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文献的老年瘙痒症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2015-04-12张世勤高治国
朱 震 张世勤 高治国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瘙痒症是一种无原发皮疹、只有瘙痒的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其特点是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引起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笔者对近24年来中医药治疗老年瘙痒症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数据挖掘中的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方法,探讨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用药规律,以期为进一步探讨病机、证候诊断及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相关文献资料,时间限定为1990年1月~2014年5月。
1.2 纳入标准 内容为中医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文献,包括疗效观察、疗效分析、临床报道等。
1.3 排除标准 个案报道、西医治疗介入的医案、动物实验研究、综述类、机理探讨、科普类文章。
1.4 评价与筛选方法 根据纳入及剔除标准对计算机检索到的文献题目、摘要进行阅读,剔除不合格文献。对初步筛选后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进行二次筛选,数据、方药、治法完全雷同者按1篇文献计,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方药、治法相同者按一篇统计。
1.5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处理 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对搜集的医案证型、治法、药物名称等数据进行规范统一,系统梳理后以证型、治法、药物等项目为列录入表格,建立老年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数据库。将数据结构化并保留在数据库中,在结构化的数据上进行查询,统计支持度、置信度等常规统计项目,进一步将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测度。
1.6 统计方法和关联规则 使用SPSS20.0频数分析。 支持度(Support)的公式:Support(A->B)=P(A U B)。支持度揭示了A与B同时出现的概率。如果A与B同时出现的概率小,说明A与B的关系不大;如果A与B同时出现的非常频繁,说明A与B总是相关的。置信度(Confidence)的公式:Confidence(A->B)=P (A|B)。置信度揭示了A出现时,B是否也会出现或有多大概率出现。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检索到文献334篇,经两次文献评价与筛选,最终收集到合格文献181篇,从中提取证型306个,分解为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共提取病位证素334个,病性证素487个。
2.2 证型分布 将提取的证型合并同类证型为58个,证型名称按照支持度高低进行排列,前15位证型分布见表1。
2.3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经文献整理共提取病位证素334个,合并同类病位证素为9个,按支持度的高低进行排列,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老年瘙痒症的发病部位在肌肤,其次为肝、肾,与表、经络密切相关。
2.4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经文献整理共提取病性证素487个,合并同类病位证素为21个,将出现频次在5以上的按支持度高低进行排列,结果见表3。
表1 证型名称支持度分布
表2 病位证素支持度
表3 病位证素支持度
2.5 常见证型与药物的关联分析 选择最常见的两类证型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进行与药物的关联分析,总结临床用药规律。
2.5.1 血虚风燥证 将关联规则分析最小支持度阈值设为0.2,药物对证型的最小置信度阈值设为0.4,提取证型与药物间关联度较好的配伍共11条。
表4 血虚风燥证与药物间关联分析
2.5.2 气血两虚证 将药物对证型的最小置信度阈值设为0.4,提取证型与药物间关联度较好的配伍共11条。
表5 气血两虚证与药物间关联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瘙痒症的辨证分型 皮肤瘙痒症属于中医“风瘙痒”、“痒风”、“血风疮”等范畴,与“风”密切相关,风往来于肌腠则痒。风有外风、内风,外风责之于风热、风湿,内风责之于血热生风、血虚生风、血瘀生风,青壮年以血热生风为多。老年人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亏,精血无以润养肌肤,故风动而致痒;因阴损血虚,不能潜阳,则易生内火与内热;加之老年人性气不定,易伤七情,肝气郁结,气血循行涩滞,经脉痹阻,荣卫不得畅达而血瘀生风致痒,故临床辨证分型与青壮年明显不同。从本次文献研究结果来看,高频出现的证型为血虚风燥、气血两虚、肝肾亏虚、血虚动风、肝肾阴虚、阴虚血燥等证,可证实老年瘙痒症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本,以内风、湿、瘀为标的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
3.2 病位证素的分布特点 通过对病位证素的分析,可知老年瘙痒症的发病部位在肌肤,与肝、肾关系密切,与表、经络相关。肝藏血,肾藏精,老年人肝肾不足,精血不充,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而致痒;若情志怫郁,肝郁气滞,血瘀生风则瘙痒更甚;气郁久生微热,化热动风,而瘙痒更甚。故本病症状虽表现于肌肤,但责之于肝肾,治疗当从补益肝血、柔肝疏肝、补肾益精入手,必要时肝肾同治。
3.3 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 本次研究中提取同类病性证素21个,依出现频次前四位为血虚、内风、阴虚、气虚,虚性证素占总数的55.9%。可见,老年瘙痒症以血虚、阴虚、气虚为病机关键,可伴见精亏、阳虚、津伤等候。肝血亏虚,肌肤失养而化燥生风,燥胜则干,风胜则痒;气血不足,瘀血内生,阻滞经络,营卫失畅,肌肤失润;血瘀生风或体虚外邪入侵亦致瘙痒加重。因虚而致实,实性证素以内风为主,可伴见外风、瘀血、湿、热等病理因素。
3.4 常见证型用药规律 将频次排位前两位的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分别与所用药物进行关联分析,以支持度、药物对证型的置信度高低排序,前11位药物均为当归、白芍、防风、刺蒺藜、生地黄、何首乌、熟地黄、黄芪、川芎、荆芥、甘草,仅排序上略有差异,药物基本功效为养血益气、滋阴填精、活血祛风。11种药物除熟地黄外,其余药物构成外科常用方当归饮子。该方在《外科正宗》中用于“血燥皮肤作痒,及风热疮疥瘙痒,或作疼痛”,临床使用时常加用熟地黄以增强补精养血之功。可见,老年瘙痒症的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均可以此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以达到养血滋阴,益气固表不留邪,疏风散邪不伤正,补散结合,标本兼顾之目的。
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可见,老年瘙痒症的临床文献报道中的证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多而复杂,一方面体现了本病病机的复杂性;同时说明中医证候命名不规范,辨证标准不一,临床证型分类缺乏统一性,这为规范临床辨证治疗带来了困难[3]。本研究借鉴统计学方法,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的文献进行整理统计,提取关键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加强辨证的规范性,完善辨证体系,有利于证候标准化的深入研究,为中医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1] 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429
[2] 唐亚平,姜瑞雪,樊新荣.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研究近况.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543
[3] 朱震,张世勤,汪悦,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分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