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
2015-04-12黎露
春来秋去,当落叶堆积成一层地毯,空气中弥漫了成熟金秋的芬芳;当嫩芽钻出小尖儿,大地布满了勃勃的生机。总不禁感叹,世界如此美好!虽然我只是一棵树,也能嗅到迷人的自然气息。
我喜爱这一切的美好,我相信不会有人忍心破坏它,所以,一幢幢高楼立起,一条条柏油路伸延得越来越远,我觉得很美。可当水泥路面吞噬了泥土,我内心开始不安起来,但我仍不断安慰自己,这样也挺好的。可当我的同伴被连根拔起,只剩下残枝枯叶,我再也无法欺骗自己,眼前这一切难道是我心目中的美好吗?
可我不能反抗,不能诉说,不能呐喊!于是,我孤零零地站在路边,数着一圈圈增长的年轮,看着人世间的百态,我用心记录着,用心在身躯上刻下一道道痕迹。这,便是我的命运。
天空刚泛起鱼肚白,路上的车子便匆匆而过了,我被喧嚣无奈地吵醒,静静守候着地平线上迟迟未现身的太阳。天边那一团团烟雾,朦胧了视线,高高的烟囱立在那儿,放肆喷吐着烟雾,我想把烟雾驱散,却无能为力。路上又驶过一辆车,速度很快,忽然,一个易拉罐被呈弧线形抛出,清脆的落地声响,不仅吓到了我,还吓到了走在路边的一个青年。他皱着眉,骂了声:“真没素质!”随即,一个潇洒的飞腿,便把脚前的易拉罐踢到了我这边。看着青年远去的背影,我无奈地叹息着……
临至傍晚,身上的痛总要又深刻一遍,紧紧勒在身上的铁丝又被挂上了衣服,沉重得让我喘不过气来。好痛!可我只能咬紧牙关,忍着。在漫漫长夜里,忍着痛,期待着遥远的天明……
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热热闹闹,我却在路边孤零零地站立。正陷在沉默里,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了。他老态龙钟的步伐,轻轻地挪着。我听不到脚步声,只听到拐杖在轻叩地面。他路过我旁边,颤抖的手轻抚着树干,接着,便长叹一口气。他粗糙的手如同树皮,或许,也只有他能与我惺惺相惜吧。最后,他艰难地弯下腰捡起了我身旁的易拉罐。
等到又一个秋天,我的命运在渐渐走向枯败,我听到了那些人的对话,说我是好木材,千万不能浪费。我十分坦然,这么多年的轻视,对我不啻是一种煎熬,我静默地等待死亡……那个傍晚,伴着震耳欲聋的电锯声,我倒下了,目光也由远方转到了地面,撕心裂肺的痛让我掉下了泪水。主宰大地的人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正把世界往黑暗里推啊!
我只剩下了一截树干,一圈圈的年轮是我这么多年的记载,望着让我失望的一切,我默然了。呼吸渐渐微弱,却听见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孩子站在我残缺的身躯旁,自言自语着:“大树死了吗?”接着便哽咽起来,哭声越来越大,最后,还是被妈妈抱走了。
我的树叶在一点点的腐烂,枝干在一点点被冲刷。当我的最后一个细胞死去,最后一圈的年轮停止合拢,我分明看到了人类轮回的命运。破坏环境,再保护环境,过段时间,又继续破坏……这样做,值得吗?
(指导老师:周红/责任编辑:于智博)
评点:郑文龙
此文拟物言志,以一棵城市绿化树的口吻对人类活动、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做了以小见大、旁敲侧击的抨击、质疑,启示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拟物自况的叙事方式无疑是本文最大的特色,其优点在于通过陌生化的生动描写、笔法使原本比较普通的题材具备了较为新颖的表现形式,增强的文章的可读性,在更深的思维层次上则是通过换位思维使得读者仿佛切身感受到曾经习以为常的细微举动对自然环境恶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善于设身处地地将人类各种日常行为、情景以自然为本位重新进行情感、逻辑推演,从而使叙事方式与叙述细节得到了情景、事理的统一。另,如此构思拟物叙事方式虽然巧妙,但仍略显陈旧老套,欠缺新意,而文采方面则更需有所进益,否则文章质量仍非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