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浅析
2015-04-14李娟
李娟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河南焦作 454000)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浅析
李娟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河南焦作 454000)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文章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以及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作了分析,为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提出建议。
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率在10%左右,从2010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总体趋势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马太效应也普遍存在,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甚至高于国际警戒线,收入分配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也就是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数量多而中间中等收入者偏少的哑铃型结构。调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中提出,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的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形分配格局,为调整城乡收入差距指明了方向。
1.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表现
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越大,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把大于0.5当作收入差距过大的表现。我国从2000年开始,基尼系数就已经超过了0.4,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为0.49,2012年为0.474。而不少学者认为,我国这几年的基尼系数早已经超过了0.5。这表明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第一个表现是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差距在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得以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1。改革开放以后呈现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1995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71:1。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1:1扩大到3.33:1,绝对收入由2008年的11020元扩大到12022元。这些数据衡量的仅仅是能用货币来计算的显性收入,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受的隐性公共福利,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更大。
第二个表现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由此带来的收入分配失衡是大国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从古至今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理环境好,物产丰富,收入较高;西部土地贫瘠,收入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阶梯式发展战略,即东南沿海地区经济优先发展,进而向中西部地区覆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种情况下,地区之间差距更加明显。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上海、北京、天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而最穷的贵州人均GDP只相当于上海的五分之一左右。
第三个表现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明显,基本上是以平均分配为主。改革开放后,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由缩小到迅速扩大,尤其是一些垄断行业、新兴行业,与传统的农林牧渔行业收入分配非均等化发展,导致行业差距越拉越大。2011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间的差距高达15倍,如果加上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大。
2. 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一是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收入差距扩大。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供给规律、价格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必然造成不同企业间的效率差异和收入差异。同时,市场机制不完善、改革不到位,造成政府部门及个人的寻租行为时有发生。市场机会与暴利机会紧密相连,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解决。改革开放之前,在我国农业基础还很薄弱、轻工业未得到较大发展的情况下,实施了单纯追求产值增长的重工业快速超前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基本上占据了所有重工业的我国城市得以较快发展。加上户籍、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和保险等方面的制度差异,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致使我国城乡经济长期处于严重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三是政府对收入分配体系调控不到位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由于缺乏对劳动者价值的合理认识,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出现了资本所得收益偏高、劳动所得收入偏低的情况。也就是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低。这就意味着我国在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中需要进一步合理规范劳动者要素在整个报酬分配中的比重。在再分配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社会救济、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上,城乡居民间以及体制内外人员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第三次分配的慈善捐赠事业发展上,我国还处于探索之中,难以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
3. 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虽然需要包括分配在内的相关制度改革,但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经济水平提高了,蛋糕做大了,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才能更加惠及低收入者。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支持农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3.2 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低收入者群体利益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政府对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和转移支付的重要保障。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首先要增加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加大我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占政府支出的比重,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次,要尽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是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制度,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在这两项基本制度上的平等和资源上的共享。
3.3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决城乡户籍问题。城乡户口统一管理,促使劳动力合理流动,在根本上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由流动的全国性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在中高收入行业的流动性,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其次,要改善城乡投资结构,增加农村投资特别是农村教育投资的比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为农村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打牢农村发展的文化、技术基础。
3.4 强化税收杠杆的调控作用
税收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收入分配。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税收来引导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目前,我国的税收有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四种。完善现行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上的作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确立与个人收入相联系的平均税率水平,使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水平保持不变或者降低,适当提高高收入者的税负水平,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调整税率结构,健全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系统,健全个人收入水平申报系统,对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实施全方位的监管;完善个人年度收入申报工作,逐步实现个人收入综合计征,确保高收入者依法纳税。二是完善消费税制度。对于那些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高档消费品,如高级裘皮制品、高档家电、高档轿车等,征收消费税。三是健全财产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逐步形成开征财产税的制度框架。
[1]于国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厉以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安定和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73-75.
[3]刘星.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及实证因素考察[J].求索,2012,(11):129-132
[4]汤文隽.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路径探讨[J].学术论坛,2012,(11):58-61.
[5]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转型期的中国收入分配:中国收入分配相关政策的影响评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娄扎根)
F124.7
A
1008-72 57(2015)01-0079-02
2014-06-23
李娟(1981-),女,河南修武人,中共焦作市委党校经管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