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

2015-04-12中徐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31期

中国画中有时描画高山流水,有时勾勒青松怪石,但无论是多么清绝幽寂之境,也总是有人的存在。你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还是有一簑翁在独钓江雪?树、山、大地、岁月,倘若没有“我”在,一切也失去了意义。

遥想杜丽娘十几载不曾踏出闺房,后花园中姹紫嫣红却无人赏。不在,春色如许也就只能付与断壁颓垣,正如扬州桥边红药——为谁开?

我在,是实体生命的存在形式。漆黑夜中抓住母亲的手,婴儿不再哭闹,那温暖告诉他:“我在”。我在,可以触碰可以感知,是一个有温度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占据着空间,呼吸着空气,仅仅是以生命存在着,“我”就拥有意义。

但我们不该只满足于此,满足于仅作为有智慧的生命存在。

铁凝说,假如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如果只期望简单地存在着,那么,“我在”是静态的。静态的“我在”纵使能让周围染上绚烂的色彩,也是如同漫画一样,又怎么比得上时刻变幻的动画丰富多彩?我在,应该去体验生命。“我在”应该以动态的形式,将静止的图画一页页翻动,踏着轻快的步伐在生命的长街上尽赏风景。

我在,当以人的形式存在——不是可以行走,可以觅食,可以怒骂嬉笑的一个空壳,而是有责任,有担当,付出过,努力过,奋斗着来为自己的存在留下证明的个体。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帝国;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鲁迅用笔刺向敌人的心脏……他们用各不相同的方式诠释了“我在”,形体即便消逝,却仍能影响后世。

“我在”,终究将成为“我曾在”。生命从漆黑中诞生,也要归于漆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我”尚在时,去体味美好,创造美好,让漆黑的两端之间色彩斑斓。

(编辑:于智博)

评点:王冠婷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文章认为,当“我”作为“实体生命”而存在,“我”才拥有了存在的意义,“但我们不该只满足于仅作为有智慧的生命存在”,而应该“以人的形式存在”,去体验自然,感知生命,实现价值,追寻理想,创造美好。作者富有条理地论述了生命的存在形式不能只是冰冷的实体,而应该以有温度地投入生活来留下曾经来过的痕迹。文章中游刃有余地穿插了古诗史事、文人名句,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