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5-04-14厉显畈
厉显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磐安分校,浙江 磐安 322300)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厉显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磐安分校,浙江 磐安 322300)
基层电大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应该特别重视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农民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依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和研究,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基地实践、专题讲座、外出考察、技能考证、综合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推广“五位一体”实践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
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我校和大多数基层电大一样,也参与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落实好农民大学生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当地农村的产业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农民大学生实用技术、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我们积极开展了“基地实践、专题讲座、外出考察、技能考证、综合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综合化探索。本文就主要做法与思考作一阐述,以求同行批评指正。
一、开展基地实践,增强从业能力
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主体是人的能力,而能力又是在劳动中获得的。著名教育家朱熹、黄炎培、陶行知等也都分别阐明过“做中学,学中做,行知结合,侧重习得”的教育内涵。由此可见,实践载体和实践活动对培养和增强从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对于大多数基层电大来说,一般都没有自己适合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要求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一般都是采用借用、租用、合建等途径解决。一要选好基地。根据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开设的专业,对本区域和周边符合设立实践基地条件的单位、场所进行考察,好中选优确定实践基地。在选择上,首先,考虑其示范性和效益性,应在行业和系统中处于龙头地位;其次,尽可能选择本校农民大学生(在校生或毕业生)业主的基地。二要建好基地。首先,要加强对基地有关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以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其次,在每个实践基地,聘请几名由业主、技术人员担任的固定实践指导老师,组建好基地的实践指导师队伍。
2、创新实践活动方式
组织学生参加基地实践活动,要避免以往那种走马观花参观式的实践,那样的实践充其量也只能是装装门面、看看热闹,不可能看出专业行业的真门道,实际效果甚微。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创新,实践内容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确定,也可由学生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确定,还可由基地业主根据有关情况确定,内容涵盖服务类、调查类、课程实习、集中性实习等。实践的方式,可采用深入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也可开展现场操作指导,学生直接进入基地操作,教师现场指导;还可以是学生到基地或相应岗位上直接顶岗,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且达到一定的时间量。
3、规范实践过程管理
制定农民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管理制度,落实领导保证、制度保证、经费保证、基地保证和指导保证的“五保证”管理机制,专业辅导老师会同班主任制定专业和课程实践计划,明确实践具体任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与田间相结合、集体与分组相结合,注重“实际、实用和实效”,每次实践都事先周密计划、事中加强指导、事后认真总结,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举办专题讲座,培养专业能力
农民大学生培养需要突出一个“专”字,即具有某一专长的专业(专门)人才,为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需要通过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并形成常态化。
1、系统设计专题讲座
开设专题讲座需要进行系统设计,不能够随性随意。一是数量适中。讲座数量根据最短学习时间两年半来确定,太少效果不明显,太多组织有困难,一般总量十次左右为宜。二是安排适当。一般每个学期安排一到二次,具体时间应该和面授教学、实践活动等活动统筹考虑,与其它教学活动穿插或结合进行,避免冲突和增加学生负担。三是设计科学。各个专题讲座专家不同、内容不同,但讲座的组合,要形成一个系列,体现一个整体。
2、组建讲座专家团队
能否使专题讲座取得预期效果,关键要看能否聘请到适合的讲座人。为此,基层电大要通过“三个结合”组建好专家团队。一是内培与外聘结合,既要重视学校内和系统内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外聘请。二是本土化与外来化结合,既要重视聘请本土化的地方专家和技术人才,以本土化为主,也要跳出本土向外看,聘请外地甚至是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三是理论型与实践型结合,专家团队的组建既要以实践型专家为主,也要有理论型的专家。学校要舍得经费投入,做好一聘多用文章,不仅聘请专家做讲座,还可以聘请做教学、生产、科研的顾问,为整个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提供有力的专家队伍支撑。
3、丰富专题讲座内容
一是讲座内容要多样。既要有结合课程学习,解决专业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内容,也要有专业知识的深化、拓展内容,还要有专业行业前沿动态、发展趋势等内容。二是讲座内容要适合。讲座内容确定要考虑三个“符合”:一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二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要接地气,避免高高在上;三要符合当地种养殖等产业发展需要。三是讲座形式要多彩。跳出传统地点在会场或教室的会议报告式讲座单一形式,可以把讲座地点选在种养殖基地、田头和大棚,采用报告讲座和示范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也可以是学生出题目。专家做文章的现场提问式讲座,让专家和学生开展互动,既活跃气氛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我校邀请县农办主任以“农村经济大发展,我们该怎么办”为主题,为农业经济管理和观光农业专业学员作讲座,并安排互动环节,就住房改造、农家乐发展、特色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收到良好效果。
三、组织外出考察,增进创业能力
为了拓展农民大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开阔专业视野,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走出本地,外出到周边发达地区开展考察活动。
1、明确考察目的意义
外出考察不是旅游,也不是一般性的参观。外出考察目的是,夯实专业思想,增强感性认识,充实理论知识,拓展创业思路,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激情,增进创业能力,重点是为了创业。所以在考察地点和项目的选择上,要突出创业性和示范性,体现可学性、可借鉴性,并且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明白考察的目的,做足考察前的功课,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收获回来。
2、把好考察过程环节
一是把好准备环节。事先通过网络搜索、咨询旅游公司、走访农林牧渔主管部门等方式,对考察地点项目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通过电话或实地踩点的办法联系,最后确定项目、地点、路线、时间等具体内容。二是把好实施环节。明确考察任务和环节,提出具体要求(看、听、思、做),组建考察小组,确定指导教师,做好交通落实,做好学习、安全、纪律三方面教育,认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
3、做好考察总结交流
考察结束以后,要认真做好总结交流工作,总结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写考察报告、思考、收获,然后在班级QQ群中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同学之间开展相互点评,也可召开交流会进行现场的讨论交流,分享收获、畅谈打算。要通过总结交流,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动,达到考察的应有效果。
我校借鉴考察学习总结交流得到的经验,积极探索服务机制,成立毕业生联谊会,为学员搭建创业致富平台,提供相应技术服务、创业动态和信息交流,帮助解决创业中碰到的难点和问题,助推学员创业,真正使农民大学生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四、考取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采用“双证制”模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许多电大的创新和特色,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学历证书,也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增加一项技能,为就业开辟一条渠道”。我校组织学生到职业技能中心接受培训,全部参加技能证书考试,毕业学生百分百获取初、中级技能证书。
1、合理确定考证项目
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的专业,合理确定各专业对应的技能证书考证项目。考证项目确定遵循对应性、相关性、紧缺性原则。对应性是指考证项目与所学专业相对应,比如园林技术专业考《绿化工》和《花卉园艺工》证书;相关性是指考证项目与所学专业相近或相关联,比如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考《农产品经纪人》证书;紧缺性是指根据当地就业短缺人才确定考证项目,如《家政工》、《保安员》等,以增强农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借力抓好技能培训
考取技能证书既是一个目的,也是一种过程,更是一次机会。基层电大要借技能考证的机会,注重过程环节,借劳动人事部门的优势和助力,抓好考证的培训工作。一是抓好理论培训。聘请相应的技能考评专家,做好考证有关的理论知识培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二是抓好技能培训。基层电大平时教学中,技能训练相对比较薄弱,培训的重点应该放在技能操作上,安排充足的技能培训时间,强化培训过程指导和管理,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3、合力做好考证工作
技能考证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许多人员,需要形成多部门的合力。电大要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加强与有关部门及人员的沟通、联系和配合,做好合作文章。一是年初确定考证的项目、时间、人数,及早与人事劳动部门考证科室取得联系,以便早做计划安排;二是根据考证项目的教学要求,与农口各主管部门有关考评专家取得联系,做好培训教师的聘请和落实工作;三是与考证合作单位一起抓好培训;四是组织好最后的考证工作,确保考证工作顺利完成。
五、抓好综合实践,提升职业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提升农民大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采取三条有效措施抓落实,收到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因综合实践不合格而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
1、“三先三后”把好程序
一是先实习后论文。我校一般将学生的综合实践提前安排在第四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践包含生产实习和毕业作业两部分,在两部分的安排上,我们采取先实习后论文的顺序。第三个学期结束,布置学生在假期里完成生产实习,然后在第四学期开学以后安排毕业作业。二是先见面后选题。毕业作业的选题,要求学生先与指导老师见面,经过相互交流沟通,征求指导教师意见后,再选择课题,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先审批后写作。学生确定的毕业作业选题,先经过指导教师初审,然后汇总到教务处,教务处再进行二审,对一题多选的,进行二次沟通,或更改选题,或调整写作方向和侧重点,最后汇总选题报省电大农民学院审批,审批同意后再写作。
2、“三管齐下”抓实指导
一是班级活动宏观指导。开设班级集体学习指导课,由班主任进行第一层面的指导,主要是布置任务、讲解流程、落实基本程序、提醒注意事项、明确时间安排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面上的基本要求,达到心中有底。二是专题讲座深入指导。为了提升学生毕业作业设计和写作水平,提高考核的一次性通过率,学校邀请省电大农学院的专业教师,来校对学生的毕业作业设计和课程论文写作进行深入指导。三是指导教师全程指导。教务处给每个专业、每位学生都安排了指导老师,实行“一对一”指导,从课题确定、实践开展、报告形成到毕业作业设计,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且落实指导教师责任制,专人负责到底,直至通过综合实践考核。
3、“三道关口”确保质量
一是把好论文选题关。要求课题的选择一定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从实际学习、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现象、困惑出发,避免只为完成任务而脱离实际的假、大、空选题,同时要求选题连同提纲一起上报,迫使学生真正去思考。二是把好写作过程关。由于农民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弱,加上生产劳动的任务重,学生在这个环节容易偷赖请人代劳,为此,我们重点督促学生按照毕业作业设计或论文写作进程要求,必须自己亲自动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完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指导教师不厌其烦地抓好督促和指导。三是把好论文审查关。首先,指导教师把好第一关,在指导过程中把握标准,既从严要求,又耐心指导和帮助,但不替代包办,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重做。其次,教务处把好第二关,对每个指导教师汇总上交的资料,先面上检查验收,初查通过后才接收资料,然后对各个指导教师上交的全部资料,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查到具体学生,再做认真仔细的验收检查,检查通过后再统一送上级电大终审。
学校通过实行“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综合化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百分百按时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并且涌现出全省首届“十佳农民大学生”、“科技型青年农民”包金亮、“浙江省富民书记”张威平、“磐安县天麻室内有性繁殖成功第一人”马树人、创办磐安县蜂儿土特产有限公司傅秀兰等一大批创业致富的新型农民和农村领头雁。
[1]方志刚.责任与使命[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方志刚.以“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为载体为农村发展与变革提供人才支撑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0,(7).
[3]张吉先.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农民大学生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10,(4).
[4]钱伟茂.电大农民大学生“四合一”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G728.8
B
1008-7508(2015)09-0014-03
研究项目:本研究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农民大学生“五位一体”实践模式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XKT-15J03。负责人:厉显畈。
2014-11-6
厉显畈(1963-),浙江磐安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磐安分校校长,教育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