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月无心自照人

2015-04-12田一清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31期

萧红在临终前,仍于病榻上感慨自己的不甘:“留那半部《红楼》与别人说去吧。”她的执念让她一生都充满了不甘与不平,至死也未休。

正如顾城在那首小诗《执者失之》中所说:“当你什么也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当一个人抱着执念不肯松手,执拗地想成为他人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本真。王夫之曾说:“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也许干什么都需要一点无心,一切就会顺其自然。

王子猷想来应是深谙此道。《世说新语》曾记载他有一次去访友人戴安道,路途偏远,最终却未见友人而返。问则曰:“吾兴起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他放下了一定要见到友人的想法,却在沿途收获了“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清欢。一个人放下执念才能收获人生意外的惊喜。迟子建信步于教堂,偶然低头,她发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写作的灵感顿时降临;张大千闲心作画,偶然一次打翻墨水,他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这些是能苛求得来的吗?其实很多时候,灵感的获得、幸福的感知、真理的懂得都是一场不期的美丽邂逅,如同春日走过纷繁的樱花树下,忽然风动,一片粉色的花雨,落了满肩。

“无心”并不意味“无为”、失去自我,而是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农民诗人余秀华曾这样说过:“诗歌不只是情绪的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态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写诗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诗人,而是以一颗沉澈的心灵看待这个世界。她虽然什么也不想要,但这个世界却走进了她的笔下。

你不是你父亲母亲的续集,你就是你,将为人生书写真实的自传。只要你不丧失自己,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庄子不愿意做国相,“宁曳尾于涂中”,但他却得到了心灵的自由,能够孤独地垂钓心灵的月亮;三毛一生都在流浪,一生漂泊,看似漫无目的,但她却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成为最独特的自己,让生命在荒凉的大漠上绽放。

我希望我死后墓碑上能刻着这样的文字:“我活过,哭过笑过,骂过娘,也唱过歌。”一切都需要点无心,才能看到这个世界上华枝春满,温润存在。

(编辑:于智博)

评点:曹成玉

文章在写作上有三点值得借鉴:首先,文章在以萧红的故事为由头,进而点扣材料之后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干什么都需要一点无心,一切就会顺其自然”,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其次,在论证说理上,论据典型充沛,论证说理具体通透,显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和扎实的议论文写作基本功;最后,作者在行文中辩证地指出“无心”并不是“无为”,强调顺其自然,并不否认“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寻找生命的意义”,思维严密,能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