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在哪里”与“走向哪里”导写
2015-04-12陈家武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要因为你在哪里而沮丧,而要因为你正在走向哪里而充满希望。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由一句话组成,先否定,再肯定。“在哪里”不必沮丧,而要为“正在走向哪里而充满希望”。 “在哪里”是现在的位置,“正在走向哪里”是将要到达的位置。因此,可以这样立意:理性看待现在的位置,心向未来的路,心有希望;为正在走向的地方点燃希望!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身处逆境,不必沮丧,要着眼未来,充满希望。可以写成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拟定一组分论点,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展开论述;也可以围绕中心,选取感人的素材,借助于细节描写,借助抒情议论写成记叙文。
例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
□张晨西
月上柳梢,人约黄昏,你以为这是别人的静谧;华灯初上,灯红酒绿,你以为这是别人的繁华;清风满袖,平林新月,你以为这是别人的恣意……你以为所有都是别人的,你为自己的位置而沮丧无助,然而长风破浪终会有时,要为我们正在走向的地方点燃希望!
也许你正流落城市边缘,无人问津;也许你还处于金字塔底端,备受欺凌;也许你还望着写满名字的红榜,叹息鲜花拥在别人的怀抱。然而只要你充满希望地前行,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充满希望的人。岁月的馈赠、生命的功勋一定会在你沮丧的某个寒夜伴随吹放千树花的东风悄然来临。
他是《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与功勋;他站在一个进退两难的位置做一个有关生死存亡的艰难选择——生而平凡,或,死于荣耀。母亲忒提斯赐予了他神勇作战之身,冥河湍急的河水却将他置于一个沮丧之地。尽管预言再三警告我们英勇的战神,他却并未感到沮丧,仍坚信前行的荣誉会用最圣洁的希腊月光将他照耀。阿喀琉斯,怀抱着对结局的透彻,他逼近特洛伊,斩杀赫克托耳,也迎来了阿波罗的那一支毒箭。生命在绝望处仍怀有希望,在希望中聆听沮丧破灭、长风破浪的绝响。
不同的时空,不同的生命,怀抱着不同的希望,做了相同的告别。
黄沙寂寂,星空浩瀚,沙漠的夜风吹动一个世间的寂静。漫天的繁星,或许早在千百亿年前已经爆发,而当它们洒落到那位安静离去的小人儿身上时,是这世间最漫长而又最神秘的意外。
也许真如小王子所说,他再也无法拖动那副沉重的躯壳。他站在一个满是大人气息的世间,没有沮丧,他对他灵魂要去往的地方充满希望。黄光闪烁的一瞬,他微笑坠落;他再不会被困在这样一个不被理解的地方;他终于在长久的希望中破除滚滚沙浪,走到了他要去的地方。
“不要因为你在哪里而沮丧,而要因为你正在走向哪里而充满希望!”生命,本来就不是一件顺畅的事儿。站在不如意中时,我们一定要保有对未知到达的渴望,以及我不能在这种沮丧中变老的愿想。
文革十年,身居牛棚,季老细数秘辛,发卷卷墨香,著道德文章,心怀希望,身骨终拼寸寸灰;深陷困境,从文先生观荷赏心,为每一个明天都更接近心中的诗画古城、滔滔沅水而充满希望;清扫不洁,杨绛先生看书作译,良知璞玉,盈盈温暖,世人共赏。
总要经历生命的委屈,才能以忧伤的明亮透彻沉默;总要充满希望地行走,才能逃离沮丧;总要不因现况气馁并坚定前行,柴米油盐的生活才得以温柔,生命的真谛才得以浮现。怀抱希望前行,长风破浪终会有时。
评点
此文以文题材料为立意主旨,取材广泛,视域宽阔。篇首以对话式叙述模式、抚慰口吻予读者于平凡、失意中以希望、信心,其后多方引证阐述主题,采撷文学名著、名人事迹入文,气势纵横、夹叙夹议,故而通篇既有对话式的贴心交流又有演讲词般的雄辩与感染力,两种文体形式与多元的选材显示出了文章构作的新意创见。同样,两种文体形式与叙述口吻的结合搭配并未形成组合优势,反而显露出叙述风格的杂糅;而对《荷马史诗》《小王子》中文学人物的评述及其与季羡林、沈从文等事迹的平行论述显示了作者在统一话题下对所论素材个体特性的忽视。有鉴于此,选材以及正确地运用素材、理清文体结构仍是该文有待强化的地方。
(责任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