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国产纺机:只有超越才有空间
2015-04-12王继征
文/王继征
从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2014年里,由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研制的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实现了对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HYF369喷气涡流纺纱机通过变截面喷孔和一体化输棉通道结构设计的涡流纺纱器,确保了成纱质量;开发的自动接头装置,满足了喷气涡流纺高速纺纱的要求;整机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具有实时采集和统计分析功能,可实时监控整机的运行状态,并具备远程监控的功能。经用户使用,设备运行稳定可靠,生产的纱线质量指标满足后道用户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无锡佳成纤维有限公司根据锦纶原料的特性,对锦纶母丝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发制造了锦纶一步法分纤母丝纺丝和卷绕设备,采用纺丝、牵伸二合一的一步法工艺流程,在一套纺丝牵伸联合机上生产出可分纤的、强力高的锦纶母丝。与两步法相比,不仅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设备占地面积小,而且产品质量更稳定。该技术属国际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1.8米、2.5米、3.5米系列幅宽水刺生产线在水压自密封式水刺头、水刺头密封条快换装置、三辊筒提花水刺设备、水刺与纺粘复合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沿,填补了我国新型高档水刺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空白。
如此的成绩不胜枚举……企业的进步推动行业的发展。从模仿、追赶到超越,国产纺机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
新常态下新格局
根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对117户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企业订货量出现了普遍下降:针织机械企业首当其冲,近80%企业订货量下降;纺纱机械企业紧随其后,近70%企业订货量下降;织造和印染机械企业50%企业订货量下降;化纤与非织造机械企业相对平稳,半数企业订货量能够持平。此外,近半数企业2014年的产品售价与上年持平,但也有四成企业的产品价格比2013年有所下降。对比2013年全行业的运行情况,85%的受访企业感到不乐观或一般。
从分产品类别来看,受上游企业原料和市场低迷的影响,2014年纺纱机械主要产品销售全线下滑。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统计,2014年棉纺细纱机销售520万锭,同比下降27.78%,其中长车销售310万锭,同比下降11.43%,但长车占细纱机总量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48.61%上升到59.62%,出口约114万锭。半自动转杯纺纱机销售约27万头,同比下降12.90%。集聚纺销售约287万锭,同比下降21%。自动络筒机销售480多台,同比下降41.73%,同期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进口965台,同比下降28.52%。350钳次以上的精梳机销售1000多台,同比下降12.5%。清梳联销售约316条线,同比下降27%。
随着市场对化纤机械设备的需求大幅下降,常规化纤生产设备明显滞销。据统计,2014年涤纶、锦纶长丝纺丝机销售1万纺位左右,外资企业的出货量占比超过60%;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新增产能近30万吨;粘胶纤维成套设备新增产能40多万吨;加弹机销售约1600台,高速加弹机的出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在棉纺织行业、长丝织造行业、家纺行业等几大织造机械下游行业均受困于库存量和内需不足的情况下,织机销售出现了下降。同时受日元贬值的影响,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从进出口和国内销售情况来看,2014年,几乎所有的无梭机型的销售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中剑杆织机下降幅度超过11.8%,喷气织机下降幅度达14.37%,喷水织机受环保压力增大影响,产量下降幅度达1/3。
针织机械中圆机、经编机、横机市场表现各不相同:圆机相对平稳,经编机下滑,横机处于低谷。其中,经编机销售约4100台,比上年同期下降21%。在持续几年的两位数的增长后,经编机市场相对饱和,导致对新机需求下降。企业采购进口二手拉舍尔经编机,改装电子横移系统,实现花型变化。电脑提花横机在技术上没有新的变化,同质化严重,横机主装厂都以价格拼销量,全年电脑横机出机量约2.7万台,同比下降46%。
科技成果斐然
尽管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下降的情况下,2014年纺机行业发展变缓,但全行业坚持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进步成绩明显,收获了众多科技成果。
2014年,国产纺织机械新产品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项,全国各地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5项,地市级成果奖21项。由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组织的国产纺织机械新产品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3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6项。其中不少产品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
由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使我国成为世界首家突破全流程自动化染色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国家,摘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由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学院、江南大学、上海昊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和河南工程学院联合完成的“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研发出的棉纺精梳机速度达到450钳次/分,在产品适用性、节能方面也有建树,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由天津工业大学、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在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关键制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国内首条双组分熔喷生产线,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纺织机械重点企业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76项;已申请发明专利54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25项。
2014年共有6家企业申报中国纺织机械产品研发中心,最终评出2014年度5家中国纺织机械产品研发中心。这5家产品研发中心为: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精梳机梳理器材产品研发中心、广东丰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剑杆织机产品研发中心、绍兴市水富纺织器材有限公司的喷气织机用异形筘产品研发中心、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转杯纺纱机产品研发中心、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的纱线自动化染色装备产品研发中心。从2013年首批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产品研发中心发布以来,纺机行业共有38家产品研发中心被授牌。评定出的研发中心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对纺机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出口市场成亮点
在纺机企业的调查中显示,五成纺纱机械企业、印染机械企业和化纤与非织造机械企业,四成针织机械企业,三成织造机械企业对未来的走势预计不乐观。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国内市场形势出现了调整,但出口市场却成为亮点。
2014年,我国共向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纺织机械3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4%。在对纺机企业的调查中显示,近80%的针织机械企业,近70%的织造机械企业,近60%的化纤与非织造机械企业,近40%的纺纱机械与印染机械企业海外订货量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在纺机各大类中,针织机械位居第一,出口额为8.48亿美元。而织造机械增长最快,出口额为3.95亿美元,同比增长62.24%,其中剑杆织机、喷水织机、喷气织机三大机型的出口分别取得46.52%、142.07%、119.58%的数量增长,显示出国内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纺纱设备出口也较上年有所增长,市场以东南亚地区为主,其中孟加拉国和越南的增量尤为突出。中低端印染产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带动了国产印染设备出口的增长。据海关统计,2014年印染设备及零件出口约4.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印度、土耳其、印尼、越南等国家。
随着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纺织产业链完善的需求,在华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增加,国内纺织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带动成套设备出口成为纺机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纺织产业国际间的转移正在加速,近年国外纺机企业进入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纺织企业也在加快国际布局,纺机出口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机遇。中国纺织机械对东盟10国的出口额从2010年的3.46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58亿美元,平均年增长21%。特别是东盟经济共同体(AEC)将于2015年年底成立,这将进一步增强东南亚国家纺织行业的竞争力。我国纺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仍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最新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企业2015年1季度海外订货量增加。
规划十三五 行业领导有话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高勇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凸显等问题,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同时国内棉花市场和用棉形势依然复杂,化纤产能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环保约束压力增大,产业布局调整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中小企业生存压力突出,纺织工业的中低速发展可能会贯穿整个“十三五”。对此,纺机行业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积极适应这种新常态。
节能减排的源头在装备。实践表明,纺织行业节能潜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印染等企业的竞争力就体现在节能减排的程度上,而国内纺机企业对此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国内纺织企业掀起在新疆投资,在海外建厂的热潮,纺织企业以及相关纺机企业也要警惕其中蕴含的风险。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 王树田
纺机行业唯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调整产品结构才能适应新常态,走出新常态。纺机行业将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开发节能减排设备,加强基础专用件的研发,提高关键零部件和器材的自主化水平,加强纺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两化融合水平,促进纺机企业的工艺技术进步和机床数控水平。
随着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纺机市场将更加关注那些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节省用工、提升纺织产品质量的节能减排机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高端纺机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潜力。尽管目前行业低迷,但无论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具备高速、高效、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终端高质量纺织品生产需要的纺纱机械还是深受认可。
产业转型升级也带来新的需求。随着化纤行业投资逐步回归理性,常规化纤生产设备明显滞销,功能化、差异化、高质化的化纤智能成套设备成为新的发展重点。随着对喷水织机的治理、淘汰以及毛巾织机的升级,无梭织机尤其是高端设备的需求前景乐观。由于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印染企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迫使有实力的印染企业加紧改造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市场为有技术支撑的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节能环保、节省人工、自动化程度高的印染机械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李陵申
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的高速增长,带动非织造布机械一枝独秀。据纺机协会统计,2014年针刺线2.5米-3米幅宽销售约50条线,3米幅宽以上销售约100条线,其中6米以上幅宽销售约40条线,出口约占30%。纺熔复合线销售约120条,出口约20条线,未来多模头复合生产线有望形成新的销售热点。水刺设备销售约22条线,纯棉水刺、木浆复合水刺增长明显,可冲散全降解环保水刺材料生产线有望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产业用纺织品专用设备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需要设备制造商、产业用生产企业和客户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尤其是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要让终端用户更加熟悉高新装备对产业用纺织品综合性能提升的意义,并清楚这些创新带来的好处。高新技术装备的自动化和综合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效率和能耗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并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降低制造成本,从而形成产业用纺织品对传统材料产品市场的突破。
新型纳米级熔喷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和设备,复合材料编织、成型加工关键技术,多排熔喷高效超细纤维非织造制备技术,差别化小批量纺熔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和设备,复杂形状织物三维热模压成型技术,纺织基个性化医疗器械设计纺织成型技术,新一代碳纤维三维机织设备等将是未来产业用专用装备的重点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