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以为乐?

2015-04-12刘泽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5年22期

何以为乐?常常这样问自己,也常常拿去问许多人。

怎样才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要学会宽容。佛语云:“眼界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有位诗人更说得诗意盎然:“若是无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俗话说更为形象:“宰相肚里能撑船。”不为一点小事而计较,能够大度地去包容事物,便会快乐。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其家人写信给他,让他利用权势将家门前的三尺巷子据为己有。张英大人阅信后,赋诗一首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羞愧不已,将垣墙拆让三尺。邻居吴家知道后,也把自家的围墙向后退了三尺。这就是“六尺巷“佳话。如若不是双方的宽容,这远近闻名的“六尺巷”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他们都忍让了一下,才让各自获得了快乐,事情也得了到圆满解决。

要学会尊重他人。普涅金曾说过:“只有在尊重他人的阳光下才会看见美丽的花。”有一次,在富丽的宫庭花园中,贝多芬与一位很有名望的伯爵在一条小道上相遇了,伯爵用不屑的眼神瞥了一眼贝多芬,说:“我从来不给蠢才让路。”说完,趾高气扬地站在那,一动不动。贝多芬内心愤怒,但却面色平和地说:“但我却和您相反。”说完,从容让道,绕开伯爵,走开了。伯爵恼羞不已,却又发泄不得,据说还因此大病了一场。这,就是无知的傲慢,就是不尊重别人的结果!没有学会尊重他人,你永远得不到快乐。

何以为乐?最关键要自尊自爱,在事情的处理上有“理”有“度”,游刃有余。孔子曰:“忠言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子由说得更直白:“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古人之言,强调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尊自爱,做事要把握“度”,一旦失“度”,轻者难得快乐,重者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快乐,不仅是嘴角微微上扬的一个表情,更是一种宽容与大度,更是一种自尊自爱的游刃有余!

(编辑:李跃)

评点:吴清静

文章紧紧扣住材料中“快乐”一词,以“何以为乐”的问句为题构建文章,有很强的思辨性,吸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选材上,作者一方面广泛选取和引用名人名言和俗语,一方面大量选取中外历史人物和故事,在叙写的同时,分三个语段强化说理,使论证极有力量。结构上,总体上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以“何以为乐?首先……”等三个句子,很好地彰显了论证思路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