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赶走无花果上的黄蜂

2015-04-12赵盛基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32期

院子里的无花果开始坐果了,成群结队的黄蜂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被吸引了过来,围着无花果树“嗡嗡”叫着飞来飞去。

小孙子对爷爷说:“爷爷,那些黄蜂太坏了,它们钻进无花果里了,你快把它们赶走吧。”爷爷问:“为什么要赶走啊?”小孙子答:“我不喜欢它们,它们会吃掉我喜欢的无花果的。”爷爷说:“可是,没有黄蜂你可吃不到甘甜的无花果啊!”小孙子忽闪着大眼睛不解地问:“它们不会把无花果吃掉吗?”爷爷笑着说:“不会。只有那些钻进黄蜂的无花果才能长出甘甜的果肉,没钻进黄蜂的无花果不结籽,不长肉,不甜,不好吃。你说,还能赶走它们吗?”

无花果并非无花,而是花在果实里面,需要黄蜂授粉。小孙子不明白无花果通过黄蜂授粉的过程和道理,却知道了没有黄蜂吃不到甘甜的无花果,赶紧说:“爷爷,那就别赶走黄蜂了。”爷爷知道深奥的道理向小孩子解释不清,只能笑着问小孙子:“那你喜欢黄蜂吗?”小孙子说:“喜欢。”

爷爷笑了,对小孙子说:“好孩子,这就对了。人人都不喜欢蜇人的黄蜂,而人人都喜欢甘甜的无花果。可是,只有喜欢不喜欢的,才能得到喜欢的。”

(月月鸟摘自《意林·少年版》2015年第4期)

素材立意点睛:从自然界生物中发现哲理,显然,这则故事与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丝瓜藤与肉豆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仍是高考材料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就这篇文章来说,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首先是真相与假象的问题。黄蜂明明是来授粉,小孙子却以为是蚕食无花果,可见,在人性的衬托下,有时候,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真。其次,无花果只有借助黄蜂才能结果,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借力”;另外,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立意点其实是故事中的最后一句:只有喜欢不喜欢的,才能得到喜欢的。这句话表面上是指黄蜂,实际上则暗指“付出与收获”的道理,比如,喜欢整洁,不喜欢劳动,可只有付出劳动,才能获得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相比而言,前两种立意显得比较直接好写一些,却没有最后一种立意深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做选择。

◎运用方向指南:真相与假象;喜欢与不喜欢;付出与收获;学会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