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曲病的侵染规律与防治

2015-04-15简迎龙高安市农业局

江西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氟环唑高安市稻曲病

◇文/简迎龙(高安市农业局)

稻曲病的侵染规律与防治

◇文/简迎龙(高安市农业局)

菌性病害,是中稻常发性的重要病害。近年来,随着粳稻面积的扩大、中稻面积的增加,稻曲病的发生、为害日益严重。主要发生区在赣西和赣东山区丘陵。山区丘陵明显重于平原湖区,对产量影响一般为10%-40%,因品种而异。

病菌主要在抽穗扬花期侵入,为害谷粒,初见颖谷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造成稻谷呈豆豉状形状,初期为黄色,后为黑色。比健谷粒大3-4倍,为墨绿色,表面平滑,后开裂,散出墨绿色粉末。

病原菌特性。稻曲病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低于13℃或高于35℃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的最适温度为26-28℃。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杂草里、病粒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气流和水流传播,侵害花器和幼颖。

侵染适期。水稻抽穗期,如遇适温、多雨天气,则易发生此病。施肥过多、生长嫩绿、晒田过迟的水稻易发此病。稻曲病发生轻重,与品种抗性和水稻破口期降水关系密切,一般水稻破口期降水多,有利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稻曲病以预防为主,最佳时机是全田1/3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5-7天左右)。每亩用50%氟环唑悬浮剂15-20ml,或12.5%氟环唑悬浮剂30-50ml,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20ml,或43%戊唑醇悬浮剂15-20ml,或75%肟菌脂·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15g,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15-25ml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药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并添加适量渗透剂如有机硅、水动力等。

猜你喜欢

氟环唑高安市稻曲病
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法国将撤销所有氟环唑产品登记
森林城市建设关键点研究
高安市餐具集中消毒配送服务机构卫生监管现状与探讨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衣旧不舍 传递温暖 保护环境
订单靶向 四位一体——构建面向高安市的物流人才订单培养“绿色通道”
噻呋酰胺、氟环唑及其混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防效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气相色谱法测定谷物中氟环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