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国学教育

2015-04-14李金来费水蓉曾思明梁键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六祖端砚利玛窦

李金来 费水蓉 曾思明 梁键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 526020)

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国学教育

李金来 费水蓉 曾思明 梁键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肇庆 526020)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广东省肇庆市,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入选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对六祖禅宗文化、七星岩摩崖石刻、孔学大师陈焕章、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利玛窦、清官的化身包拯、端砚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开出有特色的国学教育课程,建立国学实训基地,健全大学生人格,使国学教育真正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传统文化;惠能六祖;七星岩摩崖石刻;陈焕章;利玛窦;包拯;端砚文化;国学教育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国学教育,使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健全人格。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广东省肇庆市,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端砚唐碑、梅庵宋城、古寺高塔、碧水千山,钟灵毓秀,如梦如诗。我们筛选其中六处作为国学教育基地。

1. 六祖禅宗文化

禅宗六祖惠能有《六祖坛经》传世,给岭南一带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资源。

(1)新兴:六祖在此出生成长,受到这里人文环境的熏陶,与佛结缘,学佛有成后又回到这里,圆寂于此。这里保存着大量六祖的遗迹,如龙山国恩寺、听经金台寺、别母石、藏佛坑化身岩、龙潭寺、六祖诞庙会等。可见六祖禅宗思想对当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四会:六祖为躲避敌人的追杀在山中躲藏了15年之久,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清朝《四会县志》确切地记载了六祖在四会避难藏身的地点正是四会的扶卢山。

(3)怀集:怀集县现存的六祖遗迹,主要有六祖岩、华光寺、六祖禅院、六祖庵、六祖井、无字碑等。六祖在怀集留下的是一心求佛的坚定意志和不怕苦难的精神。

(4)梅庵:六祖晚年从韶州返回新州时路经端州,在城西岗上种梅,用锡杖挖井浇梅。宋朝智远和尚在此修建了梅庵纪念六祖。此外,六祖在肇庆地区留下的文化资源还有很多。

利用六祖文化资源促进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六祖禅宗思想强调“静心自悟,明心见性”,告诉人们从内心“自渡”解脱精神困惑。“如果我们通过禅学的修养使自身淡定,就能以心中本有的智慧去感受心中的真性(明心见性),使宇宙间的自然法则存于心中,从而超然于世间。”[1]

以六祖文化资源施展国学教育,让大学生从六祖的故事、遗迹中学习感恩文化。六祖十分重视感恩。母亲同意六祖出家求佛,五祖将衣钵传予六祖,肇庆人民包容了落难的六祖,唐中宗和武则天嘉奖六祖等等,都是对六祖的帮助、认同、肯定、鼓励。六祖晚年建报恩寺、报恩塔,修父母坟茔等,报四重恩。感恩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时指出:“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六祖远途跋涉踏难八月,“惟求作佛”,后受追杀,隐居多年,忍辱负重,不畏艰辛,意志坚定。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应当学习六祖,立志高远,坚定意志,不怕艰苦,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现代教学理论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思想与六祖“即心即佛,明心见性”的禅宗思想是相一致的。利用六祖文化资源加强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开发六祖文化资源,将经典内容引入国学课程校本教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弘扬六祖禅宗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其次,实地考察六祖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考察形式可以集体组织,也可以自主参观。再次,组织课外活动,践行六祖精神,将国学精髓化为实际行动。如组织开展相关的六祖文化知识比赛、志愿者服务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 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

七星岩摩崖石刻是肇庆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沉淀着肇庆浓厚的历史文化,是进行人文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国内少见的天然岩石上的大型石刻群,现存530多则作品,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年代久远,数量众多,不仅是华南地区保全较好、数量最集中的一处石刻群,在国内也是罕见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2]历代名人在这里留墨,给七星岩摩崖石刻增添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如宋之问、包拯、周敦颐、黄公度、袁枚、全祖望、黄遵宪、朱德、叶剑英、陈毅、郭沫若等。七星岩摩崖石刻作品主要是诗词,兼有游记、事记等,“记述了肇庆的地理环境、山河变迁、历史大事、宗教信仰、庙宇建筑、岩石水土以及朝代更迭”[2]。

七星岩摩崖石刻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文化教育意义极高。

(1)人格修炼。七星岩摩崖石刻作品大多出自文人士大夫之手,从书法角度上看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草书等,各种各样的书体笔法细腻精湛;从文学角度上看,内容健康,情操高尚,词语运用精炼,当属文学精品。文人士大夫们都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很高的人格修养,他们留在七星岩上的诗文具有极深的人文情怀,开发利用起来,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十分有益。如李邕的《端州石室记》借写景抒情,寄托自己永不言败的斗志和远大的政治理想。又如包拯题的石刻简洁地记录了包拯陪同上司游七星岩的事,字如其人,简洁清廉。大学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社会责任。

(2)爱国教育。七星岩摩崖石刻文化是祖国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朱德的题诗《游七星岩》展现了他襟怀博大和知大体、识大局的爱国情怀。又如陈毅元帅的题诗《七星岩》借景言志,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言老精神和为国奉献的崇高品德。还有叶剑英元帅题诗七星岩,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开发七星岩摩崖石刻文化资源,运用到国学教育中,使大学生在地方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继承中华民族美德,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是搞好地方高校国学教育的一个亮点。

利用七星岩摩崖石刻文化资源开展国学教育,首先要将经典的石刻文化资源引入国学课程校本教材,使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留在七星岩的宝贵文献,感受他们博大深厚的人文情怀,从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其次,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参观丰富的石刻将国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国学热情,在活动中感受家乡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育爱家爱国的情感。七星岩位于肇庆市中心,而且是国家级旅游名胜,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有很多便利之处。学校亦可与七星岩景区建立共建性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3. 孔学大师陈焕章的国学思想

陈焕章(1880-1933),字重远,广东高要人,清末民初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进士,1905年赴美留学,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0年发表英文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孔门理财学》,引起轰动。《孔门理财学》按照西方经济学原理,诠释了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一般经济学说及其在消费、生产、公共财产方面的思想。作为弘扬孔学承上启下一代宗师,陈焕章对孔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博学思辨、笃志力行,一生以倡导孔学、孔教和创办孔教学院弘扬孔学为己任[3]。

陈焕章童年生活的环境利于他的成长,三岁便会背诵《论语》《三字经》等。据传,包公离任时,将别人赠与的端砚抛到江里,出现了砚洲岛,屹立江心,形成中流砥柱,这是儒家正气的体现。深厚的儒家文化环境,厚重的儒家正气的熏陶,造就了一代孔学宗师——陈焕章[3]。

陈焕章一生致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政治、学术、教育、新闻、出版、宗教、社会团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

如今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已有200多家,而最初在世界各地奔走,把孔子思想宣扬出去的就是香港孔教学院的创始人陈焕章。他以英语演说孔子思想,宣扬仁爱、和平之义,被推选为世界宗教和平会副会长。而今的孔教学院影响已经是世界性的了。截至2009年11月,已有五大洲84个国家与地区建立282个孔子学院。陈焕章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陈焕章的《孔门理财学》融会了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经济学,是孔学研究的杰出成果,将欧美经济学精义引入孔学,受到欧美经济学界高度评价。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农业危机。当时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提出美国新政农业立法,建立美国常平仓制度,就是借鉴陈焕章对中国古代常平仓制度的总结。《孔门理财学》为解决美国农业经济萧条奠定了基础,为世界解决长期农业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3]。

《孔门理财学》的中庸之道,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企业与国家的统一、协调、和谐的一致性。在当代市场经济中,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克服经济危机,对当前我国转变生产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示。他的融铸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治学方法、精神理念,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极富启迪意义。

(1)借鉴陈焕章的经济学思想。《孔门理财学》提出孔子的经济思想是中庸之道,认为孔子主张个人自由、又强调政府的责任与作用。肇庆市政府把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民生问题、贫富悬殊问题、扶贫问题、城乡一体的均等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肇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幸福肇庆的重大战略任务。这足见中庸之道在社会经济文化与民生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环境灾难频发的时代,《孔门理财学》让我们重新考虑经济学与伦理学相和谐的重要意义。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以管理类专业为主,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应当鼓励大学生学习、借鉴陈焕章的经济学思想,毕业后为肇庆乃至广东经济建设发挥光和热。

(2)陈焕章用西方现代学术方法阐释孔子思想,为实现孔子学说的现代转型而努力。他的融铸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治学方法、精神理念,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极富启迪意义。将陈焕章思想融入国学教育有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继承中华民族美德,健全人格。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砚州岛陈焕章国学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参观丰富、珍贵的馆藏文物,使大学生领略家乡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浓厚的地方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培养民族精神,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4. 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利玛窦

肇庆西江河边矗立着巍峨的崇禧塔,塔的旁边是仙花寺遗址和王泮生祠。这两个地方和一个沟通中西的重要人物——利玛窦有关联。

利玛窦(1552-1610),著名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人称“泰西儒士”,1583年经澳门进入肇庆,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他中国传教的艰难历程。来华的28年,历经各地,艰难曲折,最终让天主教在闭关锁国的晚明立足。他不仅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开创者,更是中西文化沟通交流的贡献者。肇庆作为他传教的第一站,留下了诸多开创性的第一次:建立中国内地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与地山海全图》,主持研制了内陆第一台机械自鸣钟,编纂了第一部中西文辞典《葡汉辞典》,第一次在内陆给中国人施洗,第一次印发天主教教义,等等[4]。

在天主教的传播上,利玛窦选择了“曲线救国”的道路。首先,他为了融入肇庆本土文化,开始学习汉语、汉文化、礼俗和儒学,开始慢慢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次,运用个人魅力攻克中国的士大夫阶层,结交当地的官员,走自上而下的路线。最后,是向群众印发中文版的天主教义,传播天主福音。

如果说早期的马可波罗是把中国介绍给世界,那么利玛窦就是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让当时的中国肇庆接触到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技,是闭关锁国下的明朝科技文化进步的有力推手。他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书籍、油画、自鸣钟、望远镜、英文版世界地图、天文仪器、乐器,让封闭的中国人大开眼界,让仙花寺成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他把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介绍给中国后,也把中国的传统儒学、礼仪文化和传统技艺介绍给西方,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

(1)树立远大理想,矢志不渝。利玛窦年轻时就立下要为天主献身的誓言,要做天主普渡的先锋战士。他和他的伙伴们历尽艰辛,九死一生,于30岁那年踏上中国的土地,之后再也没有能回到祖国。为了宣传天主教义,他把一生献给了传教事业,献给了中国。他为理想奋斗的决心值得大学生学习。

(2)做中国文化传播的优秀使者。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他把先进的西方文化带入中国,也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传播使者。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西文化交融,我们在把西方科技文化请进来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地走出去,更多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不管是走出国门还是在国内,接触外国友人,我们都需要树立中国大学生的文明形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利玛窦为榜样,做祖国文化传播的优秀使者。

(3)学习利玛窦的开拓精神,开创自己的事业。天主教“远征”中国,靠的就是利玛窦这位勇士披荆斩棘。在华传教的28年,他经历不同的苦难,但是他敢想敢闯,最终让天主教在封闭的中国落地生根,并让中国皇帝和大臣们接受,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做好国学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上,还应该建立对口国学实践基地,联系相关单位把利玛窦故居开辟为国学实践基地,带领同学们实地参观,直观地了解、学习利玛窦的生平事迹,树立远大理想,努力进取,为国争光。同时,要善于跟各单位资源共享。肇庆学院有利玛窦研究所,对利玛窦有一定的研究,我院教师应积极与其取得联系,共享资源,增进对利玛窦的研究,更好地促进国学教育。

5. 清官的化身——包拯

包拯是北宋仁宗时代人。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包拯调任端州知郡事,在端州任职期间政绩显著。

《肇庆府志·宦绩》云:“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方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5]传说肇庆砚洲岛与包拯“不持一砚归”有关:包拯离任时,经过西江羚羊峡,忽然狂风大作,包拯检查随从,发现别人暗送了一方端砚给他,于是便把这方端砚抛进西江,立即风平浪静,石砚变成了沙洲。这虽是传说故事,但反映了百姓对包拯的爱戴。

古时,西江河水不畅,容易成灾。包拯为治水患构筑堤围,并在城郊开渠、筑塘、垦荒,发展农业生产。至今,肇庆仍然保持古时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包拯为治瘴疠开凿水井,福泽端州百姓。包拯在文化、教育方面也为肇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建嵩台驿,加强了肇庆对外交通;创建星岩书院,成为肇庆第一座公立的学校。

肇庆还有许多包公文化风物:观砚亭、包公楼、包公祠、包公井、丽谯楼、七星岩摩崖石刻包公题字、米仓巷等,这些都是包拯留给肇庆的宝贵文化遗产。

包公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将其引入高校课堂,无疑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着莫大的帮助。

(1)激发高职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学生对包公治端的传说故事略有所闻,但真实的历史事实却所知不详。挖掘包拯在端州三年任职的历史及典故并让其走进课堂,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把家乡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的历史使命感。

(2)以点带面,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关注地方文化建设。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经济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更有必要关注地方文化建设。包公文化内涵丰富,教育意义重大,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更为关注地方文化,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添上光彩的一笔。

(3)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史料,编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高职国学教材。将可以确证的包拯在端州任职期间的政绩引进教材,充分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包拯,让学生更感真实可信。包拯的作品选读贴近高职学生特点,注意选取对高职学生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刻意从廉政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

(4)收集整理当地民间传说,结合史实,活化课堂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收集整理在当地流传的包公传说,如“包公不持一砚归”、“端砚化洲”及“开七井镇鬼神”等传说,并结合实地上课,如参观观砚亭、包公楼、包公祠、包公井、丽谯楼、七星岩摩崖石刻包公题字、端砚,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很好的效果。在选择包公文化的教学内容上,做好相应裁剪,倾向廉、孝,突出其清官楷模、廉政典范,既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6. 端砚文化

端砚起于唐,兴于宋,鼎盛于当代。在肇庆,端砚石出处有几十个坑种之多。按其珍贵程度,老坑、坑仔岩、麻子坑为肇庆端砚的三大名坑。采石过程传统艰苦,不能使用机械设备,更不能用炸药爆破,否则会使名贵的老坑砚石成一堆碎石。其工艺过程主要如下:采石、维料、设计、雕刻、磨光、配盒等。端砚的鉴赏就是对石质的优劣、作品的真伪进行鉴别和区分,对端砚作品的艺术特点、天然石品花纹,以及雕刻技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欣赏。

(1)端砚制作工艺精巧,要求严谨,对制作端砚的工艺技术要求尤为严格。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通过不断实践,让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技巧及方法,是值得模仿与学习及深入研究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才能成为掌握高技术的人才。

(2)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端砚石来自自然,深合“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神。学习此点对高职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观形成有莫大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其次,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端砚八德:一德历寒不冰,质之强;二德贮水不耗,质之润;三德研墨无泡,质之柔;四德发墨无声,质之嫩;五德停墨浮艳,质之细;六德护毫加秀,质之腻;七德起墨不滞,质之洁;八德经久不泛,质之美。将端砚人格化,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内涵,对高职生人格的完善有较大帮助。再次,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从砚工采石的艰难到对比美丽的成品端砚,高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力量。

(3)将端砚文化引进国学课程。首先,编写教材。将端砚历史、产地、开采工艺、制作工艺、端砚鉴赏、端砚与名人等内容编写进国学教材。其次,实地上课。组织学生参观白石村、端砚文化馆等地,让学生切身感受肇庆作为中国砚都的深厚端砚文化。再次,了解端砚鉴赏方法。观摩端砚制作过程,向专业人员学习端砚的鉴赏知识。

[1]赵宝琴.探究六祖惠能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的会通[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6):20.

[2]郑君,许金丹,丰双太,吴志东.摩崖石刻:千年诗廊风景独秀[N].南方日报,2004-12-28.

[3]中共肇庆市鼎湖区委员会,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孔学大师——陈焕章[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225,230,287.

[4]邱瑞祥.利玛窦肇庆传教的文化透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2):38.

[5]屠英.肇庆府志(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244.

(责任编辑 娄扎根)

G71 5

A

100 8-7 257(20 15)01-01 00-05

2014-04-22

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促进高职院校国学教育”(20120202112)

李金来(1942-),男,天津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费水蓉(1981-),女,湖南江华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曾思明(1976-),男,广东肇庆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梁键(1981-),男,广东茂名人,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文学、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六祖端砚利玛窦
广东四会市六祖庵遗址考古勘探简报
六祖禅宗文化视域下石材家具设计
利玛窦伦理哲学作品中的西方古典引证
利玛窦、德里格与钱德明 紫禁城里的西洋音乐家
荷叶形端砚赏析
戴进与梁楷人物画之比较——以《达摩六祖图》与《释迦出山图》为例
从利玛窦与“天主教三柱石”交往看中西文化交流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端砚收藏的来源
新兴县举办六祖惠能诞辰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