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创新思想谈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

2015-04-15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编校选题稿件

乔 倩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编辑部,长春 130118)

创新思想,在这里具体解释为运用已有的信息知识提出新方法、新观点、新思路,以及进行创造和改革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思维能力.高等院校的学术期刊是能够综合而全面体现高校学科建立、发展情况与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它是教师、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平台.因此,高校学报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则显得尤为重要.

从学报稿件信息材料的选取,到加工整理,再到最后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保证,这一系列的过程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时刻要求编辑工作者具备较高的全方位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技能,做到在稿件编校的每个环节精益求精.编辑工作者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应认识到要想出版优秀的并且迎合读者的刊物,就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创新能力的素质及角色转换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语言运用能力、规范标准的基本素质、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及相关学科综合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出版信息资源和一定的胆识,同时,要做到时刻把握“创新”的发展理念,提升编辑自身在稿件加工过程中的角色转换能力,使自身成为一名全能型和创新型的编辑人才.

1 创新在期刊编辑综合素质中的主要表现

新时代的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即主要指自身或对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掌握及运用能力.除此之外,编辑还需要具有创新思想,推陈出新再创造.编辑的创新思想时刻体现于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中,通过创新思想进而形成编辑重要的创新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时刻以“新”为标准,以“新的再创造”为目的和结果,这是新时代下期刊编辑需要达到的较高思想境界,同时也是期刊能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保障.编辑创新是编辑出版工作的灵魂,从本质上讲,是编辑在参与编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1].我国科技编辑家张元济提出了“喜新厌旧”的编辑思想[2],徐柏容先生把“创意”列为科技期刊编辑构成的4个主要支柱(创意、选择、结构、优化)之首[3].这里的“喜新厌旧”和“创意、优化”在期刊编辑工作中,我们将其具体表现为“创新”这一概念.创新素质是编辑团队必备的综合素质,而“创新”则是期刊编辑的实质和最具竞争力的标志.编辑要具备创新的素质,就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前瞻的思想意识和优化提升的再创造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具体分析编辑综合素质中“创新”的主要表现及创新素质对于编辑活动的重要意义.

(1)敏锐的学术鉴别力. 作为学术作品的“把关人”,编辑要做到在求实的基础上用敏锐的认知眼光区分并鉴别学术热点、创新点及难点,把握期刊学术生命的创新性和市场的学术动态走向,将期刊稿件的出版方向精准定位,充分体现期刊的特色与鲜明出题;

(2)前瞻的策划意识. 创新是策划之本,没有创新就没有品牌.编辑在策划选题时要具备前瞻的策划意识,即指“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佳”的创新意识[4].建立这种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选题内容的创新上,这需要期刊编辑紧扣学术研究领域前沿,用新观点对科学发展的方向进行研究,发现新的文化需求,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在选题内容策划过程中应以体现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新材料和提升信息创新性的能力为主,去粗取精、去劣存优,把学术主题的创新价值突显出来;

(3)独特的思维方式. 编辑的思维方式在稿件内容的价值取向上起着关键作用.我们谈创新,其“新”就是通过编辑的自身素质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得以表现出来.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可以鉴别判断、进而筛选具有鲜明主题亮点的选题,以其“独特”的选题价值决定了稿件内容的新颖.一个好的选题,无论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设计都蕴藏着期刊编辑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即“异”、“特”、“新”.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从学识、技能、作风等方面都能体现出自身的创新思想,主要指具备过硬的语言实际应用技巧和语言学理论知识,还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及相关学科综合知识,但在寻找新亮点的同时又要掌握丰富的出版信息资源和具备一定的创新胆识;

(4)编辑活动的再创造性. 期刊编辑活动实质上就是一个价值的再创造过程.期刊稿件从起初的材料筛选到选题策划、选题立意无不体现着稿件选题的新颖性,但同时编辑必须对其原型作品的原始价值进行优化和提升,即稿件内容的再创造.再创造性体现着编辑创新的思想和整体工作思路,要求通过对稿件内容的改造提升进一步使其内容主题和表现形式突出、鲜明,这样才能体现稿件内容完整、真正的价值.所以说,一部优秀的作品是编辑和作者共同参与的结果;

(5)编辑设计的独创性. 根据期刊稿件内容的确定,编辑将文字符号、颜色、纸张等元素结合起来经过构思后形成版式、图片及装帧包装等方面的设计创新.一方面,编辑自身应该具有个性化的版式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设计的艺术性和独特性突显出来,进一步增加设计的创新之处;

(6)计算机网络化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网络,多数编辑部采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编辑的网络化.目前的编辑出版工作从编辑到印刷出版均是按照一套固定的、有规律的模式完成,将网络化运用到编辑加工和校对过程中,编辑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能,通过计算机对稿件进行修改,相对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实现校样网络传输;采用将编、校、排三者合一的模式来简化工作环节,这对于期刊编辑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

2 转变思维方式,注重编校角色转换能力培养

在期刊具体的编辑过程中,存在着编校角色转换的问题.校对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周而复始的重复性劳动,做到消灭差错以保证稿件质量.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期刊编辑部均没有设专职的校对人员,故期刊编辑身兼多职.比如编辑既担任策划、组稿,又是责任编辑或技术编辑,同时也承担校对这一主要环节工作,那么也就出现了编辑应该通过借用何种新的工作思路来指导并解决其身兼多职的问题.编辑和校对在对整个稿件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出现交叉与融合,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就需要编辑人员既做好编辑的具体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地完成对稿件的校对工作.所以,期刊编辑需要提高自身在编辑和校对两个具体环节之间的角色转换能力,转变思维方式,通过角色转换的新思路做好再创造的加工处理和更加深入的稿件修改工作,进而提升期刊的整体价值.通过编校角色的转换实现编辑与校对的双向互补,灵活运用编辑技巧,提高编辑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因此,这也是编辑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是编辑出版不断前进的动力.

做好思维方式的转变,熟练地运用编校角色转换技巧,应掌握编辑和校对工作的特点和难点.编辑和校对之所以可以互为补充,正是因其具体的工作环节特点决定的.编辑,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学术判断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修养,其工作对象准确来讲是作者提供的原创作品,是在稿件原始价值的基础之上、从整体的角度对稿件内容、语言形式和表现形式进行判断、检查.而校对则是在加工处理之后做进一步深入详细的修改工作.校对是整个编辑环节中的必要补充和延续,是具有鲜明文字性、专业性特点的再创造劳动.

在编校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编辑兼做校对具有明显的优势.因在校对之前就已经对稿件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处理,所以编辑更加熟悉稿件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更能准确地判断校对过程中自己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此时编辑可以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关注于校样中的差错和疏漏,做到万无一失,使稿件的修改得到完善.因此,在编校角色转换和编辑思维转变过程中的校对所发挥的作用意义更大、具体、高效,校对的方向也更为明确.编辑和校对二者在编辑意识转变的过程中相互促进,既保证了编辑的质量,又提高了校对的效率.从另一角度说,思维方式的转变,即编校角色的转换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也是编辑活动的一个新亮点,更是新时代对期刊编辑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它体现着编辑素质的创新性.

3 期刊发展要以创新思想为核心

创新是期刊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新时期的编辑应当表现出转型意识特点,科技期刊要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故对青年编辑提出了更高、更全方位的要求.编辑工作者应该首先做到以下三点:①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有敬业精神并能坚守职责,时刻处理好与读者和作者间的关系,自觉维护作者权益;②在编辑和校对以及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多下功夫,及时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把握科研主题方向;③转变固有的陈旧思想,敢于转变思维方式.做好期刊的品牌建设和特色专栏的设置,突出期刊学术内容的优势和特点,并以自身优势为科研工作者、师生及读者提供广泛的学术前沿信息,以“新”来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有环节多、问题复杂且烦琐、环环相扣的特点,要求编辑工作者耐心、谨慎、细致,结合期刊的特色专栏准确将稿件予以定位;应用网络技术,熟练运用编辑技巧,充分发挥编辑的创新素质,促进期刊主题的特色化.其实,创新在期刊的编辑工作中主要表现在“编辑思维的转变、选题的新颖、创意的前瞻性、价值的再创造、主题的鲜明、网络数字化”等方面上,优秀的期刊编辑团队要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编辑技能,在以上等方面力求实现期刊实质上的创新.

4 结语

创新是人类社会科学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期刊应当健康有序地长期发展,要以创新思想为核心,继承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性、创新性、网络化的推陈出新的发展理念,这是期刊编辑工作者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更是期刊革新发展的根本.

[1]王有文.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编辑之友,2011(11):91.

[2]李 艳.张元济的编辑思想[J].出版科学,2002(1):49-50.

[3]徐柏容.编辑创意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20-25.

[4]李 敏.科技编辑的创新素质解析[J].编辑学报,2006,18(4):311.

猜你喜欢

编校选题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