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6例

2015-04-15王雪静张连城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江西中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后遗夹脊疱疹

★ 王雪静 张连城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300000;.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000)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以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伴有刺痛或烧灼样痛,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多见,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部分患者会遗留严重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抗病毒及止痛剂或神经阻滞、营养神经等法,疗效欠佳,副作用大,且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高。我们采用以围针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均为临床确诊病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5~65岁,病程最短7d,最长25d,发于春秋40例,冬夏者16例。

1.2 治疗方法 针刺以病变局部围针为主,循经取穴和华佗夹脊穴为辅。

(1)围针:根据患者发病部位取合适的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直径0.30mm、长25~40mm毫针在丘疹区周围约0.5寸进针(同身寸),沿皮下向中心区斜刺0.5~1.0寸,针数多少随疱疹面积大小而定,针距约1~2寸为宜,少则4针,多则数十针,轻症留针30min,重症留针1h,出针不按针孔。

(2)循经取穴:带状疱疹多沿神经干走行周围出现,其部位多与经脉循行路线高度一致,临床根据疱疹出现的部位循经远取,疱疹偏于一侧者取患侧穴位,累及对侧者则配双侧穴位。取穴举例:太阳经-后溪、昆仑;阳明经-曲池、合谷、足三里、丰隆;少阳经-天井、支沟、阳陵泉、光明;太阴经-尺泽、太渊、阴陵泉、三阴交;厥阴经-曲泽、间使、曲泉、太冲;少阴经-少海、神门、照海、复溜。以上诸穴,均用轻刺法,留针与围针同步。

(3)华佗夹脊穴:根据疱疹所发部位的不同,取病变侧相应节段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及其节段或上或下病变所累及的1~2个节段穴位,向内斜刺0.5~1.0寸,留针与围针同步。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皮疹消失,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大于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2.2 治疗结果 本组56例,治愈50例,占89%;好转6例,占11%。总有效率100%。

2.3 典型病例 刘某,女,28岁,2014年3月6日初诊。主诉:右侧胁肋部疱疹3d。患者3d前发现右胁肋部有小颗粒,如绿豆大,局部有痛感,未予重视,2d前病变周围出现小水疱,且水疱拥簇成片,疼痛难忍,遂来就诊。刻诊:右腹部、右胁肋部有两处疱疹成片,未及正中线,面积分别为7cm×10cm和3cm×5cm,周围散在小颗粒、小水疱,皮损鲜红,疱液透明,疱壁紧张,局部疼痛难忍,不欲饮食,夜寐差,小便可,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据脉证分析,乃湿热熏蒸,浸淫肌肤,郁于少阳所致。取穴:病变局部围刺22针、天井、支沟、阳陵泉、胸6~12夹脊穴,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当日疼痛减轻,3次后,局部疼痛基本消失,疱疹开始干燥结痂。针8次后,疱疹脱痂而愈。

3 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经火毒蕴积,或夾风邪上窜发于头部,或夾湿邪下注,发于阴部及下肢;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于肌肤;或年老体弱,血虚肝旺,湿热毒蕴,导致气血壅滞,疼痛剧烈,病程迁延。围针刺法源于《灵枢·官针》的“豹纹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此心之应也”。考虑到本病病变在皮肤,《内经》曰:“刺皮勿伤肉”,故用围针斜刺刺入皮下,直达病所,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减轻疼痛症状。又因针数偏多,刺激量较重,出针不按针孔,以泻局部热邪;“静以久留”刺激量较轻,以补助正气,此举亦有补泻兼施之寓。带状疱疹虽是局部病变,但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循经取穴则可以激发脏腑经气,鼓舞正气驱邪外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夹脊穴与督脉和膀胱经联系密切,二者循行均贯脊、络脑,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脊髓和脑存在联系,针刺本夹脊穴可间接调节脊髓及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中枢神经对疼痛调节的恢复。现代神经解剖也已证实[3],夹脊穴附近有脊神经后支分布,其深层有交感神经干。针刺疱疹相应神经节段分布区域之夹脊穴,可刺激以上结构及其周围组织,可能一方面使神经中的痛觉纤维传导阻滞,同时针刺还能提高机体痛阈,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另一方面刺激夹脊穴引起的针感传导反应,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影响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4],从而达到镇痛作用。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以围刺为主的治疗大大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痛苦,可有效预防疱疹后遗神经痛且毒副作用小,费用少,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144.

[2]胡俊霞,冯毅.针灸治疗带状疱疹重在辨经证治[J].陕西中医,2013,34(11):1 533-1 534.

[3]张慰民.夹脊穴定位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87,6(4):23.

[4]魏玲,苑贵毕.穴位注射夹脊穴加针刺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6):333-334.

猜你喜欢

后遗夹脊疱疹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