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豪健寓真情
——陈铁健先生印象小札
2015-04-14李金坤
■李金坤
铁笔豪健寓真情
——陈铁健先生印象小札
■李金坤
前不久,我有幸收到陈铁健先生由北京挂号寄来的两帧墨宝,在其中一帧墨宝的落款处,陈先生附注说:“右手病两载,今方试笔涂鸦,祈谅之。”读罢这短短十一个字,陈先生为人之真诚仁爱、谦逊慈善的恂恂君子形象顿然浮现于眼前,使我不由得泪眼婆娑起来。
往事心头涌,情景犹如昨。2013年春,我与陈先生初识于扬州大学举办的江苏省瞿秋白研究会关于推进瞿秋白研究深入发展的小型研讨会。会上,陈先生作了关于瞿秋白与苏俄共产国际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评价瞿秋白的长篇发言,语言清雅而沉郁顿挫,情真意切而富于逻辑,给与会代表尤其是我留下了甚为深刻的印象。陈铁健,字石之,1934年生,浙江绍兴人。可知,此时他已是虚岁八十高龄的耄耋老人了,但当他谈起瞿秋白的话题来,却是那样的青春勃发、充满激情而全然不知老之将至。正因为陈先生对于研究对象抱有如此的敬畏、赤诚与执著,所以他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是在瞿秋白研究方面取得了独标高格的卓异成果,深为学界所称誉。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一篇具有拨乱反正重大意义的雄文《重评〈多余的话〉》于《历史研究》横空出世,一时洛阳纸贵,讨论文章达数十篇之多,陈先生也由此而走上系统研究瞿秋白之学术道路。1979年夏初,应中纪委之邀,他参加对瞿秋白就义问题的复查工作,实地查访了当年参与瞿案的有关人员,调阅了大量有关瞿秋白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材料。洗雪了“文革”中横加瞿秋白为“叛徒”的不白之冤,同时也为他全面而深入进行瞿秋白研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1981年起,陈先生又参加编辑瞿秋白文集、选集,对瞿秋白的思想、经历有了进一步的深刻体认。1980年代初、中期,他先后发表瞿秋白研究方面论文数十篇之多,在专题研究扎实基础上,1986年,饱含他数年心血的《瞿秋白传》问世。此著出版,标志着陈先生对瞿秋白已进入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研究,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为中共领袖人物立传的先例,在瞿秋白研究史上更是具有里程碑的重要地位。他本人也被同行誉为“以十年心力拼搏,以义胆真情、健笔美文和铁的逻辑奉献出了多方面的佳作煌论,成为新时期瞿秋白研究的大家功臣。”1995年,该书又易名为《从书生到领袖——瞿秋白》再版。面对这样一位有胆识、有慧眼、有学问、有真情的瞿研大家,作为初涉瞿秋白研究的后晚来说,对于陈先生求真务实的研究作风与全心投入的学术精神,我不禁油然而生敬意。为表达对陈先生的仰慕之情,会下我便冒昧向陈先生表达了求索墨宝一帧以为勉励的愿望。陈先生则不假思索地爽快答应了,并说,我回去就给你写,放心。陈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屈指可数的权威,著作等身,德高望重。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学者,却如此厚爱于一个初次见面而名不见经传之晚辈学人,如此诚信友善、博爱大德与情真意深,焉不令人感怀不已、铭谢永恒?
我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轻展陈先生的两幅墨宝:一则出自?《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一则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二十七:“读《花间》《尊前》集,令人回想徐陵《玉台新咏》。读《草堂诗余》,令人回想韦縠《才调集》。读朱竹垞《词综》,张皋文、董子远《词选》,令人回想沈德潜‘三朝诗别裁集’。”且不说陈先生这两帧条幅书法珍宝的自然圆畅、秀雅洒脱、刚柔相济、书卷气郁的审美妙境,也不说书法结体之稳健老到、挥笔之行云流水、神韵之幽悠美妙,但就其选用庄子语的潜心学问、默默无闻之哲理与王国维语的触类旁通、善于联想的寓意,就足以让我感慨良多、深受启发了。陈先生在书写这两帧条幅前,应该是对我的所学专业与研究方向及其书赠内容作了全面而认真思考的。从庄子到王国维,时间跨度两千余年,在如此漫长的文化河流中,陈先生选择庄子与王国维这两位古今文化之巨擘作为代表并以他们大美无言、善于联想的学术精神来勉励后晚,甚合吾意,甚怡我怀。陈先生考虑之周全,用心之良苦,书赠之贴切,委实感人肺腑!
陈铁健先生以淡泊自励,以仁爱为怀,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为人处世,尚真重情,诚善第一,信誉至上,古道热肠,具君子风,与其所钟情的研究对象瞿秋白可谓是“萧条异代不同时”、“心有灵犀一点通”啊。陈先生以耄耋之年于时隔二载之后仍不忘书赠我两帧墨宝之事,正是其楷模秋白、与人为诚的最有力之明证。我将以墨宝中的庄子与王国维之语作为座右铭,像陈先生那样真诚为人、踏实治学,不断完善人格精神,提升学术水平,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学人。行文至此,意犹未尽,余遂作七绝俚句一首,聊表对陈先生书赠墨宝之谢忱。诗云:“研瞿美誉五洲闻,君子谦谦桂蕙馨;铁笔情真豪健甚,高山流水遇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