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微思考·微影像
2015-04-12
微人物
1.2005年,15岁的王嵬拿起第一台相机就开始拍火车。此后的十年里,他忍受毫无规律的作息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跋涉共30万公里拍摄中国铁路和火车,累积照片30余万张。尽管“大多数人都觉得不能马上变成钱的东西都没用”,但王嵬却不在乎。如今的王嵬在拍火车这个圈子已小有名气,所拍照片也被国内外媒体杂志大量刊载,未来他还会用更多的方式来呈现自己对火车的热爱。“你只要肯努力,肯去干一番自己的事业,那就一定会有回报。”
2.Aaron患有先天脊柱裂,一出生就失去了走路的机会。8岁那年,在经历了一连串手术后,Aaron把时间都花在了轮椅上。看到哥哥玩小轮车,他也燃起了对极限运动的热情。他开始练习滑行,摔倒了,站起来,接着摔倒,又站起来……2006年夏天,Aaron完成了一个轮椅后空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这个动作的人。Aaron说,当他从空气中滑翔而过的时候,他能感觉生命正散发着无穷的光芒。“身体都这样了,还会更糟么?我会用身上还有生命的部分玩乐到死!”
3.@人民网:4年前,成都阿姨戴大丽迷上了钢管舞,她每天都去舞蹈学校,和年轻女孩一起练习。刚开始,她经常从钢管上掉下来,几年下来,倒挂、旋转、劈叉等高难度动作她都会,且动作柔美。很多人对钢管舞有偏见,也对戴阿姨说了不少风凉话,但在她看来,这就是一种锻炼方式,“想练就练,我很潇洒”!就在最近,70岁的戴阿姨还在全国钢管舞大赛上获得了金奖。她说自己要跳到82岁,超越最老超模卡门·戴尔,在钢管上秀出自己的精彩。
4.@广州日报:23岁的德国女大学生莉奥妮选择了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她买了一套德国铁路套票,从今年春天开始,在火车上安了家。在莉奥妮看来,这样不仅省却一大笔房租,还能获得与众不同的生活体验。“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看书、写作,和友善的乘客聊天。”她在列车的洗手间里洗头,当列车以300公里的时速飞驰时,她在写她的大学论文。“生活中的机遇永远比想象的多,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能展开历险之旅。”
微思考
1.@肯迂:京剧研究者马明捷向张伯驹请教,所谓“武戏文唱”当如何理解。张伯驹答:“文,就是书文戏文,也就是一出戏的戏理。唱戏唱的是文和理,武戏也一样,光卖武功不行。看练武上天桥,上戏园子为的是听戏。”我如今就怕看武戏,太闹腾,太显摆。比如演员翻起跟头来,就是为了让你看他翻得多高、翻得多快、翻得多多,真如同天桥的武把式,实在没意思。翻跟头你还翻得过孙悟空?
2.@孙香我:一个人要怎样才算得高贵呢?有人有很多的钱,与高贵无关;有人有很高的地位,离高贵很远;有人有著作等身的文章,高贵认不得他。奇了怪了。后来一位诗人告诉我们:“高贵不是说你拥有了些什么,而是指你不屑于低下头颅去得到什么。”
微影像
1.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到了纽约,时代广场上一名美国水兵情不自禁抱过身边一名素不相识的女护士热烈亲吻。这一幕被摄影师抓拍下来,成为了传世的经典画面“胜利之吻”。70年后的2015年8月14日,随着一声令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头戴水手帽、手持玫瑰花的情侣们,在时代广场相拥而吻,重现“胜利之吻”的经典瞬间。一位旁观者说,这一幕棒极了,“我想,这就是和平与爱的美好象征!”
2.都市的天空总是被林立的高楼大厦挤得黯淡和狭窄,想要抬头仰望一下蓝天,往往只剩下残缺的一角。然而法国艺术家 Lamadieu Thomas 却在这样的天空中找到了灵感,他以都市的楼房建筑为框架,将这些不规则的几何形缺口作为自己的画板,绘出一个个充满趣味的人物造型,让之前逼仄的天空瞬间活泼了起来。他天马行空的创意,让我们看见平凡中的不平凡,也让我们恍然:只要换一个角度,最熟悉的生活也会呈现出你从未见过的新鲜的另一面。
编辑/关晓星 "高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