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域下的词块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2015-04-15晋桂清焦莉

关键词:词块模因学习者

晋桂清,焦莉

(1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语言的广泛使用,语言教学成为教育中的重点,语言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词块理论的出现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再局限于传统词汇和语法的灌输,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倡更符合记忆规律的学习方式。而模因论的核心概念就是模仿,经典的背诵式教学以新的形式被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重新解释词块理论,探讨模因论与词块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于语言教学的启示,以期对于语言教学有所帮助。

一、词块理论依据

词块最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Miller在1956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记忆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把单个信息组合成更大信息单位的过程,而记忆的结果就是词块(chunk)。以心理学中的这一概念为基础,语言学家们发现了语言与词块之间的联系,便将其意义延伸到语言学中,对语言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不同的学者都对词块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和讨论。Becker在1975年提出语言的记忆和存储、输出和使用不是以单个词为单位的,而那些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的版块结构才是人类交际的最小单位,Becker称之为预制词块。预制词块就是将词汇信息以整体存储的方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并且可以作为预制组件,经过整体的或是稍微的改动后,组成比较符合语法的句子供人们使用。Lewis(1997)认为语言不是由传统的词汇与语法组成的,而是由多词的预制词块组成的。总之,词块就是传统词汇与语法的结合体,可以是固定的或者半固定的,频繁运用的语言形式,包括词汇,词组,短语,固定搭配,成语,习语,惯用语等等。

二、模因论

模因论 (memetics) 的核心概念就是模因(meme),模因是Dawkins在1976年提出的。模因(meme) 一词仿基因(gene) 而来,基因是通过生理遗传而繁衍生息的,与基因原理相似,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是文化的基本单位。在模因论中,模因往往被称作“思维病毒”,会传染并且寄生给他人的大脑,随后,病毒会连续不断地传播下去。开始时模因被认为是文化的模仿单位,包括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表现形式,随后又被看作是大脑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复制因子。总的来说,模因可以被统一理解为思想,模因的传递就等同于思想的传播,而整个过程中主要体现的就是模仿的意义。

语言模因的复制的核心是模仿,虽然复制前后的因子拥有相同因素,但是由于语境的变化,模因因子的组合搭配也会发生一定改变。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方式。语言模因的复制并不是完全的将原有信息毫不改变地传递,由于语境的变化,语言模因很有可能在内容或形式上发生变化,不管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是何种形式,它都以稳定的发展趋势将语言继续传递下去。

一般来说,模因就是信息的模仿过程,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往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Francis Heylighen(1998)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将模因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即模因被大脑接受并存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表达,再将个人的思想观点传递给其他人的无限循环过程。

三、模因论与词块理论的关系

模因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保证了模因的长寿性和多产性,而词块在循环记忆使用的过程中,也有多种形式的转换。模因基因型传播形式包含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与异型传递两类。词块中形式固定、不可替换的、可被直接记忆和提取的单词和聚合词及固定形式的惯用话语和引语可作为模因被直接传递,而改变表达方式的词块就属于异型传递类型。模因表现型传播形式主要有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和同构异义横向嫁接三种类型,而词块中的半固定的惯用话语与句子框架模因因子便主要以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形式进行传递。

词块理论以心理语言学为基础,强调记忆的相关理论,以词块形式学习语言最有效率。而模因论的重点就是重复与模仿,对已存在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语言形式进行复制,从而将模因延续不断地传递下去,所以背诵是模因论中的精华,是语言学习有效的方式。从两者的核心理论中可以看出其相通之处,词块理论中的最佳记忆单位就是模因论中的语言模因,词块在大脑中的记忆过程,就是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预制词块的背诵式输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在同化阶段,首先要确立成功的模因。成功的模因会感染宿主,会进入宿主的记忆中。通常这个过程需要三步骤:注意—理解—接受。语言作为一种模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模因因子可以是任何词、短语等。词块作为最为被接受的最小记忆单位,对于学习者的记忆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在语言模因传递的过程中,以词块为模因因子更容易引起宿主的关注,并被理解和接受,成功率更高。教师帮助学生辨识和理解词块语料,会提高模因的传播机会。

进入记忆阶段后,对于模因的要求是必须在记忆中保存一段时间,保存的时间越长,模因向外传播的机会就越多,而反复是记忆的重要保证之一。在词块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中,词块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反复的练习和诵读,而词块作为模因因子,为了保证词块因子在宿主大脑中停留相对长久的时间,同样需要反复操练来加强记忆。

在表达阶段中,模因必须由记忆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即将大脑中的语言信息通过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演说、书写或是动作等。宿主的个人意愿会影响模因的表达,如果宿主认为模因不会引起别人的兴趣,或者不知该如何表现,模因就不会被表现出来,模因的传递便会中断。相对的,则会增加其传播的机会。词块作为带有语用功能的语言片段,对于语言表达有促进作用,学生需要灵活地使用词块使语言表达更流畅、地道。所以词块模因需要被灵活的提取出来进行使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巩固训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整体词块。

最后的传播阶段是完全输出过程,也就是词块的创造性再现的过程,二者的过程几乎相同。模因需要通过不同的载体被稳定地表达出来,当词块作为语言模因时,能够使学习者的语言表达更为流利、顺畅。

四、模因论视角下的词块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词块理论对于语言习得的界定对于语言教学有一定影响,有助于学习者学习到更为流利和地道的语言。而模因对于语言教学也颇有启发,正如何自然(2005)所言,根据模因论和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语言背诵教学不仅不应放弃,而应大力提倡;除了背诵,我们从模因论里还可以悟出模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意义;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联想教学是启发学生活学活用语言的重要手段。不难发现,词块理论对于语言传播的重大意义和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影响。

1.背诵词块。在语言的传播中,第一步骤就是语言的重复使用,也就是背诵的过程,背诵是最简单的语言模因复制的过程。背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输入,从而使学习者记忆语言,并在交际中提供语言以表达、传播。词块作为最易于积累和记忆的语言单位,也是最易于背诵输入的语言因子,词块对于语言的复制、传播有更进一步的推进作用。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词块背诵教学,当背诵的语块因子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在语言输出使用时,便可以自由使用已经存储的词块,使习得的语言可以更加流利。背诵虽然带有机械记忆的成分,但是随着词块因子的不断积累,简单的词块可以被重新编码、生成,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不同的语言形式。所以在提倡词块因子背诵输入的基础上,语言的教与学都会更有效率。

2.模仿词块。模因论的核心就是模仿。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学到手的各种语言表达手段,要靠复制来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模仿、复制不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模因集合的重组。在语言教学中,将词块作为模仿的语言对象,对于语言的复制与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词块的形式多样,有固定与半固定的形式,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词汇信息填充或替换,从而产生新的表达,所以作为语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复制与重组。另外,词块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高频形式,对于学习者来说,这样的表达更加地道,通过模仿,对词块因子模仿使用,可以使语言的使用更为地道。总而言之,在语言教学中注重词块的模仿有助于学习者学习到更为实际的语言。

3.活用词块。语言模因传播中的变化要求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不同的语境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随着语境的变化,语言的表达也可以创造性地发生改变。在语言教学中,词块因子的教授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上,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学会结合词块与语境,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词块进行地道的表达。

词块理论以认知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心理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强调词块在记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而模因论的核心在于模仿与复制,将目标语的信息模仿、复制入学习者的大脑,就能够习得语言。所以从模因论的角度解读词块理论,词块就是语言传播中的模因,鉴于词块在记忆中易于存储和使用的优势,词块因子的传递更易成功,更易帮助学习者建立充足的语言输入,通过对词块的背诵、模仿及活学活用,可以保证学习者语言表达的准确、地道、流利。

[1]Beacker,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 J.and Newman.1975.

[2]Dawkins.TheSelfishGen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76.

[3]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A].Proceedings of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metics.1998.

[4]Lewis,M.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of Lexical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J].外语学刊,2008,(1):88~91.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 [J].语言科学,2005,4(6):54~64.

[7]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马广惠.词块的界定、分类与识别[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1):1~4.

猜你喜欢

词块模因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及应用策略分析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块教学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