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的天真

2015-04-12李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5期

我的枕畔常放着丰子恺的漫画集,静夜里随手翻阅,有孩子、桃花、溪流、小猫、风筝——只觉酣然拙朴,如月光盈盈入怀。他家中几个孩子如同一群小燕子一般,阿宝、软软、瞻瞻——孩子们是他的课本,也是他的老师,更是他的作画美好的素材。

《花生米不满足》,画的是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坐在桌前,看着桌上的几颗花生米生气了,皱着眉,撅着嘴,嫌妈妈给得太少了不够吃,心里的不满意、不快乐都表现在眼睛眉毛上,寥寥数笔,将孩子的神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中,姐姐坐在椅子上削甜瓜,小弟弟拿着大蒲扇给姐姐打扇子,他弯着腰,撅着屁股,双手用力给姐姐扇着凉风。不过他一边扇着蒲扇,口水似乎要流出来了。画中将一个馋嘴的,急着想吃甜瓜的小男孩画得生动鲜活,憨态可掬,画中的他们何尝不是你我的童年?读他的画,人的内心一瞬间如棉花般温暖。

丰子恺这样写画儿童画的初衷:“我向来崇敬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当时社会的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都已是失本性,只有孩子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天真是什么?是画家心中对生命的最高审美。

(潇风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