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医疗界代表谁的提案最靠谱儿?
2015-04-13李秀芝
李秀芝
随着今日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结束,两会也正式进入了尾声。两会期间,医疗健康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们提出的提案谁最靠谱呢?微媒体医界联盟小编在这里进行盘点之后,你们来投票看看:
首先,来看看全国政协委员们的提案吧~
1.全国政协委员、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建议加快罕见病立法
截至目前,中国对罕见病的认定还没有明确的官方标准,更没有关于罕见病的法规,他提案建议,希望加快罕见病立法,推动“孤儿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罕见病的药品)的研发。
2.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以医养医”势在必行
十年医改取得很大成绩,但新老矛盾错综复杂,面临重重困难,医改进入深水区,“真正深入医改就要避免“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表面改革或“换汤不换药”的“口号”改革,必须从根本上理清和解决“医院生存发展应该靠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才是医改的正确方向。” 范利提出建议:1. 必须有顶端设计和高层领导。2. 处理好公益性与市场化关系。3. 界定好政府与市场责任问题。4. 处理好财政“养好”与“养懒”的关系。5. 向基层进行特殊政策倾斜。
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顺天德中医医院院长王承德: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中国临床医师的考核标准
目前在我国,医学生毕业后,一般要经历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晋升过程,除时间要求外,还需要专业外语考试、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等硬性条件。这大量耗费了医生的精力,治病救人本身则被放到次要的地位,“高职低能”就是由此产生的。王承德委员提议,相关主管机构成立联合调研组,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中国临床医师的考核标准。
4.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侯建明:落实“多点执业”解放医生
尽管政府放宽了医师“多点执业”的限制,但当政策具体到医师的时间分配、权责明晰以及医疗机构的利益方面时,仍存在诸多矛盾。在带到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提案中,侯建明建议,针对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要出台更富操作性、针对性,更为明确、具体的细则,方能保障医院、医师和患者三方的利益。
侯建明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多点执业医师资质,完善医疗事故保险制度,从政策上解除医院、医师的后顾之忧。“如果医生的工资是国家来发,那么医院没有效益这方面的顾虑,才能保证医生能够走得开,走得远。”此外侯建明还表示,政府应当对到基层、乡镇卫生机构多点执业的医师给予经济的补助和适当鼓励,引导更多优秀医务人员前往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进行多点执业。
5.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持续呼吁简化看病流程
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直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去年,我经过深入调研后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简化了医院的看病流程,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蔡秀军委员打算在两会上给大家介绍介绍情况,并继续呼吁全国的医院一起努力简化看病流程。
接着,再来看看全国人大代表们的提案~
1.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应将部分医院划为纯公益医院
“现在几乎所有医院都是‘国有民营,需要通过自己创收来维持运营……这样就会导致大医院拼命收病人、要收入,甚至为了(创收)催生了在老百姓看来很不好的一些现象。” “当然全部政府兜底办医院也不现实,那样又成了大锅饭。”对此,钟南山的建议是,赞成加大投入,将一定比例的医院划为纯公益的医院。
2.全国人大代表、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将社会办医落到实处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改难题,根本原因还是医疗体制要改革。如今整个纵向医疗体系并未建设好,造成了城市的大医院非常繁忙,一名专家每天要接诊七八十个病人。造成了医生很累、患者就诊感受也很差的状况。“应从根儿上来解决,把基层医疗建设好。”王陇德建议,首先要制定好的政策鼓励社会办医。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是,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都是社会办的,而不是政府办的。例如,日本94%的基层医疗机构是社会办医。“我们应把政府鼓励社会办医尽快落到实处。把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起来,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办法。”
3.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尽快制定遗体捐献法
目前,遗体紧缺的现状已成为人体医学研究最大的难题,制约着医学和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按教学大纲要求4-7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甚至没有尸体供学生解剖现象。“没有法律保障成为遗体捐献相关方无法妥善处理遗体的重要影响因素,《遗体捐献法》的制定迫在眉睫。”瞿佳呼吁,规范遗体捐献程序、遗体保存与管理制度,落实捐献和接受双方权利义务等。解除人们的顾虑,保障捐献者的权益,确保捐献的遗体能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公益事业。
4.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加快立法促进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立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传统医药的国家,全世界已经有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学相关法案,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律,而中国却迟迟没有法律出台,所以加快立法迫在眉睫!
5.全国人大代表、知名律师朱列玉:实行申领驾照过程中登记器官捐献意愿
我国每年有约10万人因交通事故遇难,而遇难者中很大一部分是驾驶员,若将器官捐献意愿表达与驾照申领关联,会减少大量器官资源的浪费。
6.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护士长胡梅英:建立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免费制度
出生缺陷对于我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一方面出生缺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据估算,我国每年因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先天愚型的治疗费超过20亿元,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高达120亿元。另一方面,出生缺陷给患儿造成巨大痛苦,给家庭带来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和心理负担。“部分地区调查显示,一半左右出生缺陷患儿母亲患有抑郁症,其中1/4患有严重抑郁症,严重影响家庭生活质量。胡梅英建议以财政为保障,将出生缺陷基本防治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生育夫妇提供,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免费服务制度。
7.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呼吁“痴呆症”更名为“健忘症”
中国“大约有600万人,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患病率随年龄升高显著增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通常是男性的2到3倍。与高发病率对应的,是极低的就诊率:轻度痴呆患者就诊率仅14%,中度和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是25%和34%,在农村地区,痴呆就诊率更低,很多患者在家中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一个加剧就诊率低下的因素是”老年痴呆症”的病名。”谢子龙代表引述一项调查说,近四分之一的患者会隐瞒或掩饰病情,主要原因是耻辱感和担心遭遇歧视;四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因症状及症名受到排斥;六成患者担心被诊断为痴呆症后,会被朋友和家人笑话和疏远。
谢子龙代表呼吁将“老年痴呆症”更名为“老年健忘症”,消除社会歧视,他并建议更名从媒体名词开始,“老年痴呆症”为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我国国家医学教材、医学名词中并没有此名词,故更名应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媒体用语”开始,自国家级电视台、纸媒、新媒体等各种媒体形式依次往省级、地市级推进。
8.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药董事长孙耀志:呼吁中医药教育改革
中医药是中国独有的,走向世界有几个方面要做,从文化层面,学会汉语对中医药的文化才能真正了解;从企业创新方面,医疗、治疗和养生应符合世界各国用药需求习惯,因为中医药是老祖宗发明的,适用中华民族。西方人用药习惯、生活习惯和中国人有一定差异。中医药需要在诊方式、制药的技艺上有所创新,来适应市场的变化,适应各国人的需求。孙耀志呼吁,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培养,包括中医药教育改革。在中医药人才上,孙耀志认为,中医药在培养教育方面,过去跟实践、跟社会都有一些脱钩,必须加大努力。如何普及中医,首先提倡将中医写入教育大纲,让学生在上学时就开始了解中医药;其次做好中医药知识普及。比如一天三顿饭都有中医药,白菜、大葱都是中医药的一种;再次是中医理论应结合实践,让有经验老中医带头高校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结合。
9.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计委副主任郭玉芬:大力推广居民健康卡
当前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居民健康信息共享不到位;只有建立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和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国民健康水平才能整体提升。
郭玉芬代表建议,大力推广居民健康卡,尽快建立一体化的卫生信息共享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居民健康卡等信息化载体组织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为公民提供贯穿一生的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健康档案、历史就诊信息及相关医学影像资料等)跨越时间、空间的共享,使居民健康卡成为公民唯一的、有效的健康信息存储和身份识别载体,这样做既能够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又能够方便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群众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到位,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城乡居民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尾语:
通过往届两会盘点和总结,微媒体医界联盟发现,不少提案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当然这涉及很多复杂的现实因素,大家不能指望它们像成龙大哥的头发一样duang~地一下就一步到位了。但是正是有这些提案的出现,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才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呢~因此,谁的提案最靠谱?让时间来见分晓吧~明年两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