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抗战精神永驻民族记忆
——《盐城晚报》“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评析

2015-04-11张兆领

视听 2015年9期
关键词:盐阜盐城新四军

□张兆领

让抗战精神永驻民族记忆
——《盐城晚报》“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评析

□张兆领

《盐城晚报》抓住本土抗战题材资源丰富的优势,策划组织了“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征集采访活动,今年以来采访报道了60多篇新四军老战士、民兵老英雄、支前老模范亲见亲历的抗战题材故事,篇篇都是悲壮的记忆,句句都是严正的控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些报道为什么会得到广泛传颂,采访写作有哪些独到之处?本文结合《盐城晚报》的做法,探讨传统报纸遇到互联网冲击时应如何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抗战精神;民族记忆;民间口述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盐城晚报》于今年3月25日策划举办“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征集采访活动,专门成立“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采访报道组,每周腾出两版报道4人讲述抗战史故事,至7月底已报道60多人所讲60多篇口述回忆文章,到8、9月份形成密集报道的高潮。令策划者十分欣慰的是,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报纸被许多老年读者和中、小学生家长收藏,不少学校、社区、村居和企业单位根据报道提供的地址,约请讲述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些机关单位在党课教育和团组织学习中,宣读报纸报道的抗战民间口述史内容,使得抗战主题报道的传播效应得到空前提升。

一、“抗战民间口述史”为何得以广泛传颂

(一)盐城是抗战主战场之一,抗战题材资源丰富

盐城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并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高擎抗日大旗,建立华中革命根据地。新四军在盐阜地区领导根据地人民群众反扫荡打击日寇、伪军和伪政府顽军5年多,留下248处革命遗址、旧址,如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停翅港(阜宁)、抗大五分校旧址、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数十万人民群众有的参加新四军,跟随三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直接参加反扫荡斗争;有的参加民兵游击队在敌后偷袭日寇根据地;有的参加支前运粮草、抬担架。所以,盐城抗战题材故事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支前老模范、民兵老英雄也很多,他们散居于民间,是抗战精神教育的活教材。当策划、征集抗战民间口述史时,许多人都相互推荐,踊跃报名。报社根据报名信息,选优择良,有针对性地锁定思维清晰、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目标采访,既加强了主题报道的组织化程度,又能保证采访对象讲述史实故事的质量,从而提升了抗战口述史的传播效应。

(二)社会公众对日本安倍政府不满,而且口述史短小生动,易于传讲

鉴于日本安倍政府和军界、政界部分右翼人士对70多年前那场侵略亚洲多国、掠夺财物、残暴屠杀千万亚洲人民的罪恶战争至今没有真正正视历史,没有像德国对纳粹屠杀犹太人那样深刻反省,得到世界各国的谅解。相反,日本在教科书、慰安妇、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自卫队扩权、在南海干扰中国主权等一系列问题上执迷不悟,挑战正义和人类良知,使得有血气的中国人对日本现政府相当不满。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盐城晚报》“抗战民间口述史”每人口述史实故事都不超过两千字,短小精悍,有人物、有情节、有战绩、有结局,每一个史实故事都反映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大无畏精神,主题集中,思想性好,故事性强,易于传讲。尤其是目击者、亲历者讲诉的日本侵略者一系列惨无人道、兽性至极的罪行,篇篇都是悲壮的记忆,句句都是严正的控诉。读者、听者无不义愤满腔,认为这是爱国主义、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好教材。不少大人读完报纸、听完演讲,回家都讲给孩子听,告诫孩子要有民族觉醒,牢记“爱国必须自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种口口相传也扩大了传播效应。

(三)政府搭台,抗战精神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以来,盐城市委市政府早就部署新闻、文化、出版、教育、文联系统等部门、单位,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各项宣传工作。政府还拨出亿元修缮提升新四军纪念馆、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及白驹狮子口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纪念塔、粟裕指挥部旧址、盐阜大众报头庄旧址、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旧址等。一批抗战图书陆续出版,抗战大型淮戏彩排上演。盐城广播电视台还与延安广播电视台、中央新影、央视老故事频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联手,共同拍摄制作10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铁军1941》,市文联系统策划组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盐阜大众报业集团除组织“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主题报道外,还组织抗战文学作品征文、抗战期间《盐阜大众报》报史展览、研讨活动等。市委市政府组织抗战史大讲堂,要求各级党组织、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抗战英雄报告、故事演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强烈气氛,故而促成了抗战民间口述史的广泛传播。

(四)全媒体传播,扩大了影响力

在媒体融合发展高潮中,当报纸遇到网络该坚持什

么?《盐城晚报》未雨绸缪,积极与移动通讯网联手,创办了自己的网络、微信、微博,报纸内容上网传播。“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上网传播后,搜索、点击的人数与日俱增,目前仅微博点击就超过100万,这不仅扩大了覆盖面和传播范围,也扩大了报纸媒体融合发展的知名度。

二、“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采访拍摄的独到之处

在互联网时代,激烈的媒体竞争倒逼传统的纸质媒体必须报道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独家新闻,以短、活、新、趣的形色抢占舆论高地。《盐城晚报》近年来陆续策划组织了“笑靥如花——走近福地盐城百岁老人系列报道”“有滋有味盐之城”“‘厚德盐城’建设系列报道”等,皆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欢迎。其中,“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便是其中一个。这些人无我有的系列独家新闻,不仅出现了“抢读现象”和“收藏效应”,而且提升了报纸的发行量、报亭零售量和从业人员“走转改”的效果,也彰显了“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采访写作的独到之处。

(一)口述者所述史实亲见亲为,令人信服

“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采用口述人照片加文字的形式报道,用特有的情节、独到的眼光、独特的手法,凝聚成独家新闻。口述人都是80岁以上、98岁以下的老人,他们大多是新四军老战士、抗战老英雄和支前老模范,少数是国民党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战将领的后代或者亲属。例如:89岁的茆杨林、章可行,90岁的张学贤、郭夕书,95岁的潘开田,88岁的徐守璜,91岁的洪以友等。这些口述者所讲史实都是亲见亲为,或者亲耳聆听亲人所说,没有电视“雷剧”“神剧”中过于夸张的情节,没有凭空想象和添油加醋的东西。许多史实在地方志、党史、档案资料中还能找到佐证,在新四军将领回忆录和有关陈毅、黄克诚、邓子恢、张爱萍、粟裕的专著中也能找到印证。记者在采访中,去粗取精、去屑留华地取舍,保证了所述史实故事的真实性和贴近性。

(二)采访深入,文风质朴、接地气

《盐城晚报》“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专题采访组,半年多来一直坚持深入农村、深入边远地区和城市的各个角落,将专题采访与“走转改”活动紧密结合。采访中,记者带着一对倾听的耳朵认真听取口述老人的讲述,自带录音笔录下老人的每一句话语。撰写稿件时,对老人所讲的70年前的地名加以注释,方言、俚语大众听得懂的尽量保留,听不懂的都加注解。所以语言非常质朴、易懂,还有独特的盐城滨海、响水一带的“山芋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记者们长途跋涉,深入基层,从不在采访对象家吃饭、喝酒,也不接受一点馈赠。作风廉洁自律、谦和恭亲,深得老人们的赞许。报道刊登后都及时给被采访人寄去多份报纸,密切了传、受关系。

(三)标题设置包含故事,易懂易记

报纸标题制定是一门学问,好标题能引人入胜,吊起受众阅读欲望。“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已推出报道的标题,一般都不超过10字,标题醒目,浅显明白,有情有景,包含故事,画龙点睛,易懂易记。例如,“在炮楼里写抗战标语”“化装进据点摸清情况”“顶着土坦克炸碉堡”“第三发子弹留给自己”“夜袭北闸干掉3个鬼子”“父亲宁死不跪被杀害”等等,一看标题就知晓故事内容,很有现场感,惹人非读完不可。可见,越是朴实无华的报道,越能引起读者受众的兴趣,也凸显了盐阜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报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办报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弥足珍贵。

三、“抗战民间口述史”主题报道的深远意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盐城晚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特殊时刻,重新审视抗战历史,抓准抓牢本地抗战题材资源,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教育引导社会公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

(一)阅读、聆听“抗战民间口述史”,就是阅读、聆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奋斗到底的辉煌历程

我们媒体讲求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通过具体报道来体现。“抗战民间口述史”传递抗战精神和民族记忆,讲述的是苏北老区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坚持不懈与日本侵略者和伪军伪政权斗争的情况,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彰显革命老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戴和追随。许多在反扫荡斗争中顽强拼杀、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阅读、聆听“抗战民间口述史”,就是阅读、聆听中国人民与日本法西斯顽强斗争的历史记录

口述抗战民间史的老人,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和亲耳聆听,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也诉说了敌后老百姓跟随新四军坚持抗日的种种义举。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来是鱼水一家、情同手足。战争年代,那些人民群众纷纷送子弟兵参军、男女老少全家支前用小车推粮推草、抢运伤员的情景讲述,这些生动详实的史料事实,雄辩地告诉人们:中国的八年抗战以及我们盐阜抗战营垒中,蕴藏着伟大的民众抗战力量,没有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就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军民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反法西斯力量中无坚不摧的、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重要力量。

(三)阅读、聆听“抗战民间口述史”,就是引导当今青少年汲取民族复兴的巨大力量

当前,各级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都在致力于党中央提出的实现“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忘我奋斗。“抗战民间口述史”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教育中,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担当起属于个人的责任,永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弘扬赴汤蹈火、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各自的贡献。因此,“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将来结集出版,不仅会形成盐阜地方抗战的珍贵史料,而且能为盐城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盐城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

猜你喜欢

盐阜盐城新四军
盐阜民歌研究*
宋公堤,盐阜大地上的历史传奇
盛开在“红色摇篮”里的一朵奇葩——记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木刻艺术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盐阜区抗日根据地高等法院的设立及意义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