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怀桑梓 大爱满人间
——记香港咏藜园米芝莲店经营者王小玲的传奇人生
2015-04-15宋文博
○文/宋文博
藜怀桑梓 大爱满人间
——记香港咏藜园米芝莲店经营者王小玲的传奇人生
○文/宋文博
一碗担担面,传承了68年的饮食传奇。咏藜园三字记载了王小玲继承祖业、开拓创新的奋斗故事。因为一份承诺,她担起婆婆苦心经营的咏藜园,书写了一段不朽的商业传奇;也因为一份责任与感恩,她毕身以贡献社会为理念,成就当今慈善佳话。
在王小玲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咏藜园己成为国际知名的米芝莲店,并且成为香港名牌、中国品牌及亚洲著名品牌,每一口面都充满着浓浓的香港情、爱国心,就连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品尝过经由国会议员送入白宫的咏藜园担担面后,也对此念念不忘,致函称赞。
在以美食自居的日本,《朝日新闻》也撰文报导,并以世界标准来形容咏藜园的佳肴,可见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信守祖业 传奇之始
王小玲坦言自17岁嫁入杨家以来,婆婆对她疼爱有加,把祖传三十多款御膳菜式倾囊相授。在其临终时更把咏藜园及照顾家人的重责托付予她,从此改变了王小玲及咏藜园的命运。当年政府清拆,咏藜园被迫结业,杨家上下对经营意见各异,但王小玲坚持对婆婆的承诺,决心守护祖业。结果在顾客的鼎力支持下,咏藜园顺利迁往黄埔美食坊,成功延续了其基业。
多年来王小玲一直本着“顾客为本,出品精良”的经营理念领导咏藜园。迁店初期,新老顾客闻风而至,但由于员工应接不暇,加上新址的设备有别,厨师未能适应,影响了上菜的效率及食物质量。王小玲坦言:“当时几乎每天都被顾客投诉食物和服务水平双双下降。”面对顾客的批评,王小玲并没有气馁,反而经反思后,积极改善,加倍认真处理问题,更投入大量资源设立食品开发部,经过多番努力后,食物的水平不但回复原有的风味,更在业界勇获多项殊荣。
修建大悲寺
饮水思源 涌泉相报
王小玲是一个工作非常严谨的人,不论对自身、员工及餐厅出品均以百分之百的准则来看待,她曾因顾客一言远赴海外追寻名厨,只为求得咕噜肉的巧制之法。王小玲笑言这种坚毅不拔的性格也是她坚持至今的信念。因为这种力求完善、不断创新的精神才是咏藜园对每一个旧故新知的回馈。
王小玲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守护家业的配角,主角永远是咏藜园。2011年,当王小玲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颁“品牌中国金谱奖”时,心里百感交集。在名成利就的背后,所付出的血泪及辛酸非三言两语能道尽,不过王小玲坦然能为港人及家族争光,即使咏藜园三字令她背负了一辈子的辛酸血汗重担也是值得的。故此,2008年获国家在北京万里长城居庸关功德榜上留名,但王小玲却要求刻上“咏藜园与香港市民心系祖国,情系香港,面向世界”等字,以表达对港人感恩支持的心,共在长城流芳百世。
唯才善用 公正平实
王小玲曾言一间公司的成功,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员工、顾客的支持,才是咏藜园昌盛的原因。在人才管理上,王小玲一直奉行人人平等的理念,因为她相信每一个员工均是靠自己的劳力赚取薪酬,值得受到尊重,即使身为老板,如有犯错也会以身作则主动道歉,并在员工遇上困难时出手相助,致使咏藜园上下无不众志成城。
现在咏藜园的员工工龄大都超过15年以上,最长的服务43年。正是这种赏罚分明、互相尊重的关系,将士用命,才创下咏藜园这不巧传奇。2015年王小玲将以咏藜园陈凤英慈善基金开办社企咏藜园千岁担担面,并以相同薪酬、一半的工时,照顾多年来克己尽责的老员工,让他们担任顾问及培训新人的工作,薪火相传。同时也让他们在较舒服的环境下有工作寄托,并每年送上2张东南亚机票或代付旅游团费,让老员工可由家人陪同下旅游。如离世时有需要,公司也会协助其后事以报答员工大半生为公司付出的贡献,此外王小玲也会将部份收益用于培训上,从而协助他们投身业界,贡献社会。
万里长城刻字
乐善好义 功在桑梓
在百花争鸣的饮食业,咏藜园的菜式获各界赞扬,其中国宾菜更被誉为巧夺天工之佳肴,菜式精致、工序繁复,王小玲坦言幸得多位国家级名厨助阵,致使咏藜园的面、刀、工达至世界级水平。在未来计划上,王小玲表示自己人生有很多事情及道路都是身不由己,唯独慈善工作将是她余生志愿。佛言“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佣有了一切”,王小玲毕生信佛,无私奉献,多年来一直以香港市民及咏藜园名义为佛门作善,并曾捐献百万修建杨州江都大悲寺,所作德福,不留其名,只求为佛门尽善,为港人积福。
公益金捐款
王小玲常言道:“自己力量微薄,感谢上天慈悲厚爱,员工关爱团结,市民喜爱支持,才成就出咏藜园。”多年来,她一直以服务社会为依归,积极参与公益事务,包括慈善义卖、帮助老人及慈善捐献等。自2010年起更每年以香港市民及咏藜园名义捐助奖学金予香港理工大学及城市大学,让学子们得以赴外学习,将来回馈社会。未来王小玲将续以发扬中国美食文化为使命,带领咏藜园面向世界,并将香港的情怀、慈善之心散播至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