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人法”能否给“扶老人”撑腰

2015-04-12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32期

7月22日下午16时许,湖北的陈先生等红绿灯时,突然听到车有异响,下车一看:车下多了个老太太!连忙拨打电话报警并拨打120。虽有目击者证明,老太太是自己爬到车下去的,但现场没有监控拍到,只能先扣车。还好网友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了这一切,才还他清白。

而就在这一天之前,四川彭州一老人骑自行车过马路时,在一路口不慎摔倒。而后,一名骑着自行车路过的中学生杨川楀停车,热心地问候伤情。不过,该学生却遭到老人的诬陷,称是学生将其撞倒。好在当地警方及时调出现场监控录相,还原了事实真相,为扶人的学生证明了清白。

如此“老人自摔诬陷学生,监控证清白”的新闻使“扶不扶”再次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7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让好心人服下了定心丸: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再也不用担心出手相救反遭诬陷了,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

关于“好心人免责条款”,西方社会早已设立。2009年,美国加州议会以75∶0票通过“好心人免责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因救助他人的疏忽导致其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得以免责。在美国,这则“好心人免责条款”又被人称为“好撒玛利亚人法则”。之后一段时间,美国其他州和西方许多国家也都有了类似于此的法案。

近些年来,如深圳、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了属于自己的“好人法”。应该说,这是我国立法的重要进步,也是解开“扶不扶”社会问题的一把钥匙。北京此次立法跟进,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地方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出台一部属于自己的“好人法”——确保这个社会的好心人不能流血又流泪,确保那些讹人者受到应有的处罚。毫无疑问,这就是为弘扬正能量者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媒体评点:经历过彭宇案的悲怆和小悦悦事件的无奈,以及多次发生的“不扶老人”和“老人讹人”案例,“冷漠”似乎成了广大国人挥之不去的道德雾霾。如何改变那些“冷漠的中国人”,无疑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然而,道德的命题,从来都不只关乎道德。关键要看是否有相应的制度来保全、认可或表彰好人所做的一切,至少不能让好人有被讹的危险。立法之于道德、之于文明的作用,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影响的。(王传涛《中国青年报》)

◎话题拓展:道德与文明;法律与制度;驱散“冷漠”;为好人站台、撑腰;守望社会互信互助……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法制晚报》、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