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性
2015-04-12王自亮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26期
看一部片子,得知埃及古文明灭亡的原因,竟然是尼罗河不再泛滥。原来,尼罗河定期泛滥会给两岸带来大量鱼虾,河泥让土地更肥沃。百姓获益多多,生活富足。可后来尼罗河不再泛滥,河边绿洲变成沙地,一种文明也渐渐消亡。洪水泛滥还有这样大的功用?可见世上事,很多时候没有绝对的好坏。
(南亭摘自《青年文摘》2015年第6期)
素材立意点睛: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从这一点入文,方向自然不会错,但是写起来容易大而空。我们不妨再把主题化的小一点,即把“任何事物”具体化一些,比如换成灾难、困境、伤害、挫折等等,这些小的主题写起来往往容易结合自己的经历,文章自然可能以真实情感而打动读者。另外,如果深究,之所以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是因为它所面临的对象与环境是不同的,正如失败对于意志强大者可能只是他成功的垫脚石,而对于弱者的影响则可能是致命的。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强大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让事物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自己。
运用方向指南:世上无绝对;改变自己;好与坏……
一课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树叶向下跌落,说:“我想落到大地上。”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翔。”转眼间,东风刮起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行其实不妙。”接着是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和西风都停了,树叶坠然跌落,树叶说:“我已经决定径直走向地球。”请问,树叶不断改变说法引发我们想到什么呢?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