益生素及添加剂等。微生态制剂作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的重大成果,可替代农用化学物质、取代激素和抗生素,对恢复大自然的生态与微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微生态制剂分为动物微生态制剂、植物微生态制剂、环境微生态制剂和人体微生态制剂。美国FDA批准公布43种菌种可以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出发菌株,其中包括乳酸菌28种、芽孢杆菌5种、拟杆菌4种、曲霉菌2种、酵母菌2种及假单胞菌等。我国农业部2013年公布了允许在饲料中使用的34种微生态菌种,主要有乳酸杆菌类(包括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等)、芽孢杆菌类(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等)、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肠球菌类(乳链球菌、粪链球菌与尿链球菌等)、酵母菌类(啤酒酵母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等)及黑曲霉、米曲霉等。

1.2 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主要功能

1.2.1 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可产生多种消化酶、B族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和促生长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这对提高猪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非常重要。饲喂微生态制剂的猪群平均提高增重12%~20%,提高饲料转化率为10%,仔猪成活率可提高5%~10%,死亡率大大降低。还可促进母猪发情,延长发情期,提高受孕率与产仔成活率等。双歧杆菌可产生乳酸和醋酸、合成VB,能提高动物机体对蛋白质、钙、磷、铁的利用率;产生的磷蛋白磷酸酶,能分解奶中的а-酪蛋白,提高蛋白消化率。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水解酶,可促进蛋白质、淀粉、脂肪、半纤维素的分解,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

1.2.2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

微生态制剂中的各种益生菌通过占位、粘附、生物夺氧、竞争性排斥;在营养物质的争夺,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细菌素、抗菌肽、溶菌酸及过氧化氢等物质,可抑制与排除有害细菌,维持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防止消化道与呼吸道各种疾病的发生。据有关研究报告,使用微生态制剂的猪群 ,猪的肠道疾病发病率减少25%,呼吸道疾病降低了50%。益生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着肽聚糖等,可刺激肠道的免疫细胞增加局部免疫抗体的数量,有利于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力。乳酸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1gA与双歧杆菌产生的胞壁酰二肽(MDP)均能活化巨噬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性,提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芽孢杆菌能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细胞的活性,加快免疫器官的发育、增殖,T、B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多,使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得以提高。益生菌还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微生态制剂在动物体内能合成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及促生长因子等,这不仅能增加猪只的营养,促进猪只快速生长,而且这些物质均是免疫细胞的活性成分,因而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

1.2.3 提高畜产品的品质,生产绿色食品

微生态制剂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使用安全,可促进猪肉肉质的改善,减少脂肪沉积,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最佳添加剂。孙建广等(2010)研发报告:使用乳酸菌生产的微生态制剂混料喂育肥猪,结果表明可显著提高亚油酸(C18:2),二十碳二烯酸(C20:2),花生油酸(C20:4)和不饱和脂肪的含量(P>0.05)。证明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育肥猪酮体品质和肌肉质量。

1.2.4 改善养猪场的生态环境

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内定值,一方面抑制病原菌(特别是腐败菌)的繁殖,可减少有毒害物质的产生与排出;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一些抗菌物质如嗜酸菌素、乳糖菌素、杆菌肽、伊短菌素等,可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降低肠道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及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有益菌增加。另一方面益生菌又与胃肠道内的原有的正常菌群协同作用,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减少蛋白的氨与胺的转化,减少氨气、氢气、吲哚、硫化氢、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与排放量,消除恶臭的气味,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空气质量。一般可使猪舍内氮气含量降低10%~25%,硫化氢降低4%~6%。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抗生物质等,对蚊蝇等害虫的生长繁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减少蚊蝇的孳生。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养猪场,一般蚊蝇的数量可减少90%左右。同时益生菌对猪场高浓度有机粪尿废水还有明显的净化效果。

1.2.5 具有防治猪只腹泻性疾病的功能

在正常状态下,动物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作用可使微生物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当其受到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时,如各种应激、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大量的滥用抗生素等,可打破这种动态平衡,导致机体发生肠道疾病。如动物发生腹泻性疾病时,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会明显下降,还会使肠道内失去厌氧菌的屏障和拮抗作用,有利于病原菌和病毒侵入肠道,诱发腹泻性疾病的发生。如及时的使用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等微生态调节剂进行防治,可迅速的提高动物肠道内厌氧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繁殖,修复被损伤的肠道,恢复肠道菌群动态平衡,促进腹泻性疾病的治愈。

2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2.1 乳仔猪的科学使用

仔猪出生后,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尚未完全建立,抵抗疾病的能力比较弱,此时如引入益生菌进入动物体内,占据附着点,效果最佳。因此,仔猪出生后,先用干净的消毒纱布或毛巾将其全身擦洗干净,然后放入32℃的保温箱中20分钟,让其适应一下外界环境与温度,再给每头仔猪口服止痢宝口服液 (嗜酸乳杆菌、抗病毒抗体)2毫升;或者口服杆诺泰口服液(含有芽孢杆菌和变形类毒素)2毫升,每天1次,连用2天。仔猪口服后再放入保温箱中10分钟,然后吃初乳;仔猪7日龄开食(补料)时,可于1吨料中添加康元1号(由芽孢杆菌、乳酸菌、肠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各种酶、生物活性因子,特殊佐剂,乳仔猪专用)200克,连续饲喂12天;或者用仔猪宝(微生态制剂,仔猪专用)500克拌料500千克,连续饲喂12天。可有效的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与免疫力,促进增重,加速生长。

2.2 断奶仔猪的科学使用

断奶仔猪,可选用仔猪专用的康元1号200克兑水2吨,连续饮水12天,或者用唯泰C211(仔猪专用微生态制剂)200克兑水2000升;或者金唯肽C211(仔猪专用微生态制剂)200克兑水2000升;或者断奶宝(微生态制剂)200克兑水2000升,连续饮用12天;仔猪断奶时,母猪先下产床离开产房,仔猪在产房停留5天,饮水5天,然后转到保育舍饲养,继续饮水7天。这样可有效的预防仔猪的腹泻性疾病(包括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与呼吸道病,降低断奶应激,营养应激,饲料应激,温度应激及环境应激等,提高仔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仔猪生长快,毛色好,成活率高。

停止饮水添加后,保育仔猪转入正常饲养,可在饲料中继续添加微生态制剂。因为断奶、转群、变换饲料以及天气突变等,易造成动物的消化道机能发生紊乱,表现为吃料少,消化吸收不好,排粪不正常,生长缓慢,皮肤无光泽,甚至消瘦。这时可使用江苏三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替抗素 (复合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仔猪专用)F231,400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1个月。可迅速建立完善的肠道微生态体系,调节肠道平衡,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改善保育仔猪的生长速度和均匀度,提高成活率。

2.3 育肥猪与后备种猪的科学使用

保育仔猪转群到育肥舍和引进后备种猪进猪舍后,可立即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微生态制剂饲喂1个月,到育肥中期再添加1次,直至猪只出栏上市(后备猪转入配种舍)。用育肥猪与后备种猪专用的微生态制剂康元1号 (由芽孢杆菌、乳酸菌、肠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各种酶、生物活性因子,特殊佐剂,育肥猪专用)200克拌料1吨或兑水2吨;或者用康乐健200克拌料1吨;或者肽乐健100克拌料1吨;或者用育肥猪专用替抗素 (复合微生态饲料添加剂)F231,400克拌料1吨或兑水2吨,连续饲喂或饮水1个月。育肥中期还可重复使用上述微生态制剂,连续使用至出栏上市。可有效的提高饲料利用率与吸收率,改善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提前10~12天出栏上市,降低肉料比0.8%左右,降低应激,解除免疫抑制,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还能预防消化道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改善酮体水平,提高肉品质量。

2.4 生产母猪的科学使用

母猪妊娠初期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有效的降低妊娠应激、减少免疫抑制,提高母猪的免疫力与抗病力,同时有利于改善母猪的营养与体质,提高受孕率,并使胚胎安全着床,健康发育。妊娠中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可防止母猪繁殖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母仔健康,胎儿发育正常,降低死胎率95%以上。妊娠后期,特别是产前产后各1周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保障母仔健康,母猪安全产仔,乳水充足,仔猪健康,成活率高。同时还可有效的预防母猪发生“三炎症”,即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乳房炎,以及母猪产前便秘与厌食症的发生。使用方法:母猪专用微生态制剂康元1号(由芽孢杆菌、乳酸菌、肠球菌及其代谢产物,各种酶、生物活性因子,特殊佐剂)200克拌料1吨或兑水2吨;母猪专用替抗素(复合微生态饲料添加剂)F231,400克拌料1吨或兑水2吨,连续饲喂或饮水。还可选用母猪宝或母猪康或金唯肽C231等,每500克拌料1吨,兑水1500升;或者用母猪专用的唯泰C231,每200克拌料1吨或兑水2吨,可连续使用。

2.5 当动物肠道正常菌群受到破坏时要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

当动物发生多种疾病时,使用大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大量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造成动物肠道内的有益菌被杀灭。治疗提示用药后有害菌又会迅速发生繁殖,这时很有可能使动物疾病再次出现复发。因此,在动物用完抗菌药治疗后要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有害菌再次繁殖,有益菌占据位点,使动物肠道内环境尽快达到菌群平衡状态,减少疾病的复发。同时,还有利于加快动物的病后康复,尽快恢复其生产性能。

3 如何使用好动物微生态制剂

3.1 改变养殖观念,大力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

在养猪生产中要始终坚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方针,改变那种“重治轻防、重治轻管、重治轻养”的老观念、旧习惯。在养猪生产与疾病防控中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改变那种“养猪离不开抗生素,离开抗生素就养不好猪”的旧观念。有人说20世纪是维生素世纪,21世纪是微生态世纪,在养猪生产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养猪是养猪生产中的一场革命。生态学认为,动物是一个生物体存在于地球生态环境之中,只有保持内外环境和谐统一,动物体才能够自然健康,要充分认识到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动物微生态制剂不是药品,不要把动物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划等号,把动物微生态制剂当做抗生素去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可直接给动物饲喂的微生物添加剂,在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某些肠道与呼吸道疾病,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饲养生态环境,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和促进健康生态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是大有作为的,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养猪生产中可根据猪只生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添加动物微生态制剂 (也可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既安全无毒副作用、效果好、无药残、很少产生耐药性,有利于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和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3.2 选用品牌产品用于养猪业生产

当前市场上动物微生态制剂产品多而乱,标准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作用效果差,不同的生产企业生产的微生态产品质量相差很大。有的养殖场反映,使用微生态制剂与不使用一个样,没有什么效果。有一些企业生产工艺简单,发酵技术、真空干燥技术和微胶囊技术不过关,活菌数极低,杂菌很高,打着各种旗号标榜产品质量,以低价格去占夺市场。广大养殖户一定要认真调查、分辨好坏。选择信誉好、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技术设备先进、产品功能明确,售后服务好的品牌企业购买产品,以免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3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正确使用动物微生态制剂可提高动物机体的自身免疫力与抗病力,在养猪生产中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者不用抗生素。如果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加之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免疫预防程序不合理、不科学等,有针对性的使用某些优质抗生素也是必要的。但是,使用抗生素时要避免与动物微生态制剂同时使用,一般要间隔3~5天为好。与消毒药物(如饮水消毒等)和驱虫药物也不要同时使用,以免影响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

当前已筛选到耐药益生菌菌种,并可以与抗生素联合使用。但在选用产品时一定要认真调查产品质量、生产企业,弄清真假,不要轻信,以免受骗。耐药菌株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耐药质粒的转移和药物选择性抑制所造成的。质粒存在于细菌的细胞中,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支配耐药性的质粒又称为R因子,带有多种耐药性的质粒又称为多抗性质粒。R因子不仅可将耐药性转移到同种细胞中,还能转移到不同种、不同属的细胞中。如果由于细胞特殊化学结构而影响药物的渗透造成的耐药性则不会相互传递,这种耐药菌株可以和抗生素合用;如果该耐药性是由R因子控制,为避免耐药菌株的泛滥,此类耐药益生素菌株最好是不要与抗生素合用。

3.4 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与疫苗配合使用

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与猪用的各种疫苗配合使用,即在给猪只免疫接种之前5天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连续饲喂,使用疫苗免疫接种后再连续饲喂5天,可明显的提前2天产生抗体,并能提高抗体水平1~3个点,使猪体产生抗体快,抗体水平高,抗体持续时间延长,还能有效的降低免疫应激反应。

3.5 根据猪只生长的不同阶段与微生态制剂专用功能选用不同的产品

企业生产的动物微生态制剂功能不完全一样,有专用型,如猪用的微生态制剂就有乳猪专用型、保育仔猪专用型、育肥猪专用型、后备母猪专用型、母猪专用型等,一定要根据猪只各个不同的年龄段与其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微生态制剂产品,更能有效的发挥其功能,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达到预期效果。

3.6 微生态制剂早应用效果更佳

根据先入为主的理论,通过先输入益生菌抢占肠道位点,以减少或阻止病原菌的定居。如动物出生后即使用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先占据肠道中的位点,可有效的防止动物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猪只转群、运输以及各种应激因素发生之前或之后,猪只病后康复期、妊娠期及产仔前后都是添加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时期。

3.7 动物微生态制剂使用剂量

微生态制剂的益生作用是通过有益微生物在动物体内一系列生理活动来实现的,其最终效果同添加的益生菌的数量密切相关。益生菌数量不够,在肠道内不能形成菌群优势,难以起到益生作用。如果益生菌数量过多,超出占据肠内附着点和形成优势菌群所需的菌量,非但功效不会增加,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目前对每种动物所需的益生菌群数量尚无统一的规定,德国学者认为,仔猪饲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的活菌含量应达到(0.2~0.5)×107个/克饲料,育肥猪饲料中加入的每克料应含106个芽胞杆菌,每天施加0.5~0.6克方可起到治疗效果,乳酸杆菌含量不能少于107个/克饲料,每日施加 0.1~3克,一般添加量为0.2%。益生菌数量不足,其产酶、产有机酸及代谢产物不足,影响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猪只益生菌制剂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进猪生长和健康
益生菌别贪多
神奇的小小肠道益生菌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中国益生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