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治疗背部肌筋膜炎疗效分析
2015-04-14陶高见
黄 莹,陶高见,朱 彤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江苏 南京210008)
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治疗背部肌筋膜炎疗效分析
黄 莹,陶高见,朱 彤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江苏 南京210008)
目的探讨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治疗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8例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行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B组20例给予口服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及氙光、低频等物理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 d及7 d记录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3 d、7 d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治疗前A组VAS评分[(4.68±0.67)分]与B组VAS评分[(4.63±0.8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在治疗后3 d、7 d VAS评分分别为(2.16±0.69)分和(1.58±0.61)分,B组则分别为(2.95±0.85)分和(2.05±0.78)分,A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行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治疗背部肌筋膜炎有确切疗效,且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等优点。
经皮骨骼肌松解;肌筋膜炎;疗效
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多由外伤或慢性劳损造成积累性的损伤导致背部肌组织出现水肿和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常表现为纤维性变[1]。临床常常表现为背部疼痛、僵硬感或酸软无力,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当机体受凉、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时,可以诱发病情加重。随着目前人们工作性质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单纯的药物治疗在临床上的效果不佳。我们科室在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中采用了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通过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于南京市鼓楼医院疼痛科确诊为背部肌筋膜炎患者3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1例;年龄31~73岁,病程1个月至30年。入组标准:(1)患者常有劳累或受凉病史,特别是单一姿势的过劳史或过去曾有受拉伤史;(2)有背部疼痛、酸胀、僵硬等症状,查体有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压痛,肌肉僵硬、痉挛、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等阳性体征;(3)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2]。排除标准:(1)各种风湿病、慢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所导致的慢性疼痛;(2)月经期妊娠期妇女,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或出血倾向者;(3)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病无法耐受治疗者;(4)严重皮肤病变或皮肤破损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使用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行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B组2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6例)给予妙纳(盐酸乙哌立松片)及氙光、低频物理治疗。
1.2 治疗方法(1)A组:患者治疗前签署治疗同意书,俯卧于治疗床上,双臂自然下垂,根据患者疼痛的不同部位选择暴露颈胸腰背部治疗部位,用记号笔标记出进针点,给予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NWX-1型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上海曙新科技开发公司)电极针穿刺,针体外径1.03 mm,针体长度60~120 mm。根据患者疼痛部位不同,采用的插针方法:①颈背部:取颈椎旁1cm和2cm为穿刺点,内排垂直向下插针,外排斜向内侧插针至骨骼肌附着点,保持1cm的插针间距。②胸背部:取胸椎旁1cm和2cm为穿刺点,内排垂直向下插针,外排斜向内侧插针至骨骼肌附着点,保持1cm的插针间距。③肩胛部:从肩胛骨脊柱缘内侧1cm处斜向外向骨骼肌附着点插针,并从肩胛冈上下向肩胛骨斜向插针,保持1cm间距。④腰背部:取腰椎旁2cm和3cm为穿刺点,内排垂直向下插针,外排斜向内侧插针至骨骼肌附着点,保持1cm的插针间距。⑤臀部:从髂嵴上下两侧分别从头部向尾部、尾部向头部插针,插入骨骼肌附着点,保持1cm的插针距离。插针结束后使用骨骼肌松解治疗仪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恒定为42℃,加热时间20min。治疗过程中患者除酸胀感、温热外,无明显不适。(2)B组:给予妙纳50 mg tid口服,连续服用1周,同时给予患者疼痛部位氙光、低频物理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
1.3 疗效评价 疼痛变化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无疼痛和最强疼痛分别用0分和10分表示,并将治疗前、治疗后3 d和7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记录。疗效评级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相应指标表示,VAS改善度分为以下几个区间:75%以上、50%~75%、25%~50%和25%,分别表示完全缓解、明显缓解、中度缓解和轻度缓解。前三者在各组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总有效率,前两者在各组患者中的所占比例表示总显效率[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性别(男/女,例)年龄(岁)病程(月) A组(n=18) B组(n=20)检验值P值3/154/16 χ2=1.00.33156.68±13.9057.15±14.17t=-0.4820.63654.94±82.5550.36±78.58t=0.7600.457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比较 两组患者从治疗前到治疗后疼痛程度不断减轻,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 d和7 d,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A组患者治疗后7 d病情完全缓解15例,明显缓解3例,显效率为100%;B组患者治疗后7 d完全缓解5例,明显缓解8例,中度缓解7例,显效率为6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 A组(n=18) B组(n=20)t值P值4.68±0.674.63±0.830.2940.7722.16±0.692.95±0.85 -3.7500.0011.58±0.612.05±0.78 -2.7990.012
3 讨论
背部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及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学说认为,其病变的主要病因是频繁的活动导致肌肉相互摩擦或者牵拉导致局部软组织的炎性退变和粘连[4]。此外,受凉可导致肌肉血管出现缺血性坏死、血管收缩,局部纤维浆液渗出进而导致组织炎症的出现。肌筋膜炎的发病因素中,职业因素、体质、气候变化、睡眠障碍、精神忧郁、慢性感染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肌肉筋膜受损,出现纤维性病变,对毛细血管和神经细胞产生压迫,出现局部疼痛[5]。
慢性损伤的病变组织常常处于较深的位置,由于血液循环效果较差,导致口服药物的吸收效果差,能够到达治疗部位的剂量有限,一般的物理治疗能量也难以到达位置较深的病变部位。激素类药物在使用时用量受到限制,而普通药物的扩散范围有限,因此受损伤的组织炎症很难得以完全恢复。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是治疗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病变部位采用多针穿刺,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疗法。传统一般使用银质针行骨骼肌松解治疗,一般体内的针体温度为55℃,针尖温度为40℃[6]。使用银质针治疗时,温热银质针可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供血,松解肌肉痉挛[7]。王福根等[8]在研究中利用银质针经皮骨骼肌附着点行松解术,对椎管外的组织病变进行治疗,发现局部病变部位的深层血流量在治疗后显著增加,一个月的时间内,治疗前后血流量变化在20%~40%之间。冯传有等[9]则指出,热传导银质针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能够显著影响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治疗1 d和3 d后,白细胞介素8水平增高,第3天时达到最高峰,7 d后开始下降,表明银质针对局部炎症介质有明显的影响。宣蜇人[10]认为经皮骨骼肌附着点松解术时,热能通过银质针直接在疼痛部位起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的炎症,对血流增加有显著影响,同时能够调节五羟色胺、缓激肽或前列腺素E的释放,使病变组织发生显著松弛,进一步改善血流状况。此外,在消除炎症后,能够对局部刺激导致的疼痛、肌肉痉挛等恶性循环产生重要影响,改善血流状态和新陈代谢水平,促进无菌炎症的修复,对长期改善疼痛状况有重要意义[11]。
本文使用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代替传统的银质针治疗背部肌筋膜炎,是因为传统的银质针温控不稳定,针体温度高,针尖温度低,患者有烫伤的风险,甚至在皮肤上留下疤痕及色素沉着,而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除了具有传统银质针的优点外,还具有体内深层治疗温度可控、针尖和针体的温度统一恒温在42℃左右、不损伤皮肤、仪器运行稳定、控温精度高的优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下降显著,与妙纳联合物理治疗组相比其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在第1次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治疗后,均有不同的症状减轻,少数患者会有穿刺点疼痛,休息后3 d内基本缓解。总的来说,内热温控式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仪治疗背部肌筋膜炎疗效显著、疗程短、并发症低,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广泛推广。
研究病例数少是本文的主要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加强。相对于传统物理治疗,经皮骨骼肌松解治疗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针感过于强烈,穿刺时疼痛明显,局部创面相对大,但对于长期有慢性背痛且其他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的患者,选用此治疗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1]檀亚军,何本祥,黎万友.拔罐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34-35.
[2]赵 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728.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4]程广胜,郑雪梅,王文智.银质针松解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56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9(19):1617.
[5]魏千程,王自平,燕忠生.“Z”型拔针刀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1024-1025.
[6]肖志刚,陆 薇,杨世忠.银质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146例疗效观察[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2):106-107.
[7]丁永国,甄龙龙,张 骋,等.以银质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28例体会[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8):511-512.
[8]王福根,江亿平,冯传有,等.银质针肌肉导热疗法临床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1):5-6.
[9]冯传有,陈 华,王福根,等.热传导银质针治疗对股四头肌慢性损伤兔骨骼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98-99.
[10]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421-422.
[11]安 平,沈茂荣,段朝霞,等.银质针配合布洛芬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9,22(1):93-95.
R686.3
B
1003—6350(2015)20—3074—03
2014-12-10)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0.1118
陶高见。E-mail:1385182469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