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呆”:永驻心间的童年

2015-04-14王永海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英子傻事骆驼

王永海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写的序言。作者用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来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在北京城南的点点滴滴,传达出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份童真、那份童趣、那份“呆”气:“看骆驼咀嚼”“议论骆驼”“想剪驼毛”“问去处”这四件事,像一个个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了解故事概要的基础上“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同时在单元导读中也有“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的说法。

基于上述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片段中,抓住“傻”与“呆”字的理解进而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通过品读这两个字,进而初步领悟文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用以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确定教学目标后,细读文本,我发现课文有两个字能集中反映出这种童真、童趣,“傻”和“呆”字。“傻”是从成人角度来审视童年往事的,“呆”是从儿童角度来回忆童年往事的,而“学咀嚼”这件事的描写方法特别、语言特色明显(叠词的使用,营造出一种舒缓的回忆氛围)。

正是基于这种解读,我选择用“学咀嚼”中的“呆”字教学来突破重点,进行了以下设计。

一、扣住语言,品味“呆”的童趣

出示:“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么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齿,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你觉得英子哪个地方的细节描写特别有趣儿,读着读着就想笑?

预设: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是骆驼的什么样子使作者呆到“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三个“那样”,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对着骆驼的脸慢慢地推进、推进、推进……)谁来读一下?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比较句子,体会“磨来磨去”。

(4)现在我们走了个来回再来看最后一句话: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哪一个字,把这境界和味道全尽在不言中?——“呆”

给“呆”换一个词,该怎么说?

对,小作者呆得纯真,傻得可爱。这一“呆”,就将我们眼前的镜头放慢了,拉长了,定格了。

2.播放骆驼咀嚼的视频片段。

你看到了什么?此时你觉得骆驼还丑吗?

3.在这种悠然的感觉里,谁再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读,你就是小英子。

4.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这一教学直接指向教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提取出“小英子因什么而看‘呆”的信息,这是认知层面上的要求。“哪个地方的细节描写特别有趣”是让学生在品味童趣的过程中关注文本语言,感知作者的语言、写法。

二、拓展阅读,明了“呆”的写法

1.学骆驼咀嚼,具体而微、鲜活灵动地呈现出“我”的童心童趣。虽然作者一再声称:这样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但“傻事”绝非一处,请看《城南旧事·惠安馆》中的一个片段。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金鱼喝水。……两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贞还不来。”

思考:看了这段文字,你又有怎样的发现或问题呢?

2.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看呆了……”句,学生读),此时的英子不仅仅觉得好玩,而是一下子看“呆”了。

3.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英子看到螃蟹走路会怎样呢?看到……(教师出示图片,图片内容为各种小动物独特的活动方式)

4.对,同学能抓住“模仿”来想象英子的“呆”,这里,我们可能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这一教学,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之后抓住“学骆驼咀嚼”“学金鱼喝水”两段相似的生活经历、表达方法,从而盘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呆”的写法蓄势作铺垫;再结合两个不同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小英子从看“金鱼”到看大“骆驼”的表现差异,延展看“呆”的情感体验,这是对语言的感受;之后又让学生想象小英子可能还会模仿什么,让学生试着说说。这样教学使学生回归语言、回归写法,为以后书写自己的童年往事做准备。

三、对比品味,感知“呆”“傻”差异

1.同学们,请再次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和“呆”的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你找到了吗?

2.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呆”和“傻”字能调换吗?为什么?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师:是啊,“呆”是因为——五岁时的小英子看骆驼;“傻”是因为——四十二岁的林海音却觉得那是儿时干的一件傻事。这一“呆”,这一“傻”彰显了成年与童年的区别,而不管是“呆”还是“傻”都只属于孩子,只属于童年!

这一教学从一对近义词“呆”和“傻”入手,让学生置换、品味,从而感悟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角度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再次感受童年的可爱,读懂作者对童年的追忆。

四、联系生活,抒写“呆”之往事

1.在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有趣、天真,感受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我想这跟作者的描写也是分不开的。谁来说说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生动、有趣呢?

(学生汇报所得)

(1)语言角度:使用“叠词”,构成舒缓的节奏。

(2)描写角度:抓细节描写,侧重心里的想法感受,侧重描写对话。

2.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许多有趣的事呢?挑选一件童年趣事,用上述方法写一段话。

学生练笔。

3.选出几篇典型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这一教学中的“小练笔”,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同时也照应了本单元习作训练的主题——童年趣事,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语言,在运用中巩固写法。

猜你喜欢

小英子傻事骆驼
童年傻事·偷喝酒
翠翠与小英子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
大骆驼
骆驼
小时候最无聊的12件傻事,你干过多少?
永远的“小英子”
一件傻事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