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件

2015-04-15张挺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少数民族民族

张挺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件

张挺

(辽宁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2)

非民族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一般高校有重要性和特殊性。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全面分析内地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意义,围绕在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在教育活动设计、教育内容安排和教育方式运用三个方面分析开展工作的原则,并从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活动载体、重视情感艺术运用和典型示范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和高校生源结构趋于多样性变化,越来越多来自于主要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大学生进入到内地非民族类高校读书。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较大变化,部分学生受到一定影响,而与民族类高校相比较,这些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又无明显民族特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无论从内容、方法和目标都要给予重视。

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决定了他们能否主动把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对于在非民族类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教育辅导活动的设计开展,建立合理的先进的思想教育体系,从而保证这些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大学生们拥有快乐的大学生活,顺利成长成才,毕业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贡献力量。

一、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态分析

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促进发展。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按照自身特点成长,新时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了解大学生思想状态为前提,对学生思想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对教育实效获得至关重要。同时,真实地了解远离家乡在内地读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找到并拥有归属感,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前提条件。

对于在非民族类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开始之后,他们将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常常是民族大学生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引发抵触情绪,诱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据文献报道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是躯体化、抑郁、恐惧和人际关系,这些因子也高于全国大学生相对应因子的常模。[1]分析这样一种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这部分学生大多来自教育相对欠发达、基础教育较为薄弱的地区,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方法相对落后,而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学习认真努力,但是面对大学的课程体系,学习过程中,还是会表现出一定的弱势。例如汉语运用能力较差等,影响了对新知识的接受,甚至这些曾经的优秀者在大学里面会成为后进群体,巨大的落差会强烈冲击他们的内心世界,无形中造成了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再如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多方面的民族特征,也往往导致与其他同学交流少或不被认同和接受,引发心理问题。

二、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原则

1.教育工作设计的民主性原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学生心智塑造为主要目标,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中来完成的,而非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外在行为习惯。在非民族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通常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学习生活中渴望被学校师生重视和理解。为此,在针对这些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际效果的获得,关键在于这些学生能否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接受教育内容。所以,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时,必须坚持民主性原则,在以“学生为本”理念指导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施教者与受教育者以平等的姿态相互交流思想,以相互尊重的姿态开展交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需求开展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2.教育内容安排的差异性原则。在内地非民族类高校,同大多数学生相比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存在着成长过程具体需求的特殊性和未来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征。面对这样的一个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安排上就要有一定的侧重。这种重视源自于不同学生家乡不同的民族风俗、自然条件和政治经济发展状态,面对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最终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安排也要符合学生家乡的系列特征,从而保证教育取得实效。

在教育实践中,施教者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态,在把握群体思想特点前提下,做到因不同学生而异、因成长阶段而异、因实际需求而异,围绕预期教育目标,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3.教育方式运用的灵活变通原则。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2]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心智、唤醒大学生心灵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从而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可以说,在非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感情很丰富,个性也很强,为了实现16号文件中的要求,在开展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个性特征,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使教育走入学生心灵,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行为习惯。

三、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完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非民族类高校,围绕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将高校思想育人目标通过适合的教育载体渗透到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各个领域,建设道德教育大环境,从而使置于环境中的大学生在和谐氛围中完成自我感受和领悟成长的过程。

1.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相互塑造的,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无声课堂,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发现与欣赏美的同时陶冶情操,自律塑德,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需求,在非民族高校中建设校园文化,要重视其中民族元素的体现,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找到远离家乡之后的归属感,突出学生的主人意识。以校园文化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还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这对于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各民族间大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少数民族元素开展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德育功能,要注意把握不同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潜在规律,将各民族的文学、典故、历史人物等以校园广播、景观、文艺活动、校园博物馆等形式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2.建设校园活动载体,增强民族学生自信心。自信心能够有效激发个人积极的道德情感,产生正确行为,使人格品质得到完善,更能够激励每个人通过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自信心是构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核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支撑,在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中,自信心培养至关重要,能够为学生带来成功体验和巅峰体验。在实际工作中,围绕民族学生特点开展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具有一定的工作优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歌善舞,参与各种文体活动的意识都很强。对这些特点,广泛组织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丰富业余生活,更是培养大学生爱好,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上,少数民族大学生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和热情好客的思想品质和各种文艺特长都会得到集中的展示,这对于维护学生自信心有重要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载体的同时也提升了活动的内涵。校园活动载体的建设,在增强大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更消除这部分学生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促进民族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运用情感艺术,唤醒民族学生的潜力。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暴露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绝大多数是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引发的,例如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学习成绩落后、同学之间人际关系较差等。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围绕学生成长实际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建立师生感情,并不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增进感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情感的运用要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前提基础,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施教者要及时准确的把握每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可以说,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目标,任何检查、批评和说教都无法代替大学生自己的体会、领悟和反思。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将所接收到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言行的习惯,坚持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施之以爱”完善情感沟通教育,不断加强和完善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完成教育环境的建设,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体会到来自老师同学的亲情,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4.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加强对学生行为引导。榜样是无声的语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榜样教育的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3]运用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把一些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将榜样的形象以可亲、可信的形象展示在民族大学生面前,增强对学生的说服力和教育实效,使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像可仿。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的典型示范教育中,对于典型人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最好源于励志成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或是民族学生骨干,以及一些为民族大学生熟识的教师,他们合理的言谈举止、美好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不知不觉中对民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引导和示范作用。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从众性,在对榜样人物有认同感后,就能见贤思齐,进行模仿,自觉找差距,调节自己言行。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提拔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学生骨干,使榜样作用更有说服力,使典型示范更有高参照性、高效仿性。同时教师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熟悉少数民族的历史,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要了解国家民族政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对民族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并通过不断完善个人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来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1]李玉雄.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6):167~17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2004.

[3]许启贤,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第二版)[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Ethnic Students in the Non-minority Nationality Academy

Zhang Ting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Liaoning,121002)

It is more important and unique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ethnic students in non-minority nationality academ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tress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around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from the proposal design,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and then directs a suggestion to optimi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campus activities carrier,and emotional artistic and exemplary demonstration.

ethnic undergraduat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

A

1674-0416(2015)01-0118-03

[责任编辑:刘 芳]

2014-06-18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2013年度课题(编号:JGZXS13103)的研究成果。

张挺,男,1979年生,辽宁阜新人,讲师,医学硕士。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