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反思精神永久延续的“绊脚石”

2015-04-12张达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26期

行走在德国,时不时总会被路面略微凸出的黄铜砖轻轻磕绊一下,行人这时就会自觉停下来,然后跪下身去,从凸出的那块黄铜砖上清晰看到刻着的人名和生卒时间。这些长宽高都是10厘米的黄铜砖被称作“绊脚石”,上面记刻的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大屠杀中受害者的信息,黄铜砖就铺在死难者被关进集中营前最后住过的房屋前的人行道上。

这就是闻名世界的“绊脚石计划”。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德国全境以及欧洲9个国家的562个城市,已经铺就了5万多块这样的黄铜砖。

计划的发起人是德国艺术家贡特·德姆尼西,他在谈到发起“绊脚石”计划的初衷时说:“‘绊脚石’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犹太人法典:‘当一个人的名字被忘却时,这个人才算真正被遗忘。’如果说集中营是终点,起点则是他们的家,我有责任把他们的名字带回家!”

德姆尼西出生于二战后,上中学时,老师对于1933年至1945年的历史闭口不谈,直到他上大学时,人们才逐渐开始审视那段痛苦的记忆,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他觉得自己应该为那段痛苦的历史做点什么。1990年,他在参加一次战争纪念活动后,萌生了制作“绊脚石”的想法,“我希望,历史不仅只留在博物馆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触碰到,让德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划,他于1993年在科隆铺下了第一块“绊脚石”。在此后20年间,德姆尼西每天都在为“绊脚石”计划四处奔波。有人质疑说,把受害者的名字铺在地上会被“践踏”。德姆尼西说:“行人只有跪下来才能看清‘绊脚石’上的铭文,这才是对死难者的最大尊重。”

德姆尼西还将“绊脚石”带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参观者进入德国馆的第一眼,就会看见德姆尼西单膝跪地,仔细审视着地上一块块黄铜砖。当发现有人注意到地上的黄铜砖时,德姆尼西就会主动上前问道:“您知道它们的含义吗?”接着便详细讲解起来。

对于“绊脚石”以后的打算,德姆尼西说:“虽然已经铺设了5万多块‘绊脚石’,但还远远不够,我会一如既往地将这件事情干下去。现在的德国年轻人只是在课本上读到曾有几百万人被纳粹屠杀,但数字很难让他们相信在这个文明的国度竟然会有这样的过去。‘绊脚石’可以让他们直面纳粹的暴行,警示不再重蹈历史的覆辙,将反思精神永久延续下去。”

【素材点拨】德国反思二战的表现为世人称道。从勃兰特的“惊世一跪”到默克尔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从持续赔偿大屠杀受害者到为受害群体建立纪念地……德国在检讨罪责与自我剖析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这份自省与直面历史的勇气,让人们看到一个文明国家应有的担当。与之相比,日本的一意孤行则叫人不耻!

【适用话题】警醒与反思;责任与担当;铭记历史,谨慎前行……

(易茗摘自《演讲与口才》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